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定康
因為我的父母都是地大的學子,我有幸認識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zhì)大學老校長、中國數(shù)學地質(zhì)之父趙鵬大。
那年秋天,父親突然辭了工作,專心跟隨趙先生讀博士,我感到非常好奇,父親怎么也和我一樣去上學了,趙先生究竟是什么樣的神秘人物,讓父親拋家棄子去讀書。那時候我剛剛9歲。
在礦大附中讀書的幾年里我有幸與先生相識,并得到先生的指點、教誨,先生的風范、威嚴、親切、新潮、有著強大的磁場和人格魅力。
我是河南人,所以我特別關注先生與河南的事。
雙龍巷,便是先生記憶深處一段重要的烙印,那里曾經(jīng)是先生童年充滿困難和夢想的地方。
偶然的機會,我得知先生與雙龍巷這段不解之緣,忍不住重新打量這座古城,也對雙龍巷多了幾分親切和向往。
當柳樹再次吐新,我和父親一起來到雙龍巷,沿著被風雨刻寫得斑斑駁駁的小巷,尋找先生70多年前的足跡。隔著厚重的時空,品味宋詞的遺韻,去觸摸這座城的靈魂,為了感恩和傳承,父親向我講述先生那一段傳奇……
先生的童年時代,正逢中國多事之秋,先生出生4個月就爆發(fā)了“九一八”事變,也就開始了他隨父母逃難入關的動蕩生涯。為了躲避日本軍隊的炮火,先生隨父母和哥哥從遼寧舉家逃難,來到了黃河岸邊——河南開封雙龍巷。在這里先生讀完了小學一年級,開始了早期通向科學殿堂的艱難跋涉。
雙龍巷位于開封城東東北部人口密集的居民區(qū),東西走向,小巷長約560m,寬9m。巷子西口,有座朱柱灰頂?shù)呐品?,雙龍飛盤其上,氣度不凡;在牌坊的旁邊,還有一尊龍頭石雕半隱墻中。據(jù)說石雕原為兩尊,其中一尊已在漫長的歲月中黯然消失。牌坊原本華麗,如今卻金輝不再,就連上面的字跡也模糊難辨了。但這牌坊和石雕,卻是小巷居民心中的驕傲,也是先生童年歲月?lián)]之不去的記憶、一段無法割舍的緣。
雙龍巷,來自一個美麗的傳說。五代時期,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相傳,唐末有個讀書人叫陳傳,隱居華山,潛心修行,終于得道成仙。有一天,銀發(fā)白須的陳傳下山遠游,遇到一位從洛陽逃難而來的漢子。這位漢子肩挑兩個籮筐,一頭坐著一個小孩。陳傳一見,又驚又喜,不禁哈哈大笑,直笑得墜落驢下。路上行人問他何故,陳傳說:“我道天下無真主,一挑擔著兩盤龍,天下自此定矣?!彼o了那位漢子一些銀兩,叮囑他好好撫養(yǎng)兩個孩子。這位漢子挑著籮筐繼續(xù)前行,不久來到開封。他們舉目無親,只好在雞兒巷的一座破廟里住了下來。時值寒冬,北風凜冽,夜里兩個孩子被凍得哇哇直叫。那漢子尋些柴草,生火為孩子取暖。廟里的和尚夢見有火龍飛入廟內(nèi),驚醒后遂對那漢子說:“你的孩子是龍!”
這位逃荒而來的漢子名叫趙弘殷,他的兩個男孩,大的叫趙匡胤,小的叫趙光義。后來,趙匡胤黃袍加身,成了大宋王朝的開國之君,史稱宋太祖。他去世以后,弟弟趙光義繼位,也當上了皇帝,史稱宋太宗。一條小巷走出了兩位真龍?zhí)?,這條小巷自然成了人們心目中的風水寶地。于是,人們將“雞兒巷”更名為“雙龍巷”,還在巷中立了兩尊龍頭石雕,修了牌坊,以示對潛龍之地的紀念。
國難,使先生結緣雙龍巷。一個美麗的傳說,讓雙龍巷伴隨著先生艱苦的一生、奮斗的一生和傳奇的一生。
離開雙龍巷后,先生隨父母又舉家南遷四川等地,乘坐小木船,在長江里度過了一次又一次驚心動魄的風風雨雨。后來,先生和哥哥分別考上了北京大學地質(zhì)系和政治系,先生后來又到原蘇聯(lián)留學。
也許,冥冥之中,有雙龍巷神靈的庇佑,先生經(jīng)歷了人生許多磨難,獲得國際數(shù)學地質(zhì)最高獎——克倫賓獎,成為獲此殊榮的第一位亞洲人,后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成為中國數(shù)學地質(zhì)之父。
雙龍巷里,歷史就是這樣巧合,同樣是兩個趙氏兄弟,同樣是逃難來到開封,過去的趙氏兄弟當了皇帝,現(xiàn)在的趙氏兄弟成了新中國的著名科學家和教育家。
巷,是城的生命和延伸。現(xiàn)代市場經(jīng)濟的大潮,鄭汴一體化的歷史機遇,使開封這個多災多難的不屈之城,這個孕育了中華繁榮文明的偉大古都,正在迎接一個屬于她的春天,而先生童年印象里的雙龍巷,也在洗盡鉛華和滄桑之后,不再寂寞。
雙龍巷,一條尋常巷陌,一段不尋常的往事,卻這樣耐人尋味,讓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