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有一顆八卦心,女人更甚。因為,八卦永遠不止于八卦,它映射了我們的生活,以及內心。
我們的世界正運行到這個階段,一方面,是明星最為幸福的時代,自去年以來,基本上小鮮肉小鮮花們的片酬已經(jīng)全面突破千萬大關;一方面,讓黃渤哀傷地說過這么一句話,“這個時代恐怕不會再有偉大的演員出現(xiàn)了。”
比明星還稀缺的是——演技。
不過沒有關系,演技好壞,一向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事情,難以無差別地讓全世界不同性別不同種族不同年齡的人取得一致性意見。何況在我們國家,演技評定也另有一套標準。無論是工商業(yè)還是娛樂業(yè),都信奉“先做人,再做事”的理念,所以一個演員演技行不行,那得先看看他做人行不行。于是,在大眾的認知里,談文藝=真文藝;文藝=能演好深度復雜角色;演過文藝片=演技好;沒什么偶像架子=走實力派演員路線;不炒緋聞=在這個浮華的世界,沉下心雕琢自己的演技。反之,不談文藝=不理解世界和人性;演商業(yè)片=演技差;有成名的強烈企圖心=急著賺錢,浮躁;有大量花邊=私生活如此混亂,根本不配做演員。
因為人們這些認知誤差,所以出現(xiàn)了很多“被高估/被低估的演員”。你看章子怡,哪怕她已經(jīng)集滿了12個影后,也有相當多的人認為她憑借的只不過是運氣。為了避免出現(xiàn)章子怡這樣的認知慘案,明星們在演好什么雙重人格、變態(tài)殺手、心碎的母親、輕佻的舞女之前,人生里最重要的其實是,“如何才能演得像一個演技派”。
所以,不妨為明星們提供一份“如何演得像一個演技派”的簡單攻略:
1.接受采訪的時候,盡量少提及“時尚”,而應該是“怎么舒服怎么穿”“不太看重品牌”。(還記得秦海璐因為說自己看重時尚而被網(wǎng)友圍攻的案例嗎?)也不要像謝娜一樣,表示自己最喜歡的書是《娜么快樂》。作為實力派,閱讀水準至少得嚴歌苓級別起,要是能適當提提法國存在主義就更不錯了,不過只提薩特和西蒙·波伏娃也太口號化了,以賽亞·柏林、齊澤克至今在娛樂圈還無人提及,可以搶先占領此山頭。
2.去西藏走走,去非洲轉轉,對于提升演技形象是很重要的。培養(yǎng)一點寫作、攝影、畫畫的愛好,就更是錦上添花了。
3.“為拍一場戲在冷水里泡了12個小時”“沒有用替身,自己親自從30層樓上跳下來”之類的故事,應該多一點,再多一點。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接受“說了就等于做了,做了就等于做好了”的邏輯,但至少,你的粉絲為你出門掐架的時候,懷揣一些這樣的案例就能說出“你知道××有多努力嗎”這樣的話。
4.整理自己的朋友圈,避開那些已經(jīng)被劃分到走“徹底商業(yè)化”路線的人。無論如何,于正和郭敬明都不應該出現(xiàn)在你的微博關注名單中。他們只能是某天實力派成就達成后,回顧人生時提到的“還沒完全看清自己演藝道路”階段里出現(xiàn)的名字。
5.選擇恰當?shù)慕巧谖覈?,“一個農民的兒子” “一個失去了孩子后悲痛欲絕的女人”之類角色,相對于“一個陷入了愛河的少女”“一個來自于外太空擁有超能力,閃爍著鈦金屬光澤的機器人”來說,容易獲得全民一致贊成票。另外,“拜金女”“小三”之類角色要謹慎,這類角色雖然不乏發(fā)揮空間,但很可能得罪所有女性觀眾,把自身形象與角色形象畫上等號,有得不償失之虞。
以上,僅供參考。
作者簡介
狠狠紅:80后,媒體人,娛評人。她堅定地認為:﹃娛樂圈里所有的關系,所有人的情緒,所有人的粉墨登場,都是現(xiàn)實世界的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