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彥
【摘 要】知識觀問題是音樂課程設置和教學實踐的基礎?!兑魳氛n程標準》的頒布使我們看到了傳統(tǒng)音樂教學知識觀中存在的問題。新時期,中小學音樂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需要反思實踐中的知識觀,并提出與之相匹配的實踐應對策略。具體來說,基于新時期知識觀的教學應該是在音樂活動中展開;音樂理論與音樂實踐結(jié)合。
【關(guān)鍵詞】音樂;教學實踐;知識觀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0-0200-02
《音樂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的頒布,對音樂教學提出了諸多的挑戰(zhàn),教學中的知識觀就是其中重要的挑戰(zhàn)之一。譬如,《課標》的教學目標將側(cè)重點放在了新的音樂知識與技能目標上;刪減掉不合適的知識與技能課程內(nèi)容;將音樂技能的教學放在具體的音樂實踐活動中進行。諸如此類的改變讓我們不禁反思音樂教學中的知識觀及以此為基礎的教學活動:音樂知識,是不是不重要了呢?在課堂教學中應怎樣看待音樂知識與技能問題呢?為此,本文對音樂教學中的兩種知識觀進行研究,進而在新課標,以及對中美音樂教學中知識觀進行比較的基礎上,提出新時期音樂教學的知識觀,以及對應的教學策略。
一、音樂教學中兩種不同的知識觀
(一)傳統(tǒng)音樂教學:偏重音樂知識的傳授。在20世紀90年代頒布的《音樂教育大綱》(以下簡稱《大綱》)中可以看到,傳統(tǒng)音樂教學多以音樂知識的傳授為主。比如“大綱”在小學一二年級的識譜方面就明確提出了要背唱曲調(diào)或唱名,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的不同特點。三至五年級要求學習簡單節(jié)奏,認識強弱規(guī)律,學習音樂中的常用記號,編寫簡單節(jié)奏和旋律等。六年級要求學習變音記號、還原記號和調(diào)號,并鞏固以前的知識?!洞缶V》的這些要求造成了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追求完成這些知識體系,從而給學生留下的創(chuàng)造空間很少。傳統(tǒng)的音樂課堂,在教學形式和方法上忽略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及審美體驗,教學過程太注重知識技能訓練而缺乏趣味參與性,導致許多孩子不喜歡上音樂課。
(二)當下音樂教學:對音樂知識的忽視。《課標》將音樂教學的側(cè)重點從對音樂知識與技能的要求轉(zhuǎn)向了對音樂興趣的培養(yǎng),更加注重教學過程中的審美體驗,從而給教師和學生留下了許多可以創(chuàng)造的空間。但有些教師沒有深刻領會《課標》的精神,一味強調(diào)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而忽視了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例如,有的教師為音樂課設計了花樣繁多的各種活動,表面上看課堂氣氛很活躍,但一堂課下來,教師只注重了讓學生進行各種音樂活動,但在這些活動中卻沒有滲透音樂技能和知識的要求,熱熱鬧鬧的表面現(xiàn)象下是學生的音樂知識和技能沒有得到實際增長。
二、基于新知識觀的課堂教學策略
(一)音樂知識的教學。首先,音樂知識的教學應該與音樂結(jié)合起來。我們知道“音樂是表演的藝術(shù),具有極強的操作性?!痹诂F(xiàn)在的課堂上,有些教師選擇了一種“純理論”的教學方法,為了使學生能夠“學懂”某種知識,他們就把這種知識從音樂中分離出來進行著重講解。這種教學方法使音樂中真正靈動和鮮活的東西被去掉,把音樂知識與音樂審美割裂開,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學生不僅不能“學懂”音樂知識,反而失去了對音樂知識學習的興趣。要讓學生學好音樂知識,必須在教學中將音樂知識與音樂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與音樂的基本特征結(jié)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對音樂的實際體驗中,在聽覺審美、情感享受中學到音樂知識。這樣的音樂知識教學是緊緊圍繞對音樂本體的把握來進行的,這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既學到了基本的音樂知識,又得到了音樂的熏陶。
其次,音樂知識的教學應在音樂活動中展開。音樂知識具有概念性和抽象性的特點,所以很多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并不是建立在其實際體驗的基礎上,故而并不深入,也就不能用音樂知識來認識音樂。音樂活動強調(diào)從音樂本體出發(fā),與其他文化相結(jié)合,通過綜合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實際能力。通過音樂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熱愛,把學來的音樂知識運用到實際活動中,去分析音樂、參與音樂。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在參與音樂活動中感知并掌握相關(guān)音樂知識,讓他們在音樂活動中運用學到的知識,使他們產(chǎn)生滿足感,從而也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興趣。
(二)音樂技能的教學。首先,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培養(yǎng)音樂技能。童年時期學生的心理特點是:認識活動逐漸發(fā)展,情感意志不斷增強,直接感知能力比抽象思維強。少年時期學生的心理特點是:自我意識增強,產(chǎn)生較強的“成人意識”;抽象思維能力迅速發(fā)展,學習自覺性進一步發(fā)展;情緒、情感日益豐富;心理發(fā)展很不穩(wěn)定。青年時期學生的心理特點:自我意識增強,具有較強的獨立性;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迅速發(fā)展,具有深入學習鉆研的能力;情感趨于成熟和穩(wěn)定。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根據(jù)中小學生的特點去設計音樂技能的教學。
其次,營造良好的技能學習氣氛。音樂是情感藝術(shù),音樂教學也應該是表達情感的教學。特別是在音樂技能的教學中,教師要主動營造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教與學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其一,課堂上,教師要以學生為本。要以輕松詼諧的語言,巧妙的課堂設計,營造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其二,教師要以情感人。音樂作品中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和豐富的情感,教師應用感人的演奏,優(yōu)美的示范演唱,形象的語言充分表達出來,以感染學生,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與學習欲望。其三,教師要有民主意識。課堂氣氛應充滿民主氣息。師生之間關(guān)系融洽,是營造活躍、和諧課堂氣氛的前提。
最后,多種教學方法相結(jié)合。技能教學中非常關(guān)鍵的一點,就是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標指出:“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lián)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庇捎诩寄艿膶W習枯燥、機械,這就要求教師把培養(yǎng)濃厚的技能學習興趣作為學生學好音樂技能最基本的條件,而濃厚的興趣來自于有效的教學方法,當教師能夠恰當?shù)剡x擇、組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時,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夠被激發(fā)出來,從而培養(yǎng)并發(fā)展學生對技能學習的興趣。
音樂知識與技能的教學不是不重要,關(guān)鍵是教師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和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在音樂教學中,應該首先肯定知識與技能的重要性,然后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讓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在音樂的審美體驗中獲得,在具體的音樂活動中獲得,讓音樂的學習真正成為一種興趣與熱愛。
參考文獻:
[1]劉沛.美國學校音樂教育概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蘇軍.論聲樂藝術(shù)表演中歌聲與情感的統(tǒng)一[D].首都師范大學,2009,45.
[3]張予.淺談在樂器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演奏能力[J].戲劇之家,2015(6).
[4]賀菁.即興創(chuàng)造在太原市初中音樂教學活動中的應用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15,3.
[5]林文華.淺談如何激發(fā)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J].音樂時空,2013,(9):75.
作者簡介:
高 彥,安徽大學藝術(shù)與傳媒學院講師,碩士。
基金項目:本文系作者主持的安徽大學藝術(shù)與傳媒學院2016年省級人文社科項目《巢湖民歌文化品牌與區(qū)域價值研究》階段成果之一,項目編號:SK2016A0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