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原
為作文插上『多彩』的翅膀
——『作文讓語言更有文采』升格訓練示例
張原
名師簡介
張原,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qū)教育局教研室中學語文教研員。
升格支點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币黄恼氯羰菦]有文采,就不可能流傳久遠。同理,對于一篇作文來說,遣詞造句,修辭潤色,就是文采的重要標志。僅僅是陳述一些事實,語言索然無味,也不講究任何修辭手法的作文,不僅無法讓人產生興趣,更別說給人以美的享受,獲得高分了。
對于一些同學來說,作文中的素材大多是自己親身的體驗經歷,有些事情甚至趣味盎然,刻骨銘心,可是一旦變成文字,讀起來卻覺得索然無味。究其原因,主要是同學們平時不注重語言表達的積累和錘煉。巧用修辭手法,這是使自己的語言增光添彩的重要途徑。
在八年級階段,同學們對常見的修辭手法已經基本熟悉了,主要有比喻、擬人、夸張、對比、排比、借代等。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痹谛揶o的運用上,一定要因文而異,因人而異,靈活運用,忌諱刻意的模仿和僵化的表達,否則就可能是邯鄲學步,連正常的話都說不好了。若要修辭用得好,首先,同學們應該大膽,不怕人笑話;其次,要從自己熟悉的手法開始,從自己感興趣的人和事上入手;再次,要不怕反復,耐心修改。好比打球、跳舞一樣,熟能生巧。
在此,我們以“家在無錫”為題,來看看如何巧用修辭,使作文文采斐然。
原文呈現
家在無錫
巧妙借父親的話概括文意,但開頭比較平淡,只是一種“介紹”而已。
可改為“在本地人的眼中”。
此處可分段。
可改為“因病常年躺在床上”。
此處可分段。
此處宜分段。
此段應切分成3-5段。
此話不通!
我祖籍在四川,因為爸媽來無錫打工,所以把我也帶到了無錫。掐指算來,我在無錫已呆了十三年,都快稱得上是半個無錫人了,爸爸有時會跟我說:“無錫算得上是我們的第二故鄉(xiāng)了,在無錫,在四川,我們都有一個家。”
雖然在無錫待了這么久,但是在本地人口中,我還是一個外地人。媽媽曾跟我說:“你剛到無錫的時候,連走路都一跌一爬的,那時我把你放在我的三輪車后面,天天帶著你這里轉,那里轉。現在,你都長這么大了,以后回到四川,你會不會連回家的路都不記得了?”我當時疑惑地問:“回哪里的家?四川的?還是無錫的?”媽媽笑著問了一句:“你覺得是哪個家呢?”在那次我問媽媽是哪個家之后,就一直在想,四川和無錫,到底哪個才能算是我真正的家?去年夏天,奶奶在老家做飯的時候,把腿摔傷了。醫(yī)生檢查后說是骨折,爸爸和大伯、四伯便商量把奶奶接到無錫來照顧。老家的二伯,常年因病,睡在床上,姑姑又在外地,所以勸奶奶來無錫待一陣子。奶奶開始不怎么情愿,但后來還是來了無錫。奶奶在這兒把病養(yǎng)好之后,說想要回老家,大伯、四伯和爸爸都不同意,便說:“你這么著急回去干什么?這里又不少你吃,又不少你穿,回老家后,你還要自己做飯,你好不容易出來一回,多玩些時候再回去?!蹦棠炭粗麕讉€兒子都這么不想她走,便說:“好嘛,過陣子有誰要回老家,我就跟著他一起回去?!边^了一個月,還真有一個同鄉(xiāng)要回老家給她女兒辦婚禮,奶奶便又提出想要回老家,爸爸他們還是不同意,說:“你再耍會兒,等到過年的時候,我們再一起回去。”奶奶這次沒有答應,便說:“來之前,我養(yǎng)的兩只老鴨子都還放在別人那,地里長的東西都收了,再不種些東西,過年就沒得吃了,老二現在還躺在床上,還不知道怎么樣呢,我還是想回去?!贝蟛麄冎缓么饝?/p>
那次是我第一次對人在此地,心和根都在另一個地方有了深刻的感觸。從那以后,我明白了,我的人,我的家雖然在無錫,但是四川是我出生的地方,我的祖先都待在那兒,我的根一直在那兒。
總評
這是一篇實話實說的文章,沒有一句虛言,真實地表達了自己對家、家人、親情的理解。尤其是人物的語言,質樸,有生活氣息。雖然古人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但我們依然要鼓勵這位小作者,珍惜這種美好的感覺,同時又要努力把自己的“大實話”扮靚,變美!這也是許多處于中間狀態(tài)的同學的文章典型的特點,有好的素材,但表述不順,詞匯單調,辭采不佳。且全文只分三段,也是硬傷。
升格指津
這篇文章真實地記敘了自己和家人的事情,敘述完整,但文章的語言比較平淡,幾乎看不到什么修辭手法的運用,所以,在感染力、表現力上效果欠佳,甚至將自己精彩的故事遮蔽了。我們現在要想想,如何修改,才能突出文章的主旨,真正打動讀者。
記敘文其實就是在“講故事”,講一個讓自己深有感觸,讓別人感動至深的故事。所以,調整故事的講述角度和方式,往往可以給讀者帶來閱讀的興趣,這也是進行修辭手法訓練的開始。按照正常的時間順序和角度敘述,可能別人看到的只是一個簡單的“事件”,而巧妙的變換,往往會讓作者努力地展現故事的特色,各種手法呼之欲出,讓人欣賞到一個精彩的“傳奇”。
巧用修辭,貴在合理。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在該用力的地方下筆,譬如主要人物的言談舉止,重要場景氛圍的營造,首尾等關鍵段落的突出等。要根據自己表達的需要來決定,而不能刻意去雕琢。好的修辭的運用,要能起到畫龍點睛的功效。
佳作出爐
家在無錫
“外地人”三個字,突出了人在異鄉(xiāng),有利于下文抒發(fā)情感。
是對比,也是映襯。
通過比喻、排比,突出了對家的眷戀。
“外地人”,透著傷感的三個字,每次聽到它,我都感到一種不自在。
十四年前的九月,父母把我?guī)У竭@個世界上,我出生在無錫,我一直以為,這里就是我的家。而奶奶住的那個地方,卻是“他鄉(xiāng)”。那無數張火車票,便是通向他鄉(xiāng)的憑證。
扎馬尾辮的年齡,幼兒園開學了。看著爸爸離去的背影,淚水如斷了線的珠子,“啪嗒啪嗒”,止不住地往下滾落。我喊著:“我要回家!”那個家,是父母在的地方,是能吃飯睡覺的地方,是能和爸爸媽媽看電視的地方,那是無錫一個老舊的小區(qū)。
到了自己騎車上學的年紀,慢慢知道,那個每年燈籠高掛的時候,不惜擠車換車之苦,一定要回去的地方才是家,便漸漸地將無錫定為一個居所——只是累了用來歇息的地方。
這兒的冬天,真冷。風從窗縫中擠進來,嗚嗚地表達著冬日的凄厲,轉眼又掠過空曠馬路邊的樹梢,用陰寒的大手,搖落了樹梢上可憐的樹葉。此刻的故鄉(xiāng)又會是什么樣呢?定是艷陽高照吧,人們是不是都聚在一起,磨豆做糕,笑意溢出雙眼,喜氣涌上眉梢?那邊,還有放鞭炮做游戲的小伙伴……
“篤篤!篤篤篤!”是敲門聲。我按照媽媽的要求,警惕地從貓眼向外看去,是房東老奶奶。我緩緩地打開了門。
“今天是冬至,我特地來給你們送冬至團子,我們無錫特有的!來嘗嘗,還熱著呢!”她手中青色、白色的團子冒著熱氣,朦朧的白霧直上,我的臉頰上拂過絲絲春風。“謝謝!”我接過老奶奶手中的瓷碗,一股暖意從指掌間輻射到全身,一直流淌到心中。“想吃就過來拿?。 蹦棠塘鄽q了,但她的笑容就像一簇盛開的桃花,空氣中也氤氳著迷人的溫馨。看著奶奶的背影,好熟悉啊,我已經忘了,此時我是在故鄉(xiāng),還是在他鄉(xiāng)??諝庵袧M是團子的清香……
窗外的街道仍是那么冷清,只是多了幾個在雪中欣喜追逐的身影,大喊大笑著,他們也和我一樣是“外地人”嗎?他們是否也有兩個奶奶,一個在老家,一個在這里?他們是否也像我一樣在他鄉(xiāng)感受到家的暖意?
我坐在期末的考場里,淡淡地敘述著我在無錫的家,再過幾天就又要離開這個溫暖的家,奔向另一個思念的家了。
我心中的家,在一張車票的兩端,一個是濃濃的鄉(xiāng)情,另一個,是暖暖的人情。
情在,便是家,不分本地外地。情在無錫,家便在無錫。
以擬人手法,渲染冬天的寒冷。
對偶,語言工整,整句散句結合,表達靈活。
綜合運用比喻、擬人、聯想等手法,寫出人間溫情。
反問、排比兼用,由己及人,境界擴大。
結尾巧用對比,升華主題,簡潔、靈活。
總評
本文與上一篇相比,在保留了真情實感的前提下,無論是在選材角度、語言還是手法上,都有了較大的變化。雖然是凡人小事,但借助優(yōu)美的句式和多樣的修辭,使人物的形象突出,情感的渲染恰到好處,感人至深。作者有意通過“他鄉(xiāng)”和“家”的對比,前后呼應,讓真情在互相映襯中氤氳、升華。
小試牛刀
請以“跑步”為題寫一篇作文。請你思考,如何在文中巧妙靈活地運用多種修辭,來突出渲染“跑步”?記住,好鋼一定要用在刀刃上!
(關注公眾號,回復“作文升格2017年6月”查看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