李娜
(陜西省西安小學 陜西西安 710003)
摘 要:傳統(tǒng)的習作評價總是教師一人專制,一語定優(yōu)劣,極少給予學生參與評價的機會。隨著新課程精神的逐步深入,我們意識到習作評價是一種過程性評價,因此,習作評價應立足于發(fā)現(xiàn)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我們經(jīng)過探討、實踐,建立起了開放、多元、立體交互式的習作評價方式。使習作評價有效的激發(fā)了學生的習作興趣、提高了學生的習作水平。使習作評價成為師生共同提高、共同進步的成長歷程。
關鍵詞:弊端 新課程 過程性 構建 開放式
一、傳統(tǒng)習作評價的弊端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最苦惱的莫過于評價學生的習作了。傳統(tǒng)的習作評價總是教師一人專制,一語定優(yōu)劣,極少給予學生參與評價的機會。如果教師有審美上的親疏喜好,學生也無法改變,只能順之聽之。這樣,學生總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無法主動客觀地發(fā)現(xiàn)自己習作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教師將許多時間花在了習作批改上,但實際效益卻是微乎其微,這已是不爭的事實。[1]
當前小學生作文評價主要存在著:一人評價、一次評價、一個標準評價的誤區(qū),如何從這三個誤區(qū)中走出來呢?如何在評價中立足于學生的發(fā)展,發(fā)揮評價的導向功能和激勵功能呢?這是在落實新大綱中亟待研究的一個問題。
我們語文組經(jīng)過多次討論,設想改變以往單純由教師評價的單一方式,從根本上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評價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行開放式評價。使習作評價,除教師評價外,應留給學生一定的自我評價的空間。實行自主評價、合作評價,使習作評價變?yōu)殚_放式的、師生互動的、生成性的學習過程,成為師生共同提高、共同進步的成長過程。[2]
二、新型評價方式的實施過程及方法:
一年級
根據(jù)學生年齡的特點和他們的認知規(guī)律,我們在一年級主要采用了三步走的策略,引導學生從說到寫,從會寫到樂寫。[3]
1.說是寫的前提
孩子剛從幼兒園走進學校,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他們幼小的心靈一定會為新奇的生活所感動、激動。此時他們非常樂于說,樂于向家長描述他們嶄新、有趣的校園生活。而說正是寫的前提,我們在開學兩周之后,抓住了孩子的這一特點,于是鼓勵孩子把每天上學的感受說給爸爸、媽媽聽。傾聽者簡單記錄孩子的表達內(nèi)容,并給予孩子簡單的評價。比如,“這兒的講述重復了;這兒講的媽媽還不太明白;這個詞語用得好;今天你的收獲可真不小……”[4]
2.學生樂于表達,自己寫。
學生的興趣一旦被調(diào)動,所迸發(fā)出的智慧是令人吃驚的。一個多月后,竟有學生開始動筆寫簡單的文章了。雖然文中有許多字是用拼音代替的,拼寫的也不十分準確,有些字根本就是錯字、別字,甚至全文只有末尾才有一個句號。但我們覺得那是最優(yōu)美的語言。為了保護他們稚嫩的寫作興趣,我們一般不去批改他們的錯別字,或者給他們的文章加標點。只在末尾跟他們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安纪婢吖繁荒銓懟盍?,它真的能夠伴你玩了?!钡冗@樣一些激勵性的語言,同時不忘在文末畫上笑臉、紅花。
二年級
學生進入二年級后,從認知能力、閱讀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一個質(zhì)的飛躍。為了從多方位更好地為學生寫話、積累、自評、互評提供服務,我們還特意設計了西安小學寫話本。
與此同時,我們針對低年級孩子模仿能力強的特點,抓住語文課本這個資源,激發(fā)孩子的習作興趣。我們在以往星星、笑臉、語言等評價方式的基礎上,更有效、系統(tǒng)的發(fā)揮了評價的激勵功能。
3.多元參與,立體交互
(1)學生自我評價
學生自我評價是學生對自己的作文狀況的自我檢省。通過心理學研究,人都有一定的自省能力,通過學生的自評,他能比較清楚地認識到自己作文之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一篇習作完成后,可先由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對自認為滿意的,可以畫上一張笑臉或自己喜歡的水果,對精彩的地方畫上一個“!”當然在學生自我評價之后之初,要教給他們認識評價的角度和方法。
(2)學生互相評價
學生相互評價形式多樣,我們主要采用了同桌互評,四人小組互評,自由找同伴互評等方式。學生通過互評不僅學到了他人作文中的長處和優(yōu)點,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欣賞能力。
(3)家長評價
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生活場所,家長的參與,為孩子營造了共同參與習作的空間,使孩子覺得在寫作的過程中有了一個可以討論、交流、分享的大伙伴。 家長對學生進行評價,主要針對學生在家中的學習行為,如寫作態(tài)度、寫作方法的評述:“進步了,那是因為多讀課外書”,“你能堅持認真寫日記”等等。另外,家長參與到評價過程中來,從情感方面也可以更好的與學生交流。
(4)教師評價
教師通過評價監(jiān)控并反饋學生的學習狀況,確定學生在某個方面的優(yōu)勢和不足,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意見,用發(fā)展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學生。注重贊賞、鼓勵,善用星級、表揚等激勵手段,在評價過程中要做到四個“放大”。放大過程,肯定結果;放大亮點,評價激勵;放大間距,發(fā)現(xiàn)進步;放大成績,形成動力。在批改周記、作文的過程中,我們設立了很多的獎項,挖掘學生不同的長處,鼓勵他們,激發(fā)他們寫作文、周記的興趣。如“個性獎”,“好詞獎”,“佳句獎”、“創(chuàng)新獎”、“進步獎”、“幻想家獎”等。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
[2]《小學生語文能力評價研究新探》,作者 李家棟
[3]《語文教育展望》, 作者 倪文錦
[4]《小學寫作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作者 孫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