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秦雁
概說:金銀與人類的關系
重點:中國古代金銀器鑒賞
金銀與人類的關系:
金和銀是人類在自然界中發(fā)現(xiàn)的最古老的金屬元素之一
金的化學符號Au,據(jù)說來自拉丁文Aurora(曙光)一詞;金在地殼中的含量只有十億分之五,分布分散;金的化學、物理性能極好,光澤度、延展性、耐腐蝕性極佳。
銀的化學符號Ag,據(jù)說來自梵文Arganta(明亮)一詞;
銀在地殼中的豐度大約是金的15倍,亦屬貴金屬;銀的化學、物理性能良好,導電性和導熱性在金屬中居第一位。
作用:財富、地位的象征
可通靈、辟邪護佑
可延年長壽、長生不老
金銀與人類文明:
7000年前,南美秘魯、黑海保加利亞色雷斯就出現(xiàn)金制品。
6000年前,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北部出現(xiàn)金制品。
5000年前,古埃及金器制作已很發(fā)達3300年前制作的法老圖坦哈蒙陵金棺、金面罩為埃及古文明的象征。
4000年前,中國出現(xiàn)金銀制品。
3000年前-12000年前,意大利半島中部伊特魯里亞人金器發(fā)達。
尼姆魯?shù)聦毑兀壕嘟?900年,伊拉克北部,亞述王朝金器。
盎格魯撒克遜寶藏:距今1300年,英國中部,大型金器。
烏爾王陵:距今4500年,西亞蘇美爾文化。
黃金之丘:阿富汗席巴爾罕,距今2000年左右,包含希。
臘—巴克特里亞、波斯、印度、中國等文化要素。
阿姆河遺寶:中亞阿姆河流域,距今2600年-1800年,包含希臘、波斯、大夏、斯泰基多種文化。
印加莫切古墓:秘魯利馬,距今1500年,金頭飾,面具等。
何家村窖藏:中國西安,唐代,多種文化集合體。
西坎文化:南美西海岸,距今1200-1000年,金器精美。
西亞波斯金銀器:阿契美尼德薩珊,距今1800-1400。
中亞粟特金銀器:阿姆河、錫爾河流域,距今1500-1300。
煉金術在長達2500年的歷史中遍及世界
阿基米德定律(浮力原理):公元前245年古希臘阿基米德發(fā)現(xiàn),力學、流體力學奠基人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1687年發(fā)表,被譽為17世紀自然科學最偉大的成果之一
淘金熱帶來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繁榮
世界文明古國,其發(fā)展都與金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從某種角度來講,人類文明的歷史,也是一部黃金白銀史。
中國古代金銀器鑒賞
如何鑒賞?首先需要判斷它的用途——定名,根據(jù)造型、裝飾、工藝等等來分析判斷它的年代,根據(jù)各種文獻的考古的資料來解讀其內(nèi)涵,斷定它的價值。
古代金銀器依據(jù)用途可以分為:
裝飾品
生活器皿
宗教用具
殯葬用品
車馬器
武器(符信)
模型、擺設品
醫(yī)療保健用具
……
一、裝飾品:裝身具(許多有禮儀作用)
大致可分為:
首飾:冠飾、發(fā)飾、頸飾、耳飾、手飾
服飾:襟扣、帔墜
帶飾:帶鉤、帶扣、牌飾、帶、絳環(huán)
佩飾:香囊、荷包、辟邪物、事f割L
頭飾·冠飾
用金裝飾發(fā)髻進而冠帽,是許多古老民族的傳統(tǒng)。由此發(fā)展形成豐富完善的冠制。
金冠飾
匈奴部落首領的遺物,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目前國內(nèi)發(fā)現(xiàn)的惟一一件“胡冠”
《后漢書·輿服志》記載:
武冠,一日武弁大冠,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黃金珰,附蟬為文。貂尾為飾,謂之趙惠文冠。
雄鷹是力量、勇猛的象征,草原游牧民族尤為,影響到中原后,做了些許改造,用貂尾或鹖尾取代了胡冠上的雄鷹,但仍然有勇猛之意。鳳冠可能也是其影響所致。
步搖冠
《釋名·釋首飾》:“步搖,上有垂珠,步則動搖也”。
《后漢書·輿服志下》:(步搖)“以黃金為山題,貫白珠為桂枝相繆,一爵(雀)九華(花),熊、虎、赤羆、天鹿、辟邪、南山豐大特六獸?!?/p>
從公元前1世紀—6世紀,東北亞至南俄草原,
流行步搖冠,且影響至清代
金銀束發(fā)冠
又稱矮冠、小冠、二寸冠,宋代至明代流行,男女均用
宋·陶轂《清異錄》卷三:“士人暑天不欲露髻,則頂矮冠。(后唐)清泰間(934-936),都下星貨鋪賣一冠子,銀為之,五朵平云作三層安置,計止是梁朝物。匠者遂仿造小樣求售。”
宋·趙彥衛(wèi)《云麓漫鈔》卷四:“高宗即位,隆裕送小冠,曰:‘此祖宗閑居之服也。蓋國朝冠而不中,燕居雖披襖亦帽否則小冠?!?/p>
金銀鬏髻
明代流行,為已婚婦女的正裝。一般用紗絹制作,貴族婦女則多用金絲或銀絲編結,罩在發(fā)髻外面,環(huán)繞鬏髻周圍插戴的各種簪、釵,形制有別,插戴位置和方式也不相同,有固定的位置和專門的名稱。
金鳳冠
北宋皇宮中流行女子戴鳳冠,明代鳳冠上各類飾件形成固定的稱謂,如博鬢、口圈、珠滴和珠結等;品官之妻也可以著戴鳳冠?!睹魇贰ぽ浄径分?,詳細記載了皇后、嬪妃、內(nèi)命婦冠服的種種規(guī)定。
帶飾
帶鉤、帶扣、牌飾、帶銙
二、生活器皿:金銀器中所占比例最大,與人類日常生活乃至祭奠禮儀等精神生活的關系也最為密切。
飲食器:杯、碗、盞、羽觴、爵、壺、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