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
【摘 要】 文章分析了畢飛宇的中篇小說《玉米》主人公玉米及其他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及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闡釋了女人在社會碰撞下無法忍受的痛點:痛點之一,貞潔、倫理是女人的致命傷;痛點之二,家族、顏面;痛點之三,性與生育。給人整體的感覺是一塊堅硬無比的鋼鐵在不停地傾軋柔軟的心,而包容及安放此心的人,大部分是無助的女性。從施桂芳、柳粉香、秦紅霞到玉米、玉秀、玉葉等人,無奈地接受一切就是最有力的反抗。這種一方被無數(shù)次的傷損,最難以吞咽的是心理上的損傷。這種失去彈性的命運變得松軟無力,像一汪無靈魂無生命的濁水。畢宇飛精煉又帶有些許詼諧的語言,使整個小說是異常順滑的,但故事情節(jié)及人物命運讓人心疼,甚至壓抑、窒息……
【關(guān)鍵詞】 剛?cè)崤鲎玻粴缧苑纯?;倫理、性;失去彈性的命運
畢飛宇,2011年第八屆茅盾文學(xué)獎獲得者。在2000年左右畢飛宇發(fā)表的兩部小說《青衣》、《玉米》就給文學(xué)界帶來了很大的震動,《青衣》發(fā)表后,評論家吳義勤曾在評論文章里說:“畢飛宇是個不急不躁的作家,總是慢悠悠的,但每一次轉(zhuǎn)型,都能達到一個新的‘追求?!惫唬痪弥?,《玉米》出現(xiàn)了,李敬澤說:“是的,守望,守和望,守著人、望著命運,這是作家的古老姿態(tài),畢飛宇把這種姿態(tài)視為寫作的根本意義所在。”
作為作家,畢飛宇成功地讓讀者看到了一種艱難,一個被現(xiàn)實被家族顏面被權(quán)利等重量壓制著的不能承受如此之重的細弱脊梁,反抗?怎么反抗,一種是得勝的反抗,一種是同歸于盡的毀滅性的反抗。《玉米》中展開的這種剛?cè)崤鲎?,產(chǎn)生的是怎么樣一種不能忍受的痛,和失去彈性命運的毀滅與堅守 。作品里很多人物都是如此,畸形、錯亂的,這就是新中國七十年代社會轉(zhuǎn)型時人們的生活境況,作品給予了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剖析《玉米》中眾多剛?cè)崤鲎驳膵D女形象,對認(rèn)識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特點,對于探索特定歷史時期的人性、社會意義都是有著很大的現(xiàn)實意義。
一、玉米及其他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及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
不管是一部電影還是一部小說,都要塑造出能讓觀眾讀者印象深刻甚至念念不忘的人物,這就是典型人物或符號化人物。也是其能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人物的悲柔、剛烈、慘痛等命運,都是通過其中人物性格、言語、外貌等塑造的。這些人物豐滿與枯癟,且之間的內(nèi)外、上下、左右、前后等一系列的交織,都是不可避免和或缺的。
1、悲柔人物形象的塑造
《玉米》中成功地塑造了多位婦女形象,我們重點來分析兩位。
第一位就是玉米。她是一個要強、心思縝密、家族、個人尊嚴(yán)比命重、有權(quán)利欲望、猶豫又堅定的美貌女子。要強和有權(quán)利欲望主要表現(xiàn)在作為家里的老大,在母親生老八時,她幫忙接生,雖然很是恐慌與害羞,卻依然堅持著。第一次掌權(quán),通過對玉秀的征服。在和彭國梁戀愛時,對于飛行員身份的羨慕及渴望,因為這樣可以為家里爭光,增添一層權(quán)利的外衣。愛情的破裂,她沒有失去理智,而是盡量控制自己,包括經(jīng)常仇恨的柳粉香對她示好低頭,她最終還是沒有接受,傲氣十足、冷言冷語地走開。心思縝密和家族、個人尊嚴(yán)比命重,表現(xiàn)在對父親在外廝混不軌行徑的厭惡,還有抱著老八到和父親有沾染的女人家門前站立說笑,最突出的是在父親的不軌被發(fā)現(xiàn)揭露,失去了村支書,家境敗落,為了重新得到家里在村子的威望,即使嫁給年齡差距挺大和做替補的郭家興。猶豫又堅定,在愛情那般火熱噴涌的面前,她還是控制住了自己,沒有讓彭國粱拿走她的一切,留下了最后的底線。然而在彭國梁剛走不久就后悔不已,為什么沒有給,留著還有什么意義。美貌從全文一直貫穿,點點滴滴的破碎卻塑造出了超出完整美的美。
第二位就是王連方,玉米的父親,一個放縱、卑丑、欺軟怕硬、茍且偷生沒有責(zé)任感的人物。在當(dāng)村支書時,那種傲慢和對村子里女人無所忌憚地發(fā)生關(guān)系,即使被有慶碰到,也沉著淡定地把有慶視而不見,忽略掉走開。然而在和秦紅霞被堵在炕上后,那種厚臉皮、卑丑的姿態(tài),還試圖得到挽回。實在沒有挽回的余地,支書被替代,他重新找伙計,且不愿意做重活,找個油漆匠茍且活下來。為了得到權(quán)利和“所謂”的尊嚴(yán),竟然把自己的女兒介紹給一個年齡大且有在醫(yī)院癌癥晚期妻子的公社副主任。
可以說, 以上我們分析的兩位形象及《玉米》中其他婦女形象的塑造,都是飽滿豐富的,性格也跟著被活靈活現(xiàn)地刻畫了出來。作者的語言雖具有詩意化卻也不失人物化,什么人說什么話,什么人做什么事情,性格里那種復(fù)雜糾結(jié),帶動了讀者的心,跟著不停地跑動。悲柔人物,說起來,人物是可憐的。如身臨其境,就是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下,怎么反抗?一種悲柔人物注定的哀傷,仿佛他們的高興都是孤獨凄慘隱晦冰冷的。
2、人物間交織的主要因素
人活在世上,不是單一的,說大了,是世界的、是國家的、是社會的、是家庭的,總是會有著千絲萬縷或大或小的聯(lián)系。一個人的喜怒哀樂,由外界環(huán)境和自身因素影響造成的,或許是一個人一件事一個東西一個信息等。
(1)生活大環(huán)境。玉米性格悲苦,很大程度是來自于這樣的一個社會、家庭環(huán)境,七十年代的鄉(xiāng)村。父親的放縱,母親的懈怠,把很多的事情都推給她做。比如管理家,比如照顧孩子。很小就懂得許多超越了年齡的事情??梢韵胂?,一顆幼小單純的心靈,經(jīng)受過這樣污濁之水的浸染,輕則變了顏色,重則被滲透進去,向深處流去。一個扭曲的環(huán)境,出現(xiàn)畸形的心理,這不足為怪。環(huán)境影響人,這一直以來都是心理學(xué)家評論家一致贊同的。在一個在有威嚴(yán)、尊嚴(yán)的家庭里,她習(xí)慣了這樣的強勢,稍有改變就不可容忍,甚至天塌地陷滄海桑田的變化,更不要說是父親下臺這樣的大事。她要力挽狂瀾,可就憑她一個柔弱女子,先是生長的環(huán)境,以及環(huán)境里的親人,親人間的不和等,讓她太明白其中的關(guān)系。有些東西看得太清楚就被稱為赤裸,是有很多危害的。
(2)生育。由玉米不得不提到她父母,施桂芳的無奈,生是能生,卻難以生出男娃;王連方有權(quán)有勢,仗著權(quán)勢去找各種女人,施桂芳心知肚明卻無法說出什么,阻攔只會自找不舒服。包括有慶家的(柳粉香),無法生育,按作品里的意思,明顯是有慶不行,和王連方發(fā)生關(guān)系后就懷孕了,但這一切的罪過都歸結(jié)給女人。一個女人,在農(nóng)村,不會生育,這是大事情更是一個女人的恥辱,甚至沒有資格成為一個女人。就好比,一棵蘋果樹,老是不結(jié)果子,一年四季光枝頭,農(nóng)人就會想辦法,最根本的辦法就是給連根拔起,重新栽種一棵。筆者總有一個感覺,這個作品里講的所有女人,他們其實是一個女人,分成了不同階段罷了。玉米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女人,柳粉香是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施桂芳是一個四十多歲或五十歲的女人,都在圍繞一個男人轉(zhuǎn),這就是女人一生的經(jīng)歷。作者將其隱蔽起來,這是他們的一個內(nèi)在關(guān)系。
(3)權(quán)利、欲望。女人們在生育上已然在男人面前矮了一頭,再加之男人擁有權(quán)利,更是只有屈從。還有就是男人也對男人的一種輕蔑,本是相差不遠的情況,一個稍好點,就要欺凌另一個。比如王連方對有慶的蔑視。他把自己的女人和別的男人堵在炕上,竟然能容忍,從喉嚨里咽下這口氣,為什么?因為那個男人比他強大。壓迫得他不敢吭聲,更不敢動手反抗。他的反抗在哪里?從此不再搭理自己的妻子。這也是一種奴性,和魯迅筆下的阿Q及挨了打后卻欺負比自己弱小的人來取得安慰的阿Q精神有神似之處。作品中的每個人身上都有,這也是他們外在的一個聯(lián)系和相同點。
3、精妙的語言、敘事等是人物形象的營養(yǎng)品
人物塑造中,之間交織的各種關(guān)系,這是把其人物寫活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對于一個健康活潑的人來說,成長過程中一個不可缺少措施,就是要汲取營養(yǎng),來更好地茁壯成長。像如每天的吃飯、喝水、喝奶、吃水果等,都是對營養(yǎng)的一種汲取,只有這樣一個人才在有了大骨架后,在精細中慢慢成長起來。它們會填補身體的每一個微小細微的縫隙。當(dāng)然作品中的人物也一樣,在土耳其作家帕慕克諾頓演講中說到:“作品中的人物也是有自己的性格的,我有時候的寫作就是在沒有故事的情況下,跟著作品里的人物走,他們也會在作品塑造的環(huán)境里前行、言語。其實這個也就是席勒寫的素樸詩與感傷詩的觀點。”
畢飛宇用語言和敘事來給其人物注入了含有超級豐富的養(yǎng)分,語言的張力和解讀式的敘述,不僅能看到他的功力而且還能隱約中感到一種自信。一個小說的語言是重要的,也會是作家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標(biāo)致,形成一種獨特的風(fēng)格。作品中的語言很是精煉簡潔,讀起來還有古文的韻味在其中。詩意的語言最具張力,我想說那是一種飛的語言,卡爾維諾就提到過一種輕,輕的是鳥兒,而不是翅膀。別致的比喻的運用,把權(quán)利寫成握住的拳頭,捏出了汗,生長出了五個指頭,讓人不可思議。在語言本身的意思下,會浮想、發(fā)散、開花式的蓬勃與燦爛,閃爍在人物身上和周圍。解讀式的敘事,相當(dāng)從容,這也是作者自信的表現(xiàn),很多人不著意就會匆忙或滯后。畢飛宇卻不同,他如修行已久的老者,從容不迫地款款走來,呼吸均勻平緩、語氣沉穩(wěn)、話語具有哲學(xué)意味,內(nèi)涵豐富。這算是超出作品后的另一種建構(gòu)和升華。
二、碰撞下無法忍受的痛點
1、貞潔、倫理是女人的致命傷,痛點之一
作品的背景是新中國的70年代,新中國剛成立不久,人們對于傳統(tǒng)封建觀念還沒有得到多大的改善。女人關(guān)鍵的時間就是那么幾年,等不到二三十年后的觀念的進步。一個女人,若是在結(jié)婚嫁人前,失去了貞潔,那是天大的殘破,不可彌補的,從此八分的命運就此被注定,那就是悲慘。一層層的往下推,婚姻是人一生中大事里的其中一件。對此,不管男女都是格外關(guān)注。新中國成立,一夫一妻制的制定,給了女人些許的權(quán)利,也收斂了男人的一大部分特權(quán)。對于尋找伴侶,女人外在的資本是美貌,內(nèi)在的,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貞潔??梢酝庠诓幻利悾灰A袅素憹?,后來的幸福還是會有的。男人更是如此,覺得得找一個嶄新的女人,若是娶到的女人失去了貞潔,那就是對他的一種侮辱,無法反抗和無法抹去的紅字。倫理道德又是一個緊箍咒,眾人的言論及傳統(tǒng)的訓(xùn)導(dǎo),都會成為念咒者和壓縮者。古人就有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有這樣理直氣壯時間久遠的正統(tǒng)話語做支撐,對一個女人的壓制和捆綁都是理所當(dāng)然的。若是不在乎這些,也會得到風(fēng)涌而至的厭棄唾罵。必須娶有貞潔的女子做妻子,關(guān)鍵是必須會生孩子,生男孩。這就好比無限的圈圈,大圈圈套小圈圈,小圈圈套再小的圈圈,層層逼近,一種得寸進尺,幾乎是要窒息,壓抑的無所安身之感。
2、家族、顏面,痛點之二
家族、顏面,說白了是權(quán)利。自從大自然形成,就逐漸出現(xiàn)了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物競天擇的生存規(guī)則。任何地方,只要有動物存在,哪怕是孤立的一個人,那也要和低級的動物做斗爭;兩個人、三個人多個人在一起,競爭是難免的。村子里的競爭攀比更是可想而知,為什么會有族譜,追述很多代,來記住那些豐功偉績有成就的族人,一個是為了記載、紀(jì)念,更多的是為了顯示這個家族的宏大強盛。筆者曾經(jīng)參與過一個族譜的編寫,給別人,那人是一個市的市委書記,這其實就是光宗耀祖。不僅編寫族譜,還會修繕祖輩的墓地。給周邊及鄰人一種無形的震懾。這就是有尊嚴(yán),個人的尊嚴(yán)帶動家庭的乃至家族的尊嚴(yán)。王連方的村支書,就是尊嚴(yán),為什么村人尊敬他和他的家人?玉米的婚事一直擱置,因為大家覺得玉米是村支書的女兒,一般的人家不敢輕易去攀附和結(jié)親。玉米最后拋棄鮮活的活,這就是致命、關(guān)鍵的因素。失戀看似失去的是一份情感,實則是能振興家族家庭的一個機會。這才是根本。
3、性與生育,痛點之三
中國有一句話:“食色性也。”還有一個作家在作品中曾表達過性欲是推動社會的前進和發(fā)展的動力。是的,萬事只要存在即是合理的,就看怎么安排,度很重要,拿捏得準(zhǔn)將會讓人受益非淺。性就和吃飯一樣必要且平常合理。若是把性高高擱置,不容觸碰,那社會只能是一潭死水,沒有接替和繼承。當(dāng)然這只是一種表面淺顯的理解。王連方的性是過度的狂妄的,玉米的性是謹(jǐn)慎的隱秘的,不能有絲毫觸犯的,哪怕空氣中的一點污濁。自然性與生育就聯(lián)系在了一起,有了性事就有了生育,順其自然的起因和結(jié)果。人類社會及道德又給其加掛了好多東西,本身的重量負擔(dān)上又增加了重量負擔(dān)。彎曲的地方,要拉直,多選的地方,要單選。必須把人的意志賦予在其中,順意那是女人的僥幸,不順意絕對是女人這一生的不幸,慘烈的不幸。這也是人無法控制的,所以這樣的痛是不可避免的且發(fā)生的概率相當(dāng)大。
三、失去彈性的命運
我把彈性做了命運的定語,前面又加了失去。我認(rèn)為命運是有彈性的,正常人的命運的柔韌性是五、六分,較悲的是三、四分,較喜的是七、八分,悲慘的是一、二分,喜慶的是九、十分。柔韌也有個度,到了兩端或超越兩端,都是危險和可怕的?!队衩住分械娜宋锩\,大部分是超越的失去彈性的。
1、痛到極限的頹靡
餓過頭就不餓了,痛到極致就昏迷了,甚至疼死過去。使勁拉一根橡皮筋,或無限地吹氣球。結(jié)果是失去彈性、拉斷和爆炸。人的命運不是天注定,是各種內(nèi)外因素的牽扯導(dǎo)致的。再想象,人比如是一個球,環(huán)境中不同的因素在施力或加熱、冷凍,這個球會被壓扁或膨脹緊縮。形體出現(xiàn)了變化,重心失去了平衡,正常運行的機能失控,毀滅是必然的。
社會環(huán)境中給予玉米、施桂芳、柳粉香的痛楚是多種多樣的。有撕裂、切割、燒灼、掐扭、撞擊、捶打等。玉米一直在忍受著,因為心中有希望在,前面持家的忍耐,是母親生下了老八,男孩。家的這棵枯樹又重新地?zé)òl(fā)出了生機,她要做的是拯救,只要有一絲的希望,竭盡所能甚至超自己的能力地去施肥、澆水、修剪,無微不至地呵護。還要去打擊外面的病蟲,到和父親發(fā)生關(guān)系的女人面前炫耀,故意羞辱腌臜她們。得到了愛情,又是一個希望,即使后面父親失去了權(quán)利,心里的洶涌澎湃的痛,但還是壓住了。覺得有一份不錯的愛情,可以彌補和翻身。一個個希望在不斷地朽掉破滅。失望不停地逼近絕望,絕望讓她痛到了極點,別無選擇。心里還是不忘卻這個家,想讓妹妹弟弟過得好,完全地奉獻、失去自己,把自己當(dāng)作一頭豬一頭牛,賣給公社的干部主任。實際上在她用自己的指頭毀掉自己貞潔時就放棄了正兒八經(jīng)活著的人過地生活的信念。像施桂芳一樣,不停地生女娃,就是不生男娃,讓她的高傲低下頭,但一直在生,說明也并沒有放棄,即使第八個是男娃,也失去了想象中的那種喜悅,平淡至極地活著,失去的已經(jīng)太多了,無法補救。柳粉香更是如此,為什么愿意和王連方發(fā)生關(guān)系,且那么心甘情愿。一個是寂寞,再一個從內(nèi)心深處對命運的不屈服不甘心,還有就是她活得落寞,想用一定的快感來茍延殘喘地活著。
所以,他們的傷痕不能再用痛苦來形容。撕心裂肺的疼痛已然過去,剩下的就是一種癡呆麻木死寂的頹靡。一具具沒有了思想魂靈的尸體,活著的死人。
2、失去彈性命運的人性探索
畢飛宇之所以寫這樣的作品,意義何在?難道就是為了寫玉米這個人而寫玉米?顯然不是。失去彈性后的命運,身體就是一堆松軟和立不起來的廢物。人要是活得沒有辦法站立,連躺著的力氣都沒有,那就是一種殘酷的死亡。有時候活著比死去更痛苦。人性很復(fù)雜很矛盾。善良的標(biāo)準(zhǔn)是什么樣,邪惡的標(biāo)準(zhǔn)是什么樣。罪與罰,愛與恨,真與假,美與丑等。人性是殘暴又溫和的、堅強又軟弱的、美麗又丑陋的。是的,人性從初始時是真的美的善的,在后天的環(huán)境變化中,人性也會隨之變化。玉米這種植物是平常的多見的,在中國大地上隨處可見,當(dāng)然也是廉價的低賤的。我想這也是作者想要說明的,像如玉米這樣的植物,作品里這樣的女人,在中國大地上是普遍存在的。是什么讓她們活得如此艱難,是什么讓她們欲哭無淚,無奈地走向一種毀滅的反抗,造成了沒有彈性的命運。要想避免這樣的事情再次發(fā)生,那就得從內(nèi)外、前后、左右、上下全方位的做改變,四周的冷熱盡量變溫和,四周的力道盡量均勻,四周的松緊盡量適度。觀念要逐步改變進步。
畢飛宇想用作品《玉米》中的玉米、施桂芳、柳粉香、王連方等人聯(lián)合起來詮釋一種人性,但這種詮釋是靜默的沉著的,小說家就是給讀者在講故事,故事后面深藏的內(nèi)涵深意卻是每個讀者自己來體會感悟的。米蘭昆德拉說:“小說的精神是延續(xù)的。小說的精神是復(fù)雜的。小說就是寫小說該寫的東西。”還有就是眾所周知的一句話,“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碑咃w宇在作品里涵蓋了很多東西,比如政治歷史的大背景、傳統(tǒng)道德觀念、倫理等,讓我們理解探索其中的人性。
3、“沒有寫完”的小說和“沒有成熟”的玉米
小說在我看得正熱時,再翻一頁,卻沒有了。那時我被突如其來的戛然而止沖昏了頭腦,細致的一想,是該結(jié)束了。然后再寫?寫什么?難道非要寫到主人公玉米和郭家興的生活,然后郭家興再弄出亂子失去權(quán)利,或兩個人過著不冷不熱的生活,沒有感情的生活是可怕的。只會成為一種發(fā)泄情感和欲望的工具。機械的運動,重復(fù)無數(shù)次的生活軌跡。說是一部“沒有寫完”的小說,實際已經(jīng)很完滿了。結(jié)局就是這樣,合情合理。觸痛人的心,想要憐惜卻又無能為力?!皼]有成熟”的玉米,但可以預(yù)測得出,這株玉米很難再結(jié)出豐碩飽滿的玉米棒子。小說說白了也是一種隱藏的藝術(shù),好多東西不可直白坦率地說出來。記得作家鐵凝曾說:“短篇寫的是橫截面,中篇寫的是故事,長篇寫的是命運?!笔裁礃硬攀峭隄M?不一定圓滿才是滿,月的美,殘缺也是一種滿,也是一種美。這就好比普通話與方言的區(qū)別,普通話是語言,標(biāo)準(zhǔn)的,方言也是語言,在當(dāng)?shù)貋碚f,這才是標(biāo)準(zhǔn)的語言。
玉米的一生也許后面還會有變化,但作者已然很明確地給出了結(jié)局,甚至預(yù)測了其中最大可能的那個,玉米后來可能是有慶家(柳粉香),接著是母親施桂芳的經(jīng)歷。遇到的男人的過程是彭國梁、郭家興、父親王連方這樣的軌跡。畢飛宇看似無意,實則是很巧妙地安排了她們的存在,柳粉香是因為年輕丟失了貞潔才勉強嫁給有慶的??纯从衩缀凸遗d,會不會聯(lián)想到些什么。母親施桂芳的無奈,雖然男人是村支書。同時看看郭家興是公社主任。一切的一切都有可能。
四、結(jié)語
幾個女人和幾個男人在村子里的故事,主要是圍繞著一個女人轉(zhuǎn),那就是玉米??吹胶髞砗蛯懙胶髞?,越來越明白及肯定。玉米的一生已然完成,由玉秀玉葉的遭遇,她自己本身的事情,加上有慶家的經(jīng)歷,母親施桂芳的經(jīng)歷。遇到男人,從彭國梁到有慶到郭家興、父親王連方。剛?cè)岬呐鲎玻瑥纳鐣蟓h(huán)境大背景的影響下,一個女人的命運在幾個不同人物的身上盡力地表現(xiàn)著,人的一生,無非就是婚姻、愛情、生育、過日子。都經(jīng)歷了,因為政治、歷史,加上城鄉(xiāng)間的差別,村里的倫理道德觀念,人欲望的迸發(fā)。一個女人的一生就這樣被一點點侵蝕吞咽和撕裂、破碎。魯迅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你看。確實,一個個美好的希望,不停地被摧殘直至破滅,殘落在地里。掉了一個還有一個,等等,還是有希望的。最大的失望莫過于此。可以迅速變成絕望。絕望轉(zhuǎn)化成一次次的疼痛,忍受著,刺裂不算什么。終有一天是會倒下的,放棄了堅守著的信念,心里再也建立不起一道防線,哪怕是軟塌的或裂縫條條絲絲的。在難以忍受的痛楚后,命運的韌性變得虛弱下來,逐漸失去彈性。最后成為一條沒有了彈性的線,一拽就繃緊,再使勁就哆嗦,時間的見證下,會被風(fēng)雨陽光逐漸滲透。玉米詮釋了一切,其他人物補充了玉米外的一切,渾然為一體。剛?cè)崤鲎蚕虏荒苋淌艿耐?,造就了失去彈性的命運悲劇。
【參考文獻】
[1] 吳義勤.一個人·一出戲·一部小說[J].南方文壇,2001(1)57.
[2] 李敬澤.玉米,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序,守望,玉米,2013.4.10.
[3] 恩格斯.致瑪·哈克奈斯的信.1988.4.
[4] 李文婷.略論阿Q的精神勝利法[J].青年文學(xué)家, 2013.30.
[5] 奧爾罕.帕慕克.天真和感傷的小說家[M].彭發(fā)勝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6] Calvino. The United States notes [M]. Translated by Xiao Tianyou Yilin press.2012.4.1.
[7] 南懷瑾.易經(jīng)雜說,東方出版社.2015.4.1
[8] Milan Kundora can not bear the light of life [M]. Xu Jun. Shanghai: Shanghai Translation Publishing House, 2010.
[9] 米蘭·昆多拉.小說的藝術(shù)[M].董強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
[10] 鐵凝.小說月報.第八屆百花獎獲獎感言[J]. 2009.7.
【作者簡介】
王 震(1994-)男,筆名:王悶悶,陜西子州人,現(xiàn)為西北大學(xué)現(xiàn)代學(xué)院文學(xué)院教師,專業(yè)方向:文學(xué)創(chuàng)作與當(dāng)代文學(xu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