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秋曉+袁慶峰
本期題目選自《作文與考試》高中版2016年第12期吳淡如的同名文章。
王子赟的文章彰顯文言的魅力,思接千載,排比比喻道出真諦;事例論證視野寬廣,揮灑自如,彰顯酣暢文采;分析議論意氣風發(fā),頗有張力。結尾詩意盎然、才情橫溢地回扣了標題。
馬文心的文章說理明晰、透徹,通過說理分析引出“才氣還需苦力抬”的中心觀點后,又進一步剖析了苦力支持下的才氣才能成為才華的觀點,繼而羅列了凡高、童非、周杰倫、李威等例子,詳略結合,闡釋了對中心觀點的理解。縱觀全文,思想深刻,論證嚴密。同時,長短句的結合和名言的恰當引用無疑也增添了文采。
參戰(zhàn)學校:江西南豐一中 指導教師:謝秋曉
山東濟寧微山一中 指導教師:袁慶峰
才氣還需苦力抬
□江西南豐一中 王子赟
宋有陸放翁筑書巢,或棲于讀,或陳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顧無非書者,故能吟“我于萬事本悠悠,危坐讀書忘百憂?!笔葧绱?!其苦如此!誠然,能吟“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者,必以苦力造其才氣!
韓愈嘗言:“業(yè)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毀于隨?!惫磐駚韺W者之才氣,莫不是一點一滴之苦力積累而成。
不可否認,每一朵成功的花都以辛勤汗水澆灌。若無圣賢忍下苦力,今之經(jīng)典安在?苦學如此,蓋才氣還需苦力抬。積以跬步,方可行之萬里。正如飄若游云、矯若驚龍之書法,若無入木三分之苦力,何以成就王羲之書法流芳百世?若無自幼刻苦臨池而習,何以成就運筆之靈動?若無累日練字以至廢寢忘食之境,何以揮墨即忘我脫俗?此則苦力成其才也。
成就一身才氣,亦是不愿沉湮于鼾聲、風聲。趁筋骨未鈍、腕血未冷,將苦力鑄臨川之筆,不正是我們此生之意義?積蓄苦力,是余秋雨走過平湖山水成一段文化之苦旅;是錢鐘書脫去浮躁,沉潛而著《管錐編》……其苦如此,乃就才氣之盛。正如此,為往圣繼絕學者,何人未嘗傾其苦力?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以真摯與魄力,不亂于心,不妄于言,積累苦累以成才氣。
天大寒,魯迅先生口嚼辣椒,手執(zhí)書卷閱讀,不舍晝夜。正因無所驕躁與虛妄,但孜孜不倦以學,才有先生之才氣。學識掩于刀鋒筆觸,是始藏于日夜勤學苦練之中。
由是可見,墨氣淋漓,苦力是寂靜中之深邃目光;佳文有情,苦力是夜闌下之默然思索;筆鋒入鞘,苦力是鬧市外孤身獨守;文辭灼灼,苦力是孤燈夜雨間的盡見真淳。才氣縱貫八荒之時,必有無人領會之隱忍與苦力為之奠基。
《禮記》言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凡有所學,皆我性格。亦似老聃九層之高臺,須起于壘土,是故日厚積學之苦,才氣方能勢如旭日,噴薄而出!
苦學之至,才氣凌云;誰造昆侖?我填滄海!
才氣還需苦力抬
□山東濟寧微山一中 馬文心
我們似乎生活在一個才華橫溢、人才輩出的時代。
放眼望去,天才輩出,一項又一項科研成果橫空出世,一個又一個科技發(fā)明見諸報端……
或許,我們每個人都被上天賦予了某種特別的能力,但卻只在少數(shù)人的身上顯現(xiàn)出來。于是,我們羨慕他們的才氣,我們驚嘆成功者的才情。不得不說,這,是我們這個社會的悲哀,我們只看到了他們才氣橫溢的表象,而忽略了成功者背后艱辛的汗水。
因為,我們需要明白這樣一個真理:才氣還需苦力抬。
不可否認,我們每個人都是滄海一粟,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所有的生命都顯得那么渺小,那么普通。然而,如果我們能拼盡全力,那么,這微弱的光亮在汗水與意志的交織中必將逐漸變亮,直至耀眼。
只靠聰明,才氣只是云煙;有了苦力相輔,才氣才成才華。人們只知凡高的成功源于才情,卻不見那個終日于畫室里不斷摸索的青年;人們只知體操王子童非成功是因為名師指點,卻不知年少時的他在老師門前為求一見而不停地翻了多少跟斗;人們只道周杰倫因才華出眾而成華語歌壇天王,卻忘記當年他日夜寫歌,度過了多少個不眠夜……
他們表現(xiàn)出來的才情,讓我想起了冰心老人的詩句:“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慕她現(xiàn)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 灑遍了犧牲的血雨?!?/p>
在我們的生活中,并不乏一路走來付出了汗水與艱辛的人,他正在發(fā)光發(fā)熱,也影響著更多的人。
近兩年很火的一檔電視節(jié)目“最強大腦”便是一個精英薈萃的平臺。其中在臺上接受六次挑戰(zhàn)而無一次失敗的李威可謂是記憶神人,他在武漢大學時曾被當作神話。眾人道他是天才,可誰知他也是一個普通人。高中時代的他也常被背書困擾,因此他苦力訓練,每天與同桌較量記憶,背誦大量的材料,并用足夠長的時間在學習與工作之余打破尋常的編碼記憶法,在大學最后一學期通過自學和訓練總結逐漸掌握了一套高效記憶的體系。
歌德云,天才就是勤奮;叔本華語,天才就是忘我;而我要說,才氣還需苦力抬。我們生活的這個才氣橫溢的時代,無數(shù)成功者的經(jīng)歷也正在告訴我們:才氣還需苦力抬。
(編輯: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