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玉芳
青年之問:你愿不愿意被稱為知識分子?
文-朱玉芳
為紀念五四運動98周年,本期專題聚焦“知識分子”。近一個世紀前,知識分子掀起思想解放運動,助力革命,改變了中國現(xiàn)代社會的整體格局。我們很好奇,在當今青年的眼中,知識分子究竟是怎樣的存在。于是,編輯部在微信微博上面向讀者,做了一個小范圍的隨機調(diào)查,請教一下青年人:
你愿不愿意被稱為知識分子?
你認為自己是知識分子嗎?
如果不愿意被稱為知識分子,你更愿意被稱為什么?
你眼中的知識分子應該是什么樣的?
投票人數(shù):446
投票平臺:微信、微博
投票人數(shù):231
投票平臺:微信
在這兩部分的數(shù)據(jù)中,61%的人愿意被稱為知識分子,52%的人認為自己不是知識分子,結(jié)合參與調(diào)查者的留言回復,我們能發(fā)現(xiàn),知識分子在大部分人看來,仍是一個不容易達到的社會身份,并不是有知識,就自然是知識分子了。人們對知識分子實際上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具體的期望在之后的留言中可以看到。
19%的人選擇“什么是知識分子”,24%的人不確定自己是不是知識分子,也表明了當前知識分子的概念并不明晰。
@#@:只是個本科生而已,從未奢望過被冠以知識分子的名號。其實這與我們的教育體制有關,在我看來知識分子是一心搞學問那種,而我們正是缺乏那種精神!所以怎么敢以知識分子自稱呢!
@遇不到的我會很期待:不是也不愿,因為自己的知識儲備并沒有達到當代應用常識最基本的要求,而當代社會看重的可能更務實一些,讓我不得不在兢兢業(yè)業(yè)的道路上學會忍耐,正值熱血,意氣風發(fā),卻心機圓滑,我24歲,希望能繼續(xù)做好一名“外務青年”,好好生存。
@Miss L:只能說時代不一樣了,如果還是延續(xù)以前的稱呼,未免顯得有些文縐縐。
@Akyhs: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還沒有到達那個境界,就不攬這個瓷器活。
@水芬子:我不知道什么是知識分子,怎么說愿不愿意?
@緣:知識分子?什么人才可以被稱為知識分子呢?是白領、高管、又或是學生?我們青年肩上能否在如今這個時代扛起知識分子的責任呢?青年,只不過剛窺見邁入知識分子的大門而已,前途正好,還需修行。
@火鍋:放假回家,親人向別人介紹自己時,都說自己是大學生。別人都會回應“讀書的,有出息”。每每這時候我就會很尷尬,都不知道我因為讀書后悔多少年了,讀完書就失業(yè)了!
@張文李:如果我周圍的人稱某人為知識分子,總會讓人覺得說話的人頗有吃不上葡萄說葡萄酸的感覺,話里話外都透著鄙視。首先一個人是不是知識分子與他人無關,其次這種出言不遜的無知狂徒,不知道有多討厭。
@言令葉:我不是知識分子,我只是知識的搬運工啦。
@Mr_LeonYe:我不是知識分子,只是知道分子,所以不能叫我知識分子。知識分子除了飽讀詩書外還應該有積極思想。為別人解惑之余也應當憂國憂民。
@龔曉小雪:知識分子,怎么定義,書讀多了?經(jīng)驗豐富?
@Molezhou:知識分子與無知分子相對,現(xiàn)代社會成年人難道不應該人人都是知識分子嘛,用知識武裝頭腦不是最基本的做人要素嘛。是個人就要有知識,既然如此,干什么還要用“知識分子”這個名詞來區(qū)分人群呢?被區(qū)分開的人群,不論算不算“知識分子”,難道不覺得被歧視嘛……
@周憨憨:有夢想有追求的文藝女青年。
@阿young:我比較喜歡被稱為學生,我覺得共產(chǎn)黨員應當是知識分子。
@IF I WEAR YOU:同志。
@麗麗:博學者。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我喜歡別人稱呼有為青年。
@思逸:做一個“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青年。
@執(zhí)念之林:其實愿意是愿意,但總感覺少一個選項,就是愿意但又覺得自己不夠格,很多人只是欣賞知識分子,但他們并不覺得自己有能力成為知識分子,因為覺得自身知識有限。
@木亦:更愿意被稱為年輕人??偢杏X在過去的敘述里知識分子的印象非常呆板,或者是對社會和現(xiàn)狀有思想?yún)s無能為力,文縐縐的樣子太過于脆弱,總之,新時代在召喚更多敢思想敢作為的年輕人。這才符合魯迅先生所期盼的中國青年的形象吧。
@愛之旅:知識分子,在我眼里,是有文憑,有修養(yǎng),講文明,有美德,且能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社會棟梁!知識分子,是社會的希望!
@Aquarius-MCHLD:知識分子在我看來是飽覽群書的復合型人才,不是隨隨便便一個學位證書可以衡量的,有時名校畢業(yè)的學生也未必可以出口成章,侃侃而談,而有些人雖未接觸到高等教育,卻對許多事都有自己獨特的看法,這也就是我不愿也不敢稱為知識分子的原因,自認為自己遠遠沒有達到這個高度,還需要不斷地學習與思考。
@柏爽:知識分子在我眼中有些高大上,不可觸摸的感覺,覺得他們不食人間煙火,學富五車,知識非常豐富,平時戴個眼鏡暢游在書的海洋中。同時覺得他們性格不是很外向,有些書生氣,和他們在一起氣氛低,談話中咬文嚼字,有時也會偏執(zhí)自己的觀點,或者偏執(zhí)某一東西。這只是我的一點想法,我知道這不一定對。
@眼角泛梨渦:自己完全稱不上知識分子,我所認為的知識分子是既能在民族危難之際鐵肩擔道義,又能在喧鬧嘈雜的社會洪流中冷靜且作出有價值的思考,現(xiàn)在容易與知識分子形成對比的是知道分子。知道分子太多,吵吵嚷嚷,咄咄逼人,倒是很容易在社會環(huán)境中顯露自己,但缺乏價值。
@方外人:知識分子應該翻譯為“行路人”。
@維生素C12345:“文革”結(jié)束恢復高考后的大學生,大多都是很厲害的人,很有實力,是我認為的知識分子。我希望我也能被算作知識分子,每一次提到都會想起曾經(jīng)為了升學而拼搏過的那段時光。時代在變,知識分子的作用也要應時而變,應該領著大家提高、前進。
@小雅真好:我理解的知識分子應該是最起碼與商業(yè)無關的。
@竹影:我心目中的知識分子應該是,擁有豐富文化知識的積累,對工作專注,為人誠懇。
@星妞:書讀得多。
@7:腹有詩書氣自華。
@DeaISun:感覺國家義務教育就是想多培養(yǎng)知識分子吧……其他的貢獻啊什么不知道,不過本人倒是想在女權(quán)方面有巨大突破,算知識分子嗎?我覺得只要是有經(jīng)過自己獨立思考的觀點,本身就不叫知道分子了。知識分子是有素質(zhì),有思想,有教養(yǎng),有智慧,善良的一類人,不愚昧,不迂腐,致力于將我們的社會改善得更加文明、和諧,用自身知識幫助人們減少社會偏見。
@水芬子:知識懂得多啊。挺重要的吧,畢竟知識改變命運嘛。
@斯文敗類:知識分子這個稱謂因時代的回轉(zhuǎn)而有了不同的意義,過去的太噴薄濃烈,現(xiàn)在的卻有了寡淡不接地氣的味道。知識分子不該只是花旦面孔般地揮一揮衣袖,作仙氣文藝,而是應該擁有理想和世俗相結(jié)合的自我覺悟,熱愛知識也熱愛生活的青衣做派,有不被外界輕易打破的頭腦,一撮永恒追求超越的小火,不為脫俗,只是自在。
@獅子的飄揚:真正的知識分子并不是一個稱呼,而是對一個人的認可。知識分子應該是一個精神及生活都很獨立,并具有一定能力和價值的人,有時候想成為知識分子僅僅是出于對自我實現(xiàn)的一種期盼。
@琛心誠意:知識分子應該有自己獨立的思考,事件面前不偏聽偏信,思想可以偏激但不盲從,紛繁的環(huán)境中能靜下心來做有意義的事情。
@寒冰雪暖:知識分子意味著責任和擔當,代表著前進的方向,可能需要忍受著孤獨和寂寞,但是不會放棄身上的光芒!
@革命:知識分子就是蕓蕓眾生超凡脫俗的一分子。
@陳知了:知識分子應該是受過良好教育,善于思考學習,有社會責任感的人,無論年紀大小。
@凌空:通過學習有良好的知識體系,并且有較高的思想覺悟。
@彬曉曉:我屬于80后,目前剛過而立之年,我還是比較習慣用知識分子來稱呼某些人或家庭,知識分子的稱呼是一種尊重和敬仰,而我也僅僅夠得上被別人稱呼為有文化的人。知識分子除了本身在工作中的貢獻,對普通人來說,更像是精神楷模吧,知識分子的形象應該正氣凜然,胸襟寬廣,知識淵博。
@鄧:我想,知識分子應該是可以用所學知識改變自己命運和改造世界的正直人士。
@Queen alien:重要的不是知識,而是人性、品德和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
@夏初麥:我不是知識分子,我只是學習了一些科學文化知識的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融入社會,成為一個螺絲釘,有一點文化卻沒有思想。知識分子應該是博覽群書,有知識有文化有思想有智慧有靈魂的人。他們承載著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文化和智慧,然后繼續(xù)傳承發(fā)揚。他們不為世俗名利車房等所動,他們有著自己的堅守。
@填:知識分子就是掌握真理,引導社會發(fā)展的先鋒人。
@良言:身為知識分子,應該用禮講理,溫情待人,為社會主義和諧建設努力!
@吉祥都如意:是不是知識分子應該沒太所謂,懂得如何汲取知識和與時俱進,更重要些。
@YushawSun:知識分子應該就是能透過現(xiàn)實層層氤氳霧氣,以知識以操守以價值觀輔社會發(fā)展,助周圍之人向上進取的人。
@Tammy:我眼中的知識分子是有自己獨立價值觀的人,當然這種獨立的價值觀是要和正確的世界觀相呼應的。
@role-playing:我不喜歡被標簽,知識分子感覺應該講文明,有道德,有激情。應該是社會的主流。
@吃涼皮兒的兵馬俑:有學問有修養(yǎng)有道德有氣節(jié),是為知識分子
@不會不懂不要問我:那么多人選擇了愿意,可見公道自在人心。
@-來一瓶98年的礦泉水:填寫愿意的遙遙領先。知識分子跟一般人不同之處是,對未知世界懂得更多一些,也就為人類貢獻更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