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海旭 尹元松 計宇(西北民族大學化工學院,甘肅 蘭州 730030)
西北民族大學榆中校區(qū)土壤中鎘污染調查研究
方海旭 尹元松 計宇(西北民族大學化工學院,甘肅 蘭州 730030)
隨著工農業(yè)的快速發(fā)展,重金屬污染已越來越嚴重,其具有生物積累性、不可降解性、難遷移性和不可逆性。土壤中鎘作為目前關注的重金屬,其對人體健康和環(huán)境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本研究采用原子吸收法檢測西北民族大學榆中校區(qū)土壤中重金屬鎘含量,并探討校園土壤中鎘的來源及污染水平,為保護校園環(huán)境和師生健康提供科學依據(jù)。
土壤;重金屬;鎘
目前,世界各國都面臨著土壤重金屬污染嚴重的重大問題。土壤鎘污染危害農產品質量安全,影響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體健康。我國污染土壤微生物的修復工作主要涉及農藥和石油類污染環(huán)境的修復并取得了顯著成效[1]。中國在超富集植物的研究上發(fā)現(xiàn),油菜、龍葵、寶山堇菜等是超富集Cd的植物,蕨類是富集鎘的最強植物之一[2]。當前,存在的問題還有如何實施更有效的技術對受污土壤進行修復保證其對作物無害化,發(fā)展更高效的土壤修復技術仍然是當前最關注的問題。我們本次研究的是西北民族大學榆中校區(qū)校園內土壤中重金屬鎘的含量并做相應比對研究其是否會對校園師生健康產生威脅等問題。
1.1 試驗材料
供試土壤取自西北民族大學榆中校區(qū)校園內,需采樣的土壤遍布整個校園,由于校園面積較小、地勢平坦、土壤物質和污染程度相對較均勻[3],為此采用梅花形布點法進行布點。所采土樣為果園地、煙草地、噴灑二次用水的草地等地,采集土樣深度范圍大致為0-10cm,共選取10個取樣點。
1.2 樣品處理方法
將所取土樣攤平于塑料袋上,2cm左右,并去除土壤中的樹葉、石塊等雜質,待自然風干后研細并用孔徑(200目)的尼龍篩過篩,裝入土壤樣品瓶保存并待測。
1.3 實驗儀器
S2 AA system型原子吸收儀(美國熱電公司,帶石墨爐系統(tǒng)。燈電流0-20mA,帶寬-0.15A—3.00Ma。);消解儀(HP1510智能微波消解儀)
1.4 分析測定方法
稱取1.0000 g土樣置于消解罐中,用少量去離子水潤濕樣品,在開通風櫥里加入10mL王水(鹽酸:硝酸=3:1),輕輕搖勻,蓋上小漏斗,靜置過夜,次日,打開通風廚,將消解罐置于電熱板上,低溫加熱至微沸(140~170°C)每隔10分鐘升10°C,待棕色氮氧化物基本趕完后,取下冷卻。沿壁加入3mL高氯酸酸化,繼續(xù)加熱(從140-220°C),至呈灰白色糊狀,取下冷卻。用去離子水過濾定容于50mL的容量瓶中,測定鎘含量并記錄。
1.5 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MicrosoftWord 2010、Microsoft Excel2010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
表1 土樣檢測數(shù)據(jù)
圖1 :不同地段土壤監(jiān)測數(shù)據(jù)情況
可見,校園不同地段土壤中重金屬鎘含量分布,多處區(qū)域鎘質量比超過國家土壤環(huán)境質量一級標準,但都符合國家土壤環(huán)境質量二級標準,相對差異較明顯,經(jīng)以上數(shù)據(jù)與相應的采樣地段土壤相對應,總結有下:
4號被測土壤取自果樹地,土樣中鎘含量相對最高,可能是因為每年對果樹噴灑大量農藥所致,噴灑到樹上的農藥主要經(jīng)植物根系轉移到土壤中。
6號土壤取自煙草地處,煙草與土壤長期的交互作用使土壤中鎘大量積累,另外煙草種植中可能施加了一些糞肥,致使其含量僅次于噴灑農藥地。
10號土壤取自被二次利用的水噴灑的草地,其污水可能沒有凈化完全,未凈化完全的物質對土地有一定的影響作用。
3號土樣采集于某一塊旱地,未施加化肥農藥也未噴灑二次利用的水,其土壤中鎘含量相對最低。
土壤中的鎘含量直接影響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類健康[2],對鎘污染的研究至關重要。本研究表明,土壤中Cd質量比符合國家土壤環(huán)境質量二級標準,對師生健康產生的影響不明顯,但二次利用的水中含有的重金屬會表現(xiàn)為慢性殘留中毒,不可飲用。
[1]劉志培、劉雙江.我國污染土壤生物修復技術的發(fā)展及現(xiàn)狀.生物工程學報,2015,31(6):901-916.DOI:10.13345/j. cjb.150089.
[2]易建春,汪模輝,李錫坤.2006.土壤中鎘的污染及治理[J].廣 東 微 量 元 素 科 學 DOI:10.16755/j.cnki.issn.1006-446x.2006.09.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