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教紅
[摘 要] 作業(yè)是學生鞏固學習成效的重要途徑。傳統的作業(yè)設計呆板枯燥,使學生寫作業(yè)失去興趣,積極性不高,制約了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教師應發(fā)展多元智能的語文作業(yè)設計,要以語言為核心,促使學生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發(fā)展語言。語文作業(yè)是語文學習的鞏固和延伸,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亦是提高語文學習質量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 多元理論;作業(yè)設計
當代世界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加德納針對傳統智能一元化理論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他認為人的智能由如下10種組成: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語言智能、自然智能、音樂智能、運動智能、存在智能、人際交流智能、個人內在智能、情感智能。每個人都具備了上述智能結構,只是不同的人所表現的智能強弱不同。
語文作業(yè)是語文學習的鞏固和延伸,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提高語文學習質量的重要保障。語文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作業(yè)設計是發(fā)展綜合智能的反映。
一、語言環(huán)境設計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統一的學科,人文性是通過語言的工具性來實現的,語文課堂要有語文味,同樣作業(yè)設計要圍繞“語言”這一核心來進行,促使學生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發(fā)展語言,否則視為無效作業(yè)。語文教師要有設計語言環(huán)境的意識。
1.品詞品句?!把远鵁o文,行之不遠。”語文課本多數是名家名篇,在遣詞造句上每篇課文都有獨到之處,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要精心設計作業(yè)。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作者為什么不用“到、吹、滿、來”而用“綠”?另外,課文中“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作者為什么稱魯迅為伯父又稱先生?學生在品詞品句練習中學會錘煉語言、鑒賞語言。
2.朗讀復述。朗讀是語文教學的方式之一,也是體現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手段。能夠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說明朗讀者的語文水平非一般。學生在復述課文時,將課文的內容以說故事的方式講給家長聽,這一過程可以規(guī)范孩子語言,豐富孩子語言。
3.對話辯論。不少課文有留白的地方,教師可以抓住空白處,讓學生展開想象,進行對話,如課文《一定要爭氣》寫了童第周三次“一定要爭氣”。第一次童第周基礎差,考試不及格,學校要開除他,童第周是如何懇求校長給他一次機會的?第二次童第周考試成績門門優(yōu)異,校長又是如何跟童第周說的?第三次童第周在成功地解剖了青蛙卵膜,曾經瞧不起中國留學生的人怎么說的?這樣的對話作業(yè)設計,既深入地理解了課文,又訓練了語言。再如學習了《落花生》,可以讓學生圍繞“要做蘋果那樣的人,還是花生那樣的人?”讓學生各抒己見,展開辯論。
二、韻文表演發(fā)展音樂智能
傳統的蒙學課本,非常注重文字的音樂性,讀起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易讀易記,傳統的蒙學課本中篇篇皆為韻文,如三字經、百家姓、千家詩、對對子,詩詞歌賦更不用說,孩子喜聞樂見,學起來趣味盎然,在搖頭晃腦中誦讀,領悟其意。把母語當成好聽的音樂來學習,用戲劇來表演,讓孩子親近母語,熱愛母語,同時發(fā)展學生的音樂才能。
以和諧多元創(chuàng)特色,育美童年育英才。彰顯藝術特色。學生唱百首歌,并學會使用樂器。語文作業(yè)設計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將音樂融入語文。
1.韻文兒歌。兒童對兒歌有著天然的親近感,符合孩子愛說愛唱的特點。例如:教師在拼音教學中引導學生編寫“圓圓臉蛋羊角辮,張大嘴巴ɑɑɑ;太陽出來紅彤彤,公雞一叫ooo;清清池塘一只鵝,水中倒影eee”。編寫歌訣很容易讓學生記住筆畫較多的字。
2.韻文謎語。孩子好奇心強,愛想愛猜,教師可引導他們編成押韻的謎語。如 “圖”字可引導學生編為“外面會說話,里面飄雪花。里外合起來,人人都愛它”?!棒敗弊志帪椤吧厦嬖谒?,下面在天空。要問家在哪,老家在山東”。
3.配樂吟誦。古詩詞大都合仄押韻,唱起來韻味十足。學生有了一百首歌的曲調基礎,學完詩詞后,教師設計以學生配樂并朗誦的作業(yè),上傳至網絡,不少學生配樂朗誦,有的還自編自導。教師將較好的配樂朗讀發(fā)到班級群里,讓學生家長投票,再挑選優(yōu)秀的配樂朗讀,讓學生在班級表演。不少學生能把《春江花月夜》《琵琶行》倒背如流,孩子陶醉其中。
4.改編表演。語言表演,讓學生通過表演的形式展示語言的魅力。教室里有道具服裝,讓孩子們編演課本劇,這種它山之石,特別值得借鑒。教師在教學有情節(jié)的課文時設計這種作業(yè)。不少學生還加進歌詞,用音樂來渲染氣氛,表演得惟妙惟肖,把一篇課文變成了一部小小電視劇。
三、開放式作業(yè)設計
交往能力是決定一個人事業(yè)成功的第一要素。當年在校學業(yè)并不冒尖的孩子卻成為社會的精英,反而學業(yè)很不錯的孩子表現平庸。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不光是家長和社會的責任,更是學校老師的責任,語文老師更是義不容辭、當仁不讓。
1.調查訪問。讓學生到田間地頭、工廠車間、大街小巷去,帶著筆記本、錄音機、手機,不明白就問,獲得第一手材料。如學完了有關漢字的單元,讓學生到街頭調查錯別字、廣告語,勸說有關單位或個人加以改正。
2.當小記者。學校成立了小記者站,聘請報社資深記者當輔導員,學生初步了解小組分工合作,精心制訂采訪計劃,列采訪提綱,確定采訪對象,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小記者們與同學交流并同社會群體進行溝通,這種能力大小決定了活動是否成功,作文的優(yōu)劣。學生的優(yōu)秀作文也有刊登在《人民日報》。
3.慰問活動。學校把每年慰問孤寡老人列為常規(guī)活動。讓孩子去敬老院表演歌舞,讀慰問信,給老人們捶背按摩,噓寒問暖。彼此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有的學生在小學畢業(yè)后還去看望老人,走出社會了還送去慰問金,交往不光是語言,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
4.當推銷員。學校每個學期舉辦一次跳蚤市場活動,開市那天學校熱鬧非凡,操場儼然是個大集市,商品琳瑯滿目,應有盡有。有些孩子亮出了五花八門的廣告牌,叫賣聲不絕于耳。賣者為了賣個好價錢,使盡解數夸自己的商品,買者為了淘到價廉物美的東西,討價還價。
多元智能化作業(yè),使具有不同智能優(yōu)勢的學生如魚得水,各得其所,各取所好,各展所長,讓學生樂學好學。必然改變傳統語文作業(yè)枯燥乏味、死記硬背的僵化局面,使學生活學活用,獲得成就感,提高學習成績,發(fā)展智能。
責任編輯 吳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