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朝陽
用歌聲追趕金色陽光
——記陜西省商洛市老年大學藝術團
◎文/朝陽
藝術團參加全省老干部文藝匯演演出節(jié)目《審查》
“當年,離退休干部喜歡到烈士陵園的空地鍛煉,沒事吼幾嗓,唱唱紅歌。時間久了,我們產(chǎn)生個想法,成立老年合唱隊,讓愛好唱歌的老人有去處,有地兒唱?!崩钍珈o把想法講給商洛市老齡辦的彭在群,她非常支持。李淑靜、周淑珍和徐新榮找到市人大工委原主任趙希儒,希望他帶頭加入?!拔覀兒ε纶w主任拒絕,他卻非常熱心,馬上同意我們的請求?!苯?jīng)幾位老人張羅,2003年11月的一天,合唱隊第一次會議便在趙主任辦公室舉行,確定搞過婦女工作的周淑珍任隊長,徐新榮任副隊長,趙希儒、李淑靜為顧問。這樣,名為“市委市政府機關離退休干部合唱隊”的民間社團正式成立。
趙希儒、李淑靜、周淑珍、徐新榮,成為藝術團的元老。
成立初期,合唱隊沒有固定活動場所,沒有活動經(jīng)費,只有大家高漲的熱情?;顒拥攸c是烈士陵園。每到周六,大家自發(fā)來到這里,碰到雨天,就在屋檐下唱。剛開始站著唱,因為年紀大,有些老同志不能久站,便買來小馬扎坐著唱,歌頁自己印,歌本自己買。合唱隊首演是2004年,紀念新中國成立55周年,50余人參加,大家演唱《洪湖赤衛(wèi)隊》等歌曲。
一次對外演出,要用市農(nóng)科所的花草裝臺,一晚2400元,合唱隊和農(nóng)科所聯(lián)系,看能不能少點。對方聽說合唱隊情況,當即表示可以優(yōu)惠到1400元。演到一半,農(nóng)科所領導被感染,到后臺找到副隊長徐新榮,說你們演出太好了,老年人的精氣神,讓人感動,免去全部費用。大家也沒料到演出如此成功,群眾紛紛稱贊“不是專業(yè),唱得專業(yè)”。
自此,合唱隊蓬勃發(fā)展,老人慕名前來,成員由最初的20人增至150多人,演出不再限于唱歌,還有跳舞、快板、小品等。一年夏天,大家去洛南麻坪鎮(zhèn)一個村子演出,天氣熱,一位患病農(nóng)民硬是讓家人用架子車推著看完演出,大家很感動,堅定了發(fā)揮余熱,快樂他人的信念。一次活動,演唱《南泥灣》要用花籃,大家把水果店丟棄的果籃撿來,粘點鮮花絲帶點綴,把不用的橫幅剪成條作道具。演出服裝通常由大家出錢做。
2007年,商洛市老年大學成立,合唱隊成為其屬下組織,更名為商洛市老年大學藝術團,活動時間固定到周三。在老年大學的熱心支持下,終于有了固定活動場所和音響等基本設施。雖在半山腰,腿腳不便的老人上下山有困難,畢竟不再風吹日曬。
幾年來,藝術團先后編印《好歌大家唱》四本和《抗戰(zhàn)歌曲選編》《長征組歌專輯》等歌本,選錄大量革命歌曲,購買《同一首歌》《愛國歌曲大家唱》歌本,方便團員學唱。
藝術團里,40后、50后是主力,年紀最小的50來歲,最大的要數(shù)離休干部李淑靜,80多歲。李淑靜從小愛唱歌,愛聽別人唱,愛跟大家一起唱。初中時,老師是地下黨,常教她們唱歌,她對抗戰(zhàn)歌曲情有獨鐘,每次唱《黃水謠》,都忍不住流淚。老伴支持,讓李淑靜欣慰。孩子在外地,常年只有臥病在床的老伴和她在家,心煩寂寞時,她都唱歌解悶。老伴知道她愛唱,大力支持她去合唱團,說:“盡管去,咱們像秋后的螞蚱,想蹦盡管蹦?!苯鼛啄辏习樯眢w愈來愈差,她不再去半山的活動室。每到周末,她和因身體原因不能走山路的老人在山下唱,山上唱什么,她們唱什么,雖不在一處唱,大家心在一處。
晚會合唱團
徐新榮退休前是原商洛行署副秘書長,他是藝術團副團長,吹拉彈唱樣樣會,在團里很有威望,是有名的“才子”。他道出多數(shù)退休干部的心聲:“一直從政,工作繁忙,退下來突然閑了,心里空落落的,是合唱團讓離退休老人的生活充實起來?!?/p>
退休干部楊樹蓮,身患乳腺癌、高血壓、糖尿病、腦梗等疾病,加入藝術團后,她堅持唱歌。為方便集體練習,她義務把要學的歌抄到舊掛歷上,貼到墻上、掛到樹上。2009年,她癌癥復發(fā),被送往西安治療。治療期間,她把隨身攜帶的歌本放在床頭,痛得厲害時就大聲唱兩句,與病魔抗爭?;貋硭^發(fā)掉光了,仍然堅持唱歌。2010年,楊樹蓮腦梗發(fā)作,臥床不起,牽掛團隊的她,在“三八”節(jié)專門打電話為大家唱歌慶祝,場景讓很多人落淚。
80多歲的山西人武長茂,參加過抗戰(zhàn),因工作關系,定居商洛。一次他去半山唱歌途中不慎摔倒,大家趕緊打120,把他送到醫(yī)院??祻秃?,他繼續(xù)參與唱歌,直到走不動為止。70多歲的南彩絨,老伴去世,郁郁寡歡,團里的熱心人找到她,勸她放下悲傷,參加集體活動,走出孤獨寂寞的生活。加入藝術團,她精神好了,發(fā)表了不少文章。2008年汶川地震,她捐出一萬元,買來布料、棉花,連夜為災區(qū)人民縫制過冬棉衣。為趕時間,常常做到凌晨一兩點,踏縫紉機的腳腫了,疼得不能下地,加上三伏天又熱又累,這位古稀老人,把《愛的奉獻》貼在縫紉機邊,聯(lián)想到災區(qū)慘景,她眼含熱淚,邊唱邊做。歷時三個月,103件棉衣終于送到災區(qū)人民手里。
藝術團的成長,離不開市老年大學的關心、支持和領導。校長崔學民帶領他的工作團隊,把藝術團當作他們服務的重點對象,提供各種方便,購買鋼琴、服裝、音響、飲水設備等,每逢集體活動安排專人進行親情化服務。多年來,商洛海生藝術學校校長林宏彥。常為藝術團做指導。陳淑敏、雷曉東、龐鳳霞、陳景湯、邵天宏、王樹鷙等一批為大家免費教歌、排練節(jié)目的老師,其古道熱腸深深感動著藝術團的每個人。
2013年,藝術團10歲。為慶祝成立十周年,徐新榮寫詩志慶:“建團十年益匪淺,特長愛好皆施展。眾位歌友聚一堂,說說唱唱度晚年?!?/p>
十多年來,藝術團人員變動,有的老人身體原因,不得已退出深愛的團體,剛退休的干部,則意氣風發(fā)地加入。什么力量讓一支民間藝術團隊備受關注?
是團隊的與時俱進,是團隊對黨和國家飽含的深情。
每逢元旦、春節(jié)、勞動節(jié)、建軍節(jié)、老年節(jié)、國慶等重大節(jié)日,都能聽到團隊歌聲。十八大召開、“八項規(guī)定”出臺,藝術團積極響應號召,應時應景選曲目搞活動。藝術團的保留節(jié)目《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四渡赤水出奇兵》《過雪山草地》《到吳起鎮(zhèn)》《十送紅軍》等常演不衰,演唱過《秦嶺里最美的地方是商洛》《到了商州舍不得走》等品牌歌曲。參演商州“三百(一百面鑼鼓,一百只嗩吶,一百名歌手)文化藝術展”等活動。團隊成員陳步蟾等人自創(chuàng)100多首歌曲,歌頌改革開放,歌頌新時代,歌頌家鄉(xiāng),展現(xiàn)離退休干部真實生活。其中《中國啊,我的祖國》《甜甜的歌》《一江清水一江情》《丹江小唱》等歌曲,在中國音樂著作權協(xié)會登記注冊,《想念毛澤東》《白玉蘭》等歌曲在全國新創(chuàng)歌曲選拔活動中入圍并獲獎。
團隊有群認真負責、樂觀熱情、熱愛生活、富有號召力的組織者。周淑珍坦言,剛開始自己不擅長唱歌,會議確定她當團長,她覺得為大家服務樂在其中,欣然接受。十多年熏陶,她對音樂再也放不下。周恩嬋是團隊老成員,剛退休,她不習慣,讓兒子買碟片打發(fā)時間,每天看到半夜兩點,第二天中午12點起床。這樣的生活持續(xù)一段時間,她便感到腰背酸疼,走一會兒便累。一天她遇到徐新榮,問她要不要歌本,周恩嬋才知道有個老年合唱團,她花8塊錢買來小馬扎,帶上山,練歌間隙歇腳。一過就是10多年,腿不疼了,每天有盼頭。還有新成員,怕坐不住、唱不好,不愿來團里,經(jīng)熱心人耐心勸導,相繼加入藝術團,從中找到自身價值和生活樂趣。團隊不僅唱歌,還充滿生活情趣,是老人心靈的歸宿。很多老人感覺自己沒用了,被社會拋棄,生活態(tài)度消極。聚在一起唱唱歌、聊聊天,交往圈子大,生活就豐富,煩惱自然散。團員雷曉東在團里教歌,還報名參加老年大學舞蹈隊、學習電子琴,每周三唱歌,周六學琴,幾乎周周有社會活動,讓她忙碌并快樂著,這種精神狀態(tài)讓年輕人都羨慕。除此之外,團隊充滿友愛,誰家有事,大家義不容辭地出謀劃策,分擔憂愁。一位老成員生病,大家自發(fā)分批分次去看望,鄰居們見了都感動。
最美不過夕陽紅,商洛市老年大學藝術團這一群認真而可愛的老人,用歌聲追趕著金色太陽,追趕著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