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
在2014年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對梁曉聲說,曉聲我和你筆下寫的那些知識青年是不一樣的,梁曉聲說自己先是一愣,習近平接著說,我這個人是要求自己壓力越大意志越強,梁曉聲回答說我覺得您是有兩個故鄉(xiāng)的人,書籍是您的第二故鄉(xiāng),習近平之后說希望藝術(shù)家要使我們更多的青年也都有精神上的故鄉(xiāng)。時間回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因為發(fā)表了《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雪城》等一系列以知青為主人公的文學作品,梁曉聲成為了叱咤文壇的風云人物,在他作品中有一代知青的印記有對故鄉(xiāng)的眷戀,也有對家國信念的守望。
作為知青代言人,從《雪城》到《年輪》,梁曉聲的作品不知感動了多少中國人,但在理想和現(xiàn)實的碰撞中,梁曉聲每一次的有關(guān)知青題材的創(chuàng)作都會遭遇各種各樣的問題,在2014年的這次文藝工作座談會上也提到了兩部根據(jù)梁曉聲創(chuàng)作的知青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知青》和《返城年代》。
梁曉聲說:習總書記開文藝座談會的時候,這個跟我握手的時候,旁邊站著劉云山同志,劉云山同志還說,說曉聲后來又寫了一部知青題材的電視劇很好,叫做《返城年代》,那證明他看了,他也確實的關(guān)心了這部電視劇的播出,但是如果沒有他直接關(guān)心的話可能還真的播不出來,那你想這是前幾年的事情,那你讓他看了他會覺得可能也沒有什么問題,當然我的信里面又罵娘了,就是說是什么梗阻了我們的思想,一直到今天,使我們那么緊繃,使一些知識分子的創(chuàng)作只不過就想表達一點點對于我們社會現(xiàn)實的介入,就成了問題,而沒有了這些,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我們有娛樂,有欣賞,但幾乎沒有現(xiàn)實思想,甚至溫暖也很少。溫暖很少是什么原因呢,就說文藝它有兩個功能,一個對于現(xiàn)實生活的批判功能,還有一個是它對于我們生活中真善美的弘揚功能,這兩個功能應(yīng)該像人的兩個器官一樣,缺一不可,那文藝只有把第一個功能也做的很好的時候它的弘揚的功能才會使受眾愿意接受并且相信,如果文藝像切除了另一個這個臟器一樣,干脆的就把介入生活、批判生活中的假丑惡的這個功能廢掉了,那幾乎就等于同時廢掉了它弘揚我們生活中真善美的功能一樣的,因為人們不相信創(chuàng)作者作品的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