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踅進廚房有好大一會兒了。
我們兄妹幾個坐在屋前曬太陽,等著開午飯,一邊閑閑地說著話。這是每年的慣例,春節(jié)期間,兄妹幾個約好了日子,從各自的小家出發(fā),回到母親身邊來拜年。母親總是高興地給我們忙這忙那。這個喜歡吃蔬菜,那個喜歡吃魚,這個愛吃糯米糕,那個好辣,母親都記著。端上來的菜,投了人人的喜好。臨了,母親還給離家最遠的我,備上好多好吃的帶上。這個袋子里裝青菜菠菜,那個袋子里裝年糕肉丸子。姐姐戲稱我每次回家,都是鬼子進村,大掃蕩了。的確有點像。母親恨不得把她自己也塞到袋子里,讓我?guī)Щ爻?,好事無巨細地把我照顧好。
這次回家,母親也是高興的,圍在我們身邊轉(zhuǎn)半天,看著這個笑,看著那個笑。我們的孩子,一齊叫她外婆,她不知怎么應答才好。摸摸這個的手,撫撫那個的臉。這是多么燦爛熱鬧的場景啊,它把一切的困厄苦痛,全都掩藏得不見蹤影。母親的笑,便一直掛在臉上,像窗花貼在窗上。母親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說,我要到地里挑青菜了。卻因找一把小鍬,屋里屋外亂轉(zhuǎn)了一通,最后在窗臺邊找到它。姐姐說,媽老了。
媽真的老了嗎?我們順著姐姐的目光,一齊看過去。母親在陽光下發(fā)愣,母親說,我要做什么的?哦,挑青菜呢,母親自言自語。背影看起來,真小啊,小得像一枚褶皺的核桃。
廚房里,動靜不像往年大,有些靜悄悄。母親在切芋頭,切幾刀,停一下,仿佛被什么絆住了思緒。她抬頭愣愣看著一處,復又低頭切起來。我跳進廚房要幫忙,母親慌了,攔住,連連說,快出去,別弄臟你的衣裳。我看看身上,銀色外套,銀色毛領(lǐng)子,的確是不經(jīng)臟的。
我繼續(xù)坐到屋前曬太陽。陽光無限好,仿佛還是昔時的模樣,溫暖,無憂。卻又不同了,因為我們都不是昔時的那一個了,一些現(xiàn)實無法回避:祖父臥床不起已好些時日,大小便失禁,床前照料之人,只有母親。大冬天里,母親雙手浸在冰冷的河水里,給祖父洗弄臟的被褥。姐姐的孩子,好好的突然患了眼疾,視力急劇下降,去醫(yī)院檢查,竟是嚴重的青光眼。母親愁得夜不成眠,逢人便問,孩子沒了眼睛咋辦呢?都快問成祥林嫂了。弟弟婚姻破裂,一個人形單影只地晃來晃去,母親當著他人面落淚不止,她不知道拿她這個兒子怎么辦。母親自己,也是多病多難的,貧血,多眩暈。手有嚴重的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疼痛,指頭已伸不直了。家里家外,卻少不了她那雙手的操勞。
我再進廚房,鐘已敲過十二點了。母親竟還在切芋頭,旁邊的籃子里,晾著洗好的青菜。鍋灶卻是冷的。母親昔日的利落,已消失殆盡??吹轿?,她恍然驚醒過來,異常歉意地說,乖乖,餓了吧?飯就快好了。這一說,差點把我的淚說出來。我說,媽,還是我來吧。我麻利地清洗鍋盆,炒菜燒湯煮飯,母親在一邊看著,沒再阻攔。
回城的時候,我第一次沒大包小包地往回帶東西。母親內(nèi)疚得無以復加,她的臉,貼著我的車窗,反反復復地說,乖乖,讓你空著手啊,讓你空著手啊。我背過臉去,我說,媽,城里什么都有的。我怕我的淚,會抑制不住掉下來。以前我總以為,青山青,綠水長,我的母親,永遠是母親,永遠有著飽滿的愛,供我們吮吸。而事實上,不是這樣的,母親猶如一棵老了的樹,在不知不覺中,它掉葉了,它光禿禿了,連輕如羽毛的陽光,它也扛不住了。
我的母親,終于愛到無力。
寫作借鑒
不少中學生寫不出好的親情作文,是他們?nèi)狈τH情嗎?不是的。他們每天被親情包圍著,享受著親人的關(guān)愛。那為什么寫不出好的親情作文呢?一方面是因為對生活的觀察不夠,素材匱乏,常選一些不太真實的老套材料;另一方面是因為不懂得描寫,多數(shù)是空泛的敘述,平淡、膚淺,人物缺乏個性;還有就是面面俱到,口子開得太大,主題挖掘不深,停留在親情呵護和關(guān)愛的表層,因此作文空洞不感人。
怎樣才能寫出感人的親情作文呢?首先是要多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體會親人們對自己的關(guān)愛;然后找準切入點(最感動自己的地方),用多種描寫方法,把親人們對自己的關(guān)愛敘述出來。這篇《愛到無力》之所以感人,就是因為找準了切入點(母親老了,已經(jīng)“連輕如羽毛的陽光”“也扛不住了”)。運用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親情,如“她的臉,貼著我的車窗,反反復復地說,乖乖,讓你空著手啊,讓你空著手啊。”在這里,“反反復復地說”本已令人感慨無限,前面再加上“她的臉,貼著我的車窗”的特寫,那就更要讓人潸然淚下了;又如“她抬頭愣愣看著一處,復又低頭切起來……別弄臟你的衣裳……”神態(tài)、動作、語言,無不躍然紙上。
(左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