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強
現在,有些人對中朝關系和朝鮮半島問題的認知出現了偏差。一些極端言論時不時在網絡上爆出,容易被國外解讀為中國的態(tài)度。而國外很容易將具有官方背景媒體的言論視為中國的態(tài)度。另外有些人在考慮朝鮮半島問題時,容易將美國忽略,一是忽略美國在解決朝鮮半島問題時所發(fā)揮的作用,二是忽略了中美之間到底是一種什么關系。其中以下三個方面最為突出。
第一、對國家態(tài)度的錯誤解讀。首先必須明確的是,在外交方向能夠代表國家態(tài)度的只有外交部。即使人民日報和新華社也只是國家態(tài)度的間接表達方式,中間尚有轉圜余地,其所發(fā)表的言論并不是板上釘釘的事。最近朝鮮官方通訊社朝中社直接點名批評某些媒體,認為相關的言論砍了“朝中關系的支柱”。這也引發(fā)了國內對這些媒體文章的過度關注,并根據其文章內容過度解讀國家態(tài)度,尤其是對俠客島公眾號和環(huán)球網評論的過度解讀。俠客島作為人民日報海外版編輯部公眾號,環(huán)球時報/環(huán)球網由人民日報社主辦與出版,其兩家風格一向大膽犀利,不僅不能代表人民日報的態(tài)度,更遑論代表國家的態(tài)度,最多就是官方的一種側擊敲打方式。
而真正代表國家態(tài)度的外交部,外交部長王毅2016年2月在美國重申中國對朝三點基本立場——“我們反對朝鮮發(fā)展核武器;半島不能戰(zhàn)、不能亂;中國正當的國家利益必須得到保障?!敝两?,外交部的一系列發(fā)言始終沒有改變這三點基本立場,并且始終堅持和平解決半島問題。
第二,把朝鮮半島問題從國際環(huán)境中剝離出來單獨對待。首先必須明確的是,中國作為一個崛起中的國家,中國依舊走在崛起的路上,以歷史為鑒,崛起型國家所面臨的國際環(huán)境是最為復雜的。朝鮮半島問題僅僅只是中國所面臨的眾多問題中的一個,也不是中國所面臨問題中最為嚴峻的。臺灣問題、國內經濟轉型、軍隊改革、“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實施、美國對中國崛起的遏制等,這都是中國面臨的問題。而有些人在考慮朝鮮問題對策時,一是容易將中國單獨拿出來,過于夸大中國的作用,忽略了美日韓俄等國在其中的作用,忽略中美俄日韓朝六國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二是忽略中國的國情,在提出中國拿出資金、資源、兵力的同時,而不去考慮從哪些地方抽出這些資金、資源、兵力。
第三,中國對朝鮮有恩,朝鮮應該知恩圖報。這是民間比較流行的一種觀點,其證據在于當年中國傾全國之力參加抗美援朝戰(zhàn)爭,在朝鮮半島犧牲了幾十萬人,并因此錯失了收復臺灣的最佳時機;朝鮮戰(zhàn)爭之后,中國大力援助朝鮮建設;正是因為《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的簽訂,朝鮮得到中國的庇護,美國才不敢軍事進攻朝鮮。這里無需論證其觀點正確與否,因為其出發(fā)點就是錯誤的,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向來是以利益為根本導向,私交、恩惠雖說也會對國家關系產生一定影響,但利益才是國家關系的根本。
中朝之間也是如此,同為社會主義國家、血濃于水的兄弟情等都不是兩國友好的原因,其本質在于,兩國自建國起,一直存在安全上的相互依靠關系。朝鮮自朝鮮戰(zhàn)爭后一直依靠于中國的保護來遏制美國的侵略傾向,而中國自建國后也依靠朝鮮的戰(zhàn)略緩沖地帶,有效隔絕美國對中國東北重工業(yè)基地的威脅。新中國建國初期,東北經濟總量占全國1/3以上,其中工業(yè)占85%;志愿軍入朝前,美軍B-29重型轟炸機屢次入侵中國東北,給中國造成一系列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在周恩來以外交部長名義多次致電聯合國安理會抗議后,美國遠東空軍依舊持續(xù)侵入中國領空,瘋狂進行偵察、掃射、轟炸。當時作為新中國工業(yè)心臟的東北三省,直接暴露在西方陣營面前,中國的安全局勢急劇惡化。但是自朝鮮戰(zhàn)爭后,美軍再無法對東北產生任何實質性的威脅,東北獲得一個安全的發(fā)展環(huán)境。所以說,安全需求是中朝兩國保持友好關系的根本原因。
并不是說中朝關系不會出現變化,只是不能在現在出現變化,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國現在沒有過多精力來處理朝鮮半島問題。半島保持和平,中國才有精力去處理其他問題。即使朝鮮現在在國際上不斷給中國制造麻煩,但是畢竟只是麻煩,外交部單獨就可解決這些麻煩,而不像當年的朝鮮戰(zhàn)爭,中國要發(fā)動全國的資源來應對。雖然現在中國實力在不斷增強,朝鮮即使生亂,中國也不用動用全國資源。但是,對于那些不在乎生戰(zhàn)甚至鼓動推翻朝鮮現政權的人,在這里問一句:一旦朝鮮發(fā)生戰(zhàn)亂,中國要向東北投送多少兵力才能確保戰(zhàn)火不會被引入國內?中國要投入多少社會資源來應對朝鮮難民對東北社會的沖擊?中央要投入多少精力才能足夠應對半島亂局?中國現在的經改、軍改、“一帶一路”等會不會受到影響?半島亂局會不會引發(fā)中美俄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
首先,現在不是解決朝鮮半島問題的最佳時機。這個很好理解,如前面所講,中國面臨的問題有很多,而且很多問題都是處于解決中,中國很難將其暫停下來或者分心再來處理朝鮮問題。軍改、經改、“一帶一路”都是沒有完成的工程,由于其特殊性又不能暫停下來。朝鮮半島一旦出事,那么中國勢必要從這些進程中抽出精力和資源來應對?!耙粠б宦贰弊鳛閲覒?zhàn)略,對中國建立一個新型經濟發(fā)展格局乃至未來的新型國家格局都意義非常;軍改能否成功意味著中國以后能否擁有一支能打贏現代化戰(zhàn)爭的軍隊,其直接影響著國家安全;經改意味著中國能否走出現有經濟發(fā)展形勢,能否促使中國經濟在以后保持健康快速的發(fā)展。更何況臺灣現在的獨立傾向越來強,臺灣問題也迫切需要及早解決。
而朝鮮問題卻不同,中國需要朝鮮半島能夠保持和平、不亂、不戰(zhàn),中國東北方向得以保持一個穩(wěn)定的局面,這也是中國迫切希望實現的一個目標。這也是外交部為什么在歷次涉朝言論中都一致強調:半島問題要和平解決。當然朝鮮核問題并不等同于半島問題,朝鮮核問題只是眾多半島問題中的一個,這個是中國想要解決的,中國外交部也始終強調:半島不能有核。但關鍵的問題在于解決朝鮮核問題的鑰匙并不在中國手中,朝鮮擁核自保的目的很明顯,而朝鮮的安全擔憂很明顯來自于美國。而美國歷來堅持不向朝鮮做出安全保證,并不斷用武力激化半島矛盾,關于其原因的評論性文章有很多,這里就不再贅述。但我們依舊要問一句:美國為什么不給朝鮮安全保證?
其次,朝鮮問題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三八線本身就是冷戰(zhàn)時期,中蘇與西方對抗的結果。當年與朝鮮半島局勢相同的越南和德國之所以能統(tǒng)一,其根本在于美國因損失過大而從南越撤軍,北越隨后統(tǒng)一南越;冷戰(zhàn)末期蘇聯自顧不暇,放棄東德,隨后東德并入西德,德國再次統(tǒng)一。但是,冷戰(zhàn)結束蘇聯解體,中俄與美國的對抗并沒有結束,朝鮮半島的陣營劃分依舊很明顯,韓國依靠美國,朝鮮在一定程度上寄托于中國的保護,并且兩國并沒有放棄統(tǒng)一對方的目標;美國沒有放棄韓國從半島撤軍的打算,中國也沒有改變中朝友好關系的意圖,俄羅斯更是時不時與朝鮮暗送秋波,日本則是別有企圖的時不時發(fā)表一些言論試圖激化半島局勢。朝鮮正如一戰(zhàn)時的薩拉熱窩一樣,很難估計朝鮮問題引爆后,會對東亞局勢造成什么影響。這也是為什么中國強調堅持和平解決半島問題,避免惡化周邊局勢,而美國始終別有用心的試圖攪亂半島局勢。
另外,美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一,競爭依舊是中美關系的主旋律。雖然最近在習特會上,兩國領導人成功建立了互信,美國也放棄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但是這并沒有改變中美兩國關系的本質——競爭。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國,維護世界霸權地位才是其根本需求;中國作為一個崛起中的國家,打破美國世界霸權地位,建立一種符合中國利益的新型大國關系才是中國最想達到的目的。在這么一種情況下,中美兩國很難對其根本利益進行調整,也就很難改變兩國的競爭關系。在中美競爭這個主旋律下,朝鮮問題處理起來就非常棘手,因為無論中國如何處理朝鮮問題,朝鮮半島都有很大的幾率不再穩(wěn)定,這就有可能被美國利用,將半島作為一個破壞中國穩(wěn)定的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