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潓
(四川大學,四川 成都 610000)
【摘 要】在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們承擔的社會壓力也是前所未有的,由此引發(fā)的心理健康問題,日漸成為一個社會問題。與之相關的心理咨詢與治療事業(yè)蓬勃發(fā)展,但是在我國心理咨詢事業(yè)起步較晚,各方面都還不夠成熟,因此在治療過程中也會出現(xiàn)許多問題。在心理咨詢中,保密原則是治療的關鍵。心理咨詢是建立在雙方相互信任的關系基礎之上,來訪者可能會談出自己的內(nèi)心隱私,不但是對咨詢師的信任,也是真正治愈心理疾病的開始。如何讓來訪者放心咨詢師職業(yè)操守;咨詢師又要從那些方面遵守保密原則等一系列關于保密性問題成為心理咨詢的關鍵。所以本文試圖從基礎性和特殊性兩方面分析保密原則的在心理咨詢的關鍵性;從保密原則的例外出發(fā)去更全面的了解保密原則;且通過從日常容易引起泄密的心理咨詢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解讀,旨在引起心理咨詢師以及相關人員的重視并自覺地遵守。
【關鍵詞】心理咨詢;保密原則;道德;法律;個人隱私
心理咨詢與治療一種人際幫助活動,是與人打交道的實踐活動,在開展心理咨詢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到一些職業(yè)道德問題。心理咨詢與治療中常常會涉及來訪者的隱私,因此,心理咨詢中一項重要的道德原則保密原則,在臨床實踐中顯得尤為重要。許多國家的心理咨詢與治療中均強調(diào),除非來訪者書面同意或其法人代表、監(jiān)護人和代表患者利益的人同意,否則心理咨詢師無權、也不能泄露有關來訪者的保密資料。心理咨詢師有義務采取合理的預防性措施為來訪者保守秘密,尊重來訪者的隱私權和保密權。保密原則不但是由專業(yè)學科的特性制定的,還是受法律所保護的,僅在特定的法律規(guī)定情況下才允許打破保密原則,否則違背專業(yè)道德原則的同時,可能還會承擔法律責任。
一、保密原則的重要性
(一)保密原則的基礎性
保密原則是心理咨詢中的重要原則,它是建立良好咨詢關系的基礎,也是咨詢師必須遵守的專業(yè)規(guī)范。作為一個心理咨詢與治療的基本原則,咨詢師有義務尊重來訪者的隱私,并且向來訪者保證他們在咨詢中所透露的信息如未征得本人的同意,咨詢師不會向外界透露。保密原則對心理咨詢具有重要的意義,體現(xiàn)了咨詢師對來訪者隱私權和自主權的尊重,是咨詢師和來訪者之間形成積極咨詢聯(lián)盟的基礎,是建立安全和信任從而能夠使來訪者逐漸開放表達自己的必要條件。心理咨詢與治療要求來訪者信任咨詢師,敞開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允許咨詢師探尋極端個人的隱私和秘密,到達治療的目的。由于來訪者要袒露大量的個人信息,并且咨詢過程也會不斷產(chǎn)生新的信息,自然地,來訪者會非常關系心理咨詢師會怎樣去對待和使用這些信息。所以,對來訪者的有關的資料保密,不僅是咨詢師的道德原則,也是涉及到來訪者對咨詢師信任問題,是咨詢與治療的基礎,影響著心理咨詢與治療的效果。由此可見,保密原則是心理咨詢與治療的基礎,只有讓來訪者對保密原則的放心,才會讓來訪者和心理咨詢師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從而到達心理咨詢與治療的目的。
(二)保密原則的特殊性
在心里咨詢與治療中涉及到很多關于來訪者個人隱私的問題。就個人隱私的內(nèi)容而言,個人的隱私一般是于個人具有親密性、隱私性,對于社會一般沒有實質性負面性影響的信息。從親密性、隱私性角度而言,有些個人信息實際上處于一種半公開狀態(tài),雖然它可能只有極少數(shù)人知曉,但是通過合法的公開的途徑是可以知道的信息就不能算個人隱私。所以,涉及到隱私的保密原則,天生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為保密原則不僅是受到相關道德觀念限制的,同時也是受到相關法律保護的。保密原則的特殊性不僅僅體現(xiàn)在天生受到道德和法律雙重性保護,還體現(xiàn)在對保密原則的打破。即在一定的特殊情況下,保密原則是可以被可以被打破,且是受到法律保護和支持的。如:為維護來訪者利益或為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等特殊情況下,咨詢師是有義務打破保密原則,其行為并受法律保護的。由于保密原則具有以上特殊性,咨詢師要高度重視保密性的特殊性,不斷加強自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的同時還要學法懂法,保護來訪者隱私性的同時遵守法律,避免違法。
二、保密原則的例外
(一)保密原則與知情權的沖突
隱私權和知情權天生就是沖突的,沒有絕對的隱私也沒有絕對的知情,隱私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阻礙了知情權的實現(xiàn),另一方面知情權的實現(xiàn)也一定程度上損害了隱私權的保護。在心理咨詢與治療中,咨詢師雖然有義務為來訪者遵守保密原則,不向第三方公開任何咨詢相關信息。但是保密也不是無限度的,在一些情況下需要打破保密界限。當保密原則與知情權想沖突時,就需要咨詢師根據(jù)具體情況區(qū)分對待。例如,在與未成年人心理咨詢與治療過程中,就存在知情權相沖突兩種情況。一,監(jiān)護人的知情權。咨詢師會面臨未成年人不愿意讓父母或監(jiān)護人知道他們所談內(nèi)容,而父母卻迫切希望從咨詢師那得到子女的想法時,咨詢師就陷入兩難境地。法律之下,咨詢師不能避免的要面對父母在監(jiān)護權下產(chǎn)生的知情。咨詢師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分清法律要求的告知內(nèi)容和費法律要求的保密內(nèi)容;二,學校、老師的知情權。有時,未成年心理咨詢與治療會牽涉到學校和老師等第三方人員。如,當心理咨詢師應學校要求為未成年人實施心理測試,測得結果是否應該告知學校、老師?學校、老師是否對此享有有知情權?其實在學校的心理咨詢中,只有在“基于教育上必須知道”的情況下,才享有知情權。
(二)保密原則在法律上的例外
美國在1974年就通過了《隱私法案》,隨后又頒布建立了一套相關保護隱私的法律。而我國卻沒有專門的隱私權立法,但是隱私權是可以通過《憲法》《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一系列法律保護的。這也可以從一個側面可以看出,我國對隱私權保護的重視,以及隱私自身特性下產(chǎn)生隱私權保護的困難??偟膩碚f,保護個人隱私是各國法律發(fā)展的一個共同趨勢,但隱私權的保護也不是沒有限制的。這里的限制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法律予以保護的隱私范圍的限制,二是侵害隱私權方式的限制。就侵害隱私權的方式來說,主要有三類行為是不構成侵犯個人隱私權:1.為來訪者的利益了解來訪者的隱私,如醫(yī)生為病情,有權了解與疾病有關的隱私;2.為社會公共利益公開他人隱私;3.在咨詢中發(fā)現(xiàn)來訪者有明顯自殺意圖者,應當立即與有關人士聯(lián)系,盡可能挽救。所以,咨詢師不但要遵守保密原則,還要學習、掌握保密原則的例外。
三、心理咨詢與治療中可能泄密的環(huán)節(jié)
遵守保密原則是咨詢師在心理咨詢與治療工作中的基本倫理道德,保密原則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但是由于咨詢與治療的過程會有很多環(huán)節(jié),在一些情況下,很容易發(fā)生泄密。我們只有多了解、關注這些環(huán)節(jié),從細節(jié)入手,規(guī)范程序,才能盡可能的避免泄密,遵守保密原則。
(一)檔案和病例保存環(huán)節(jié)泄密
保密原則不僅僅是要求在咨詢與治療工作中對來訪者的病情資料保密,還要求咨詢師妥善保存和處理來訪者的檔案和病例。檔案、病歷記錄既是系統(tǒng)的整理和歸納來訪者的既往經(jīng)歷、心理測驗和精神檢查結果的心理咨詢過程的文件,也是幫助咨詢師記錄關鍵信息,梳理咨詢與治療思路,分析病情,形成咨詢方案的一個重要工具。正因為檔案、病歷中通常會包括病人的既往和目前經(jīng)歷中的一些不為人所知的,且多數(shù)也不愿為他人所知的隱私,因此記錄這些文字本身就會對來訪者帶來不安全的感受。所以,完善保存制度、規(guī)范,是使來訪者放心的基礎,也是咨詢的前提。我國的精神疾病患者專科門診就診記錄是要求專門保管的,不再醫(yī)保病歷中記錄,但是可以享受醫(yī)療保險。目前也有相當一部分心理咨詢病歷是仍有患者自行保管的。心理咨詢與治療相對發(fā)達的美國雖然也提出了保密原則,但是也沒有具體規(guī)范,缺乏可操作性指導。且一些以病例為研究發(fā)表文章時,更需要謹慎對待,簡單的改換姓名或某些病情細節(jié)是不夠。不但需要征得來訪者的同意,還需要做很好的修改,避免讓來訪者的隱私權受到傷害。原則上咨詢師要將檔案、病歷保存在安全的地方,如果沒有專人看管的地方,且需要上鎖保存。
(二)咨詢師自身原因的泄密
咨詢師自身疏忽,可能是多方面的原因,也就存在多種方式的泄密。無論一個咨詢師是受過多高的教育,有著多嚴謹?shù)墓ぷ髯黠L,經(jīng)歷怎樣嚴格的培訓,都可能因為一些個人因素而違反保密原則。比如,咨詢師知名度很高幾乎是家喻戶曉,在平時的生活就很有可能會偶遇來訪者,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咨詢師很可能因為走出了工作室,且被生活雜事所累放松了警惕,在與來訪者的同事或朋友交往中不小心透露了一些信息,而這些信息卻可以讓來訪者的同事或朋友輕松推斷的。還有生老病死等意外,都有可能讓咨詢師突然中斷工作,工作的交接,都可能因為咨詢師自顧不暇,一些疏忽造成信息泄露。當然除了這種偶然人為因素,還有在咨詢師多重身份情況下很容易造成泄密。在中國的學校心理咨詢中,由于心理咨詢師多為學校中的兼職老師,因此咨詢師的多重身份會導致泄密可能性變大。咨詢師和來訪的學生就可能有兩種身份,老師和學生以及咨詢師與來訪者,這兩種身份會交叉。作為咨詢師的老師在擔負著教學任務,就不可避免的出現(xiàn)一些因為掌握咨詢過程的信息而影響現(xiàn)實教學的情況,咨詢師不可能做到對自己保密。
(三)咨詢方式自身局限的泄密
咨詢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學校咨詢和醫(yī)院咨詢;另一種是傳統(tǒng)個體咨詢和小組、家庭咨詢。因為年紀的不同,來訪者一般分為成年人和未成年人,而其中未成年人多數(shù)是在校學生。在中國,學校心理咨詢占很大比重,但是各個學校因為師資力量的不同,心理咨詢開展的情況也是參差不齊。在這樣的情況就很有可能,一些學校沒有專門的心理咨詢室,或者心理咨詢室的位置不夠好,進出心理咨詢室的學生會被其他同學看見,甚至有可能隔音效果不佳,被其他同學聽見對話內(nèi)容。另一種情況下,很有可能是因為參加的小組、家庭咨詢,往往是由多名來訪者組成。在咨詢過程中,任何一位成員的情況都可能會被咨詢師和其他成員交談、談論,這就是咨詢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因此,很有可能團隊成員的人數(shù)較多,引起泄密。
(四)新科技帶來的泄密
近年來,網(wǎng)絡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與普及,使得許多資料都能在網(wǎng)上查閱和下載,先進的技術和科學設備都給保密帶來新的沖擊。網(wǎng)絡和科技的發(fā)展,有更科學的手段和設備,以及便利和豐富的信息支持,推動心理咨詢整個行業(yè)的發(fā)展,但同時也給保密工作帶來巨大的麻煩。如,電腦網(wǎng)絡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許多醫(yī)院都已經(jīng)是全部電腦化辦公,病例、檔案的數(shù)字化也已經(jīng)推行多年。在數(shù)字化帶來很多便利,讓存檔和保管更簡單,檢索也很容易。但是在這些過程中,網(wǎng)絡技術本身的弊端給保密帶來危害。電腦病毒很容易就能竊取相關信息,甚至修改關鍵信息。
中國心理咨詢與治療工作發(fā)展迅速,人們對相關職業(yè)道德的關注增大,但是目前國內(nèi)心理咨詢與治療工作本身還處于發(fā)展階段,保密原則的制定和執(zhí)行都很多不足,且可以用作參考的保密原則研究資料也極少。然而,心理咨詢與治療時一個特殊的服務行業(yè),本身需要來訪者和咨詢師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以后才能開展的。保密原則對于心理咨詢的基礎性、重要性已經(jīng)不言而喻,又由于保密原則的特殊性,使得在遵守保密原則時需要謹慎對待,需要加職業(yè)的道德培訓的同時開展相關法律的學習。區(qū)分開保密原則和保密原則的打破,其實也是更好的執(zhí)行保密原則,使得心理咨詢雙方的權利得到有效保護。當然針對中國目前的國情以及心理咨詢本身的局限,在一些容易出現(xiàn)違背保密原則的環(huán)節(jié)上加強力度,有的放矢,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的推進心理咨詢事業(yè)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Remley JR,Remley TP,Herlihy B . Ethical, Legal, and Professional Issues in Counseling. Boston: Pearson Education, 2010.
[2]Duffy M. Confidentiality. In Sperry, L The ethical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Boston: Person, 2007.
[3]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工作倫理守則》,心理學報,2007,39(5)。
[4]張愛蓮,錢銘怡,姚萍,《心理咨詢與治療倫理調(diào)查及與美國相關調(diào)查的比較》,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7,21(1)。
[5]陳秋燕,《談心理輔導專業(yè)中的保密問題》,西南民族學院學報,1999,20(20)。
[6]岳曉東,《談心理咨詢的一個前提》,教育藝術,1995,3。
[7]趙靜波,季建林,《心理咨詢和治療的保密原則》,中國醫(yī)學倫理學,2007,20(4)。
[8]馬惠蘭,侯志瑾,徐凱文,《心理咨詢與治療中的隱私權、保密及其他倫理問題》,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3,10(17)。
[9]趙靜波,季建林,程文紅,楊海波,《當代中國心理咨詢和治療師的知情同意與保密狀況研究》,醫(yī)學心理學,2009,6(30)。
[10]林潔瀛,錢銘怡,《與未成年人相關的心理咨詢與治療的保密原則》,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2,20(3)。
[11]張嫵,王覓,錢銘怡,王衎,《心理咨詢師突破報的態(tài)度和決策》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4,1(28)。
[12]Rodriguez M A,林潔瀛,錢銘怡等,《心理治療師與少年父母對保密原則的態(tài)度》,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