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木
成語誤讀不可怕,誤讀造成的誤導(dǎo)才可怕。將《詩經(jīng)》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戰(zhàn)爭中戰(zhàn)友情,誤讀成形容生死不渝的愛情,終還沒偏離美意,但有些誤讀就大相徑庭,變成誤導(dǎo)害人。
“無毒不丈夫”原句為“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中國自古就提倡胸懷大量,認(rèn)為大丈夫胸懷寬廣,有度量,方可稱為大丈夫,絕對不會提倡做人要狠毒歹毒,一句無毒不丈夫成了慫恿男人當(dāng)惡人,和干壞事的借口。
王八蛋原來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此八端是做人之根本,忘記了這“八端”也就是忘了做人的根本,卻被訛傳成“王八蛋”,讓烏龜背了幾百年黑鍋。
無商不奸原是“無商不尖”,話說古時候開糧行賣谷米,用升或斗量,都愛把升和斗堆得尖尖的,盡量讓利,以爭取回頭客,故曰無商不尖。本是佳話,卻被演繹成無商不奸,成了世上做生意的沒一個好人,導(dǎo)致數(shù)百年人們對所有商人的不信任,事實上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有可以信任的商人。
“為朋友兩肋插刀”原本出自秦叔寶為救朋友,化妝去登州冒充強(qiáng)盜,路過兩肋莊時遇岔道,一條路去歷城,一條路去登州,一條路回家門,最終還是為朋友視死如歸去了登州,本是兩肋莊岔道義氣千秋,后來被誤讀成兩肋插刀,幾代青少年中都有被誤導(dǎo),不分是非榮辱幫朋友干壞事,犯法后被繩之以法的。
最被誤讀誤導(dǎo)國人多年的應(yīng)該算“人不為(wéi)己,天地誅滅”,連鳩山都被誤導(dǎo)。中國文化歷來崇尚利人,怎么會告訴人們?nèi)绻粸樽约褐\私利,老天都會誅殺他?十分令人百思不解。原來其“為”應(yīng)讀成二聲,意指“修習(xí),修煉,修為”的意思,說的是做人首先要修煉自身,如果沒有修煉,會遭到天誅地滅。
這就對了,不修煉自身,情緒管理差,節(jié)操碎了一地,很容易招致禍殃,犯法遭報應(yīng)可不是天誅地滅么?
這讓我想起少年時代一位老者在七臺河火車站給我講那被誤讀的:“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老者:話說古代某君早上起來走出家門掃雪,發(fā)現(xiàn)鄰居家房檐掛了一個筐子,出于好奇,或許也想把筐里的東西歸為己有,趁鄰居未起床摘下來看個究竟,不料摘下來卻嚇斷了魂魄,原來是一顆人頭,該君為此跳進(jìn)黃河也洗不清,事后人們總結(jié)勸世: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掛筐不掛筐,教人不打探他人隱私,不動貪念。不知怎么訛傳成莫管他人瓦上霜,完全背離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