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長城
在德國和日本,有著龐大數(shù)量的百年老店,被稱為最具工匠精神代表性的國家。尤其日本,一百年以上的企業(yè)超過5萬家,兩百年以上的企業(yè)超過3000家,甚至還有7家超過了1000年的企業(yè)。這些企業(yè)多數(shù)為家族企業(yè)。
追溯工匠精神的本源,在《舊約.創(chuàng)世紀》中記載,神創(chuàng)造亞當夏娃之后,出現(xiàn)了歷史上第一個契約,也就是人不能吃生命樹和智慧樹的果子。但是,人受到蛇的誘惑偷吃了智慧樹上的果子,并被逐出了伊甸園。這個故事有著深刻的隱喻。人要有契約精神,這是人之為人最基本的原則,否則就會受到神的懲罰。
工匠精神,其本源之一就是這種契約精神。
例如,在京都有家具有八百多年歷史豆腐店,其傳承人向筆者坦言,他們的家族從來沒有考慮過改換經(jīng)營品類,因為家族使命就是傳承中國南宋時期豆腐的味道,這是她的家族存續(xù)的理由,就是我們常說的“天命”和“天職”。當我們詢問她這種精神的本源時,她說這種精神來自春秋時代的中國,來自《莊子》里的“尾生之約”。
不僅僅是一口豆腐,眾所周知,中國的很多文化都傳到日本并被完整地傳承下來。其中,禪宗對于日本的影響尤其深遠。佛教,起源于印度,是東方的文明,而禪宗是在中華文明的土壤里誕生的第一個中國化佛教,于12-13世紀傳入日本,在爾后幾百年間逐漸融入日本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
生活在15世紀的一休宗純領導了日本文化的盛世。作為禪的新的表現(xiàn)形式,茶道、花道、香道、劍道、武士道等幾乎同時出現(xiàn),也推動了各行各業(yè)以參禪悟道為最高宗旨的生產(chǎn)活動。日本的家族企業(yè)傳承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并不是以經(jīng)營為目的,而是為了保持道統(tǒng)。他們在做豆腐的過程中,做茶的過程中,做斗拱的過程中來參禪悟道,明心見性。
關于日本的工匠精神,不得不提到一個人——白居易。在洛陽白居易墓園,有一塊日本人緬懷白的石碑,碑文曰:先生,您是日本文化的恩人,是日本舉國敬仰的文學家,您對日本之貢獻,恩重如山,萬古流芳……白的人生經(jīng)歷、詩詞文學、佛學造詣、園林思想對日本的影響是無所不在的。對日本人的性格和審美產(chǎn)生極其重要影響的《源氏物語》,從創(chuàng)作手法、寫作技巧到行文風格、蘊含思想均受到白的影響,書中直接援引白的詩詞就達上百首。白對草木山川以及自然萬物的感懷哀傷契合了日本萬物有靈的原始信仰,他們的結合正是日本美學“物哀”的源點。物哀,即對一切事物都寄予人的情感,這恰恰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呈現(xiàn)。
在電影《入殮師》中,有這樣一幅畫面:主人公小時候,父親給他講了一個遠古時代的傳說。那時的人們會通過石頭來傳達感情,每個人表達的時候,挑一塊能夠代表自己心情的石頭,這可能是大的,小的,或者有棱角的,圓的,方的,有溫度的,還是冰冷的,交給對方。另外一個人理解了之后再撿一塊石頭換給對方。在這里,石頭不再是石頭,而是賦予了人的心性和靈魂。
同理,產(chǎn)品也是工匠們心靈的外化和延伸。修煉自己的一顆心,外化出來是一張桌子,是一件衣服,是一口豆腐……如果他沒有注入感情,這個東西就是冷冰冰的,每個人都可以感覺到。日本制造的產(chǎn)品之所以受全世界的喜歡,就在于匠人們把勞動作為修煉心性的過程,依約而定,將心注入,照于一隅,可堪國寶。(作者系和君咨詢合伙人,高級咨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