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明
摘 要:提問是一門教學的藝術,它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具有對話式、互動式特點的一種教學方式。初中語文教師應巧妙運用把握提問的時機,注意提出問題的價值性、啟迪性、激勵性和開放性等特點的教學策略,如此,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就會顯著提高。
關鍵詞:提問;時機;啟迪;開放;策略
提問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種方式,它主要通過提問方式,來啟迪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生之間形成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有效的提問使語文課堂教學事半功倍、如虎添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充滿活力,教學效果明顯。
有效提問,不是簡單的師生之間的問與答,而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具有對話式、互動式特點的一種教學方式。提問教學要遵循兩大原則,其一,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思考,開拓學生的思維;其二,問題能夠面向全體學生,提升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更多的學生參與教學。那么,語文提問教學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
一、提問時機的把握要適當
提問的目的是有效促進教學的開展,但是為完成教學任務服務的,要適當把握提出問題的時機,以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其進入思維階段,經過分析、討論、辨別,形成一定的結論,從而到達解決問題的目標。因此,課堂開始,導入新課時及時提問,可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新課上;一段教學內容結束后,需要總結、鞏固教學,提問可使學生及時梳理講過的內容,養(yǎng)成歸納、總結的好習慣;由于學習特點決定學生的學習有一段疲勞期,當學生處于疲勞期,提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奮點,使其重新投入緊張激烈的學習狀態(tài)中。
例如,教學《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時,我在黑板上板書“羅布泊,消失的仙湖”后,有學生立即說,“老師,您寫錯了,應該是消逝,不是消失”,我立即提問:“消逝和消失有何不同,本課為什么用‘消逝而不用‘消失呢?”問題一經提出,混亂的課堂立刻安靜了,學生陷入思考,我順勢利導進入新課。
再如,學生學習了《藤野先生》,需要對本文的線索進行梳理。于是,我提問:“本文有兩條線索,一條明線、一條暗線,請思考剛剛學過的內容進行歸納?!边@里,需要提前給學生解釋明線和暗線的內涵。學生在老師對明線和暗線的解釋下,通過自己對課文的反復思考,歸納出本文的明線是以時間和空間的變換為明線,即東京―仙臺―離開仙臺;暗線則是貫穿始終的魯迅先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二、提出的問題要有價值性、啟迪性、激勵性
問題的價值性是指提出問題要有一定的目的、價值和意義;問題的啟迪性是指提出的問題要能夠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思維、開發(fā)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思維;問題的激勵性是指提出的問題要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鼓勵相互學習、相互探討、相互研究、共同進步。
例如,教學《長征》時,對理解詩詞的學習,我運用多媒體展示長征的路線圖,對于詩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我提出問題:①“遠征”說明了長征的距離有多遠?一個“遠”字表現了長征的什么特點?②“萬水千山”表現了紅軍在長征途中遭遇到了什么?③“只等閑”表現了紅軍偉大的什么精神? 這里,①和②突出表現了提問的啟迪性和激勵性,③很好突出表現了提問的價值性。
三、提出的問題要有開放性
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標準的大力實施,改變了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學生敢于挑戰(zhàn)書本的權威,敢于挑戰(zhàn)教師的權威,問題的開放性要求答案并不唯一,中招考試中也屢次出現開放性試題,這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其實,語文教學要摒棄“填鴨式”的教學,實行開放式教學,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是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組織者,教師在學生學習有困難的時候,起到指導、引導、誘導的作用,及時點撥,激發(fā)學生從各個角度思考問題,從而解決問題。
例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開放性思維,我要求學生回顧以前學過的文章《皇帝的新裝》,然后組織學生討論皇帝究竟被誰騙了?并說出其中的理由”,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各個學習小組需要開放思維、相互交流、相互探討。經過一番討論,有小組說是騙子,因為騙子自始至終都在騙皇帝;有的小組發(fā)言,皇帝被大臣們騙了,因為大臣看完皇帝的新衣后不誠實,不敢說實話,等于騙了皇帝;還有小組說,皇帝被他自己騙了,明明看到鏡子里的自己沒穿衣服,但就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其他小組說,皇帝也被全城的百姓給騙了,沒有人敢指出皇帝沒穿衣服,唯獨那個小孩子除外。學生說的都有道理,思維的火花也在激烈對碰,小組之間爭論不休。作為教師,對于開放性問題,只要言之成理的,就應給予正面的積極評價和認可,不能打壓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阻礙他們思維的發(fā)展,成為學生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提問教學是一個常談常新的話題,也是提升語文教學質量的有效方式。作為教師,要善于運用提問的有效策略,面向全體學生,激活課堂,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趙 玥.初中語文教學提問的策略[J].亞太教育,2015(6):62.
[2]張麗君.初中語文教學提問策略研究[J].教師,2015(28).
(作者單位:福建省上杭縣蛟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