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鳳
【摘要】本文論述了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幫助學生夯實詞匯學習的策略:利用實物介紹新詞匯、利用圖片引入新詞匯;引導學生找到英語詞匯的結構規(guī)律;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符合初中生年齡特點的情境;巧用拼讀法,加深學生對詞匯的記憶。
【關鍵詞】初中英語 詞匯學習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5A-0095-02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英語已經(jīng)成為國際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在中考中,英語學科也占據(jù)著比較大的分值。在初中階段,教師要通過多種渠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豐富學生的詞匯量,為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打下基礎。學生通過死記硬背記住的單詞,隔了一夜就忘記了,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信心。面對如此尷尬的境地,英語教師怎樣做才能讓學生重塑信心、學好英語,值得我們深思。
一、直觀教學,激發(fā)學習興趣
是否有興趣是學生學習積極與否的因素之一,只有培養(yǎng)了學習興趣,才能保持學習熱情。教師能否培養(yǎng)學生對詞匯學習的濃厚興趣,是英語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一步。初中生尚未成熟、活潑好動,他們更喜歡有趣的課堂,形象直觀的教學比較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盡量使用真實的事物或者各色圖片來輔助教學,也可以制作豐富多彩的課件等,以生動鮮活的方式給學生展示詞匯,激活課堂,讓學生感覺單詞仿佛變成了跳動的音符一般富有生命力,學生的學習熱情燃燒起來。
(一)利用實物介紹新詞匯
在學習一些表示事物的名詞時,筆者經(jīng)常從家里帶一些實物到課堂上,通過展示實物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對單詞有深刻的印象。如在介紹生詞時,筆者分別拿著事先準備好的手機、鐘表、卡片和身份證實物問學生:“Whats this?”“Its a phone.”“This is a clock.”“That is a card.”“Please look at my ID card.”這樣用身邊很常見的東西引入新詞匯,便于學生接受,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記住新單詞的拼寫和詞義,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圖片引入新詞匯
受到教學條件的限制,有些實物不易找到,使得實物展示教學法受到局限。這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圖片、錄像等達到教學目的。如在Wheres my backpack?一課中有很多關于房間擺設及位置關系的詞匯,筆者就在家里拍了一些照片,再利用這些圖片進行新單詞的教學。學生對圖片很感興趣,頓時領悟了bedroom、table、drawer、bookcase、hat等詞匯表達的意思,也學會了介詞短語in front of、under、behind、on the right/left等。
這樣的教學效果良好,深受孩子們喜愛。直觀的教學方式,把單詞的音、形、意結合在一起,生動形象、直觀明了,既可使課堂氣氛和諧活躍,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二、構詞法教學,尋找結構規(guī)律
任何一種事物都有存在的規(guī)律,英語詞匯也不例外,它們的結構和組成也有規(guī)律可循,因此,教師可采用構詞法進行詞匯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告訴學生不能死記硬背單詞,要善于尋找規(guī)律,教給學生構詞法并引導學生運用構詞法的知識識記單詞。教師要指導學生總結前綴、后綴和詞根,聯(lián)系學過單詞的音、形、意,擴大自己的詞匯量,提高自己理解及運用詞匯的能力。教師要指點學生正確運用基本構詞法,使他們對詞匯學習獲得新的途徑。
(1)分析前綴和后綴
教師要把一些常見的前綴、后綴告訴學生。如在學了teacher、farmer、worker等單詞后,筆者讓學生思考動詞加-er后綴后意思和詞性發(fā)生的變化,學生很快就能推測出waiter和singer的漢語意思,也知道-er后綴表示“做…的人”。同樣,在學習unlike、unlucky等有前綴un-構成的詞匯時,筆者先讓學生回想like、lucky的含義,再進一步為學生解釋un-前綴表示否定或者反義,學生就不難推斷出unlike、unlucky是什么意思了。這種教授詞匯的方法能夠幫助學生猜測詞義,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2)分析合成詞
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基礎單詞結合構成一個新詞,我們稱這種詞為合成詞。合成詞的漢語意思基本是這幾個詞的結合。如在學過了class與room這兩個詞之后,筆者讓學生推測classroom的含義,再給他們拓展bedroom、living room和bathroom等新詞,還有weekend、sunshine、grandfather等單詞的意思也顯而易見了。
利用詞根、詞綴法教學生記憶單詞,是科學有效的方法,學生可以根據(jù)詞根、詞綴的含義進行擴展,通過分解詞匯的結構判斷詞義,掌握造詞的基本規(guī)律。先理解、再聯(lián)想,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增加了學單詞的樂趣,找到單詞結構的規(guī)律以后,學單詞變得容易,短期內,學生的詞匯量會得到擴充,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得到提高。
三、創(chuàng)設語境,加強詞義理解
詞匯只有放在一定的語境中才具有鮮活的生命力。詞匯絕對不是單純的一個詞,不能孤立存在,只有結合某種語境,它的含義才能得以恰當?shù)卦忈?。因此,教師在教學單詞時,要創(chuàng)設合適的語境,避免孤立地講解詞匯含義。其實,作為人類交流的工具,英語跟漢語有很多共同點——很多的詞匯都是一詞多義。在教學時,教師一定要有針對性地講解這些單詞,創(chuàng)設不同的語境,讓學生在語句中理解詞匯的意義,靈活分析其用法。
比如在講cold這個單詞時,筆者就給學生舉了一個例句:It was cold yesterday,so Tom caught a bad cold.(昨天天氣冷,所以湯姆感冒了。)第一個cold是形容詞“冷”,第二個cold是名詞“感冒”,一句話列舉了cold的兩個詞性,兩個漢語意思。在學習單詞“l(fā)ie”時,筆者給學生展示了下面這個例句:The hen lying on the ground lies to everybody that she laid an egg just now.歷屆學生對lie的漢語意思及對應的過去式區(qū)分不清,筆者通過這個例句,分別展示了lie的三個含義——“躺著”“撒謊”“下蛋”,學生覺得很有意思,在笑聲中記住了易混詞。
教師在講解單詞時,一定要以教學內容為基礎,讓學生展開想象,豐富認知、拓展思路,提升學習能力。教師要想方設法使單詞連接成句子,結合語境解釋單詞的意思及用法,實現(xiàn)語言的交際功能。教師創(chuàng)設的語言情境須符合初中生的年齡特點,學生熟悉的情境能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他們把知識應用于實際,鞏固所學知識,發(fā)展語言運用能力。
四、巧用拼讀,力求音形結合
語言需要發(fā)聲,要想掌握好語言必須要懂得語音,語音是語言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會拼讀單詞是記憶詞匯的前提條件,音標則是解開拼讀的金鑰匙。為了改善中國學生只會“啞巴”英語的現(xiàn)象,教師要強調音標學習的重要性,學生掌握了基本的音標知識就像學會了語文的拼音一樣,能把單詞準確地拼讀出來,記憶單詞也不再是令學生頭疼的事情。
首先,學生可以通過單詞的外形推測讀音。如字母組合ee大多發(fā)[i:]這個音,筆者讓學生回憶學過的含有ee組合的單詞,學生很快給出了答案:see、tree、three、meet、feet、green、sheep、beef等。筆者還帶著學生一起總結了字母組合ch發(fā)[t∫]的音的單詞,常見的有:chicken、watch、peach、teach、chair、cheese、China等。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只要教師善于總結字母的發(fā)音規(guī)律,漸漸地,學生的大腦里就能牢牢地刻下英語單詞拼讀規(guī)律。反過來,我們還可以由音標猜測單詞由哪些字母組成。如發(fā)[
]的音多半是字母o,像not、hot、lot、box、dog等。只要把單詞的音、形、意看作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發(fā)現(xiàn)字母或者字母組合的發(fā)音規(guī)律,長期積累,學習詞匯所遇到的困難就迎刃而解了。
由此可見掌握了發(fā)音規(guī)則以后,學生不再懼怕記單詞,學生的心理負擔減輕了。靈活運用發(fā)音規(guī)律,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也有利于形成永久性記憶。而且單詞讀準了,朗讀起課文來有聲有色,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讓學生不斷體驗學習進步的快樂。
總而言之,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詞匯教學。學生要攻克這一難關,除了須掌握前文介紹的學習方法之外,還要經(jīng)常復習學過內容,教師要不定期地用各種方式檢查,幫助學生及時鞏固。
(責編 劉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