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慶,胡杉杉,胡 蘭,張 川,李 兵,杜 勇,2
(1.川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放射科,四川 南充 637000; 2.醫(yī)學影像學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四川 南充 637000)
·經(jīng)驗交流·
CT引導下微波消融治療肝臟腺瘤
郭 慶1,胡杉杉1,胡 蘭1,張 川1,李 兵1,杜 勇1,2
(1.川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放射科,四川 南充 637000; 2.醫(yī)學影像學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四川 南充 637000)
肝腺瘤;微波消融;體層攝影術(shù),X線計算機
肝腺瘤是一種少見肝臟良性腫瘤,病因尚未完全明確,主要見于長期口服避孕藥的育齡期女性以及部分服用類固醇激素的男性和糖原累積癥患者。目前仍以手術(shù)切除為首選治療方式,但隨著微創(chuàng)理念的不斷發(fā)展,微創(chuàng)介入治療成為肝腺瘤的治療方法之一[1]。微波消融以其消融范圍廣、可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徹底殺傷腫瘤細胞等優(yōu)勢,已廣泛應(yīng)用于肝臟惡性腫瘤的治療,但微波消融治療肝腺瘤鮮有報道。本研究旨在對CT引導下微波消融治療肝腺瘤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進行回顧性分析。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1年6月—2015年3月在我科接受肝臟腫瘤微波消融治療的患者6例(共12個病灶),3例為多發(fā),且均在治療前至少有1個病灶通過穿刺活檢病理證實為肝腺瘤。女5例,男1例,年齡33~43歲,平均(38.7±4.3)歲,病灶最大徑0.8~6.2 cm,平均(2.62±1.53)cm。所有患者均無肝炎病史,甲胎蛋白等腫瘤標記物均正常。
1.2儀器與方法 采用Toshiba Xvision 16排螺旋CT;KY-2000型微波治療儀(南京康有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18G穿刺針。
術(shù)前患者完善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心電圖等相關(guān)檢查,禁食、禁水6 h;所有穿刺以及治療過程均在CT引導下完成,患者取仰臥位或俯臥位,用自制金屬條定位,確定體表穿刺點、角度以及深度。常規(guī)消毒、鋪巾,采用局部浸潤麻醉至壁層腹膜,于CT引導下將微波針緩慢進入病灶(圖1A、1B),再次實時CT掃描,證實微波針位于病灶內(nèi),位置符合設(shè)計要求,啟動冷循環(huán)系統(tǒng),根據(jù)腫瘤大小、穿刺路徑以及受血流影響等設(shè)定消融功率以及消融時間,盡量使微波消融范圍完全覆蓋病灶。消融完畢后行CT掃描觀察是否出現(xiàn)胸腔積液、氣胸等并發(fā)癥,通過穿刺針注入對比劑碘海醇5 ml,觀察對比劑在腹腔的分布范圍,以及消融范圍是否完全覆蓋腫瘤(圖1C)。
1.3 療效評價及隨訪 消融后立刻行CT檢查,判斷腫瘤消融情況,以決定是否進行補充治療。治療后1、3、6個月行增強CT或MR檢查,之后每6~12個月動態(tài)隨訪,以評價療效,以病灶無強化為完全消融,計算技術(shù)有效率,即治療后3個月腫瘤在影像上達到完全消融的百分比。隨訪期間觀察有無局部腫瘤進展或出現(xiàn)新發(fā)病灶。
2.1 消融結(jié)果及療效 本組6例患者12個病灶穿刺成功率為100%,均順利完成微波消融,11個病灶1次消融治療即達到完全消融,一次性完全消融率為91.67%(11/12);1個病灶經(jīng)2次治療達到完全消融,完全消融率為100%。技術(shù)有效率為100%。
患者隨訪時間為1~23個月,中位隨訪時間為12.6個月,均未見局部腫瘤進展或新發(fā)病灶(圖1D)。
2.2 并發(fā)癥 1例患者術(shù)后出現(xiàn)肝功能異常,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以及天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升高,給予藥物保肝治療,3天后轉(zhuǎn)氨酶恢復正常;1例患者出現(xiàn)少量右側(cè)胸腔積液,未經(jīng)處理,7天后自行吸收。
圖1 患者女,33歲,肝臟腺瘤 A.病灶位于肝臟第Ⅷ段,CT增強掃描動脈期明顯強化; B.CT引導下將微波穿刺針刺入病灶; C.術(shù)后觀察消融范圍完全覆蓋腫瘤; D.術(shù)后3個月復查腫瘤完全消融,增強后無強化
肝腺瘤是肝臟一種良性腫瘤,發(fā)病率低,無口服避孕藥史的婦女患病率為(1.0~1.3)/100萬[2],根據(jù)基因和病理學改變分為4個亞型[2]:炎癥型、轉(zhuǎn)錄因子1突變型、β連鎖蛋白激活型和未分類型。肝腺瘤的治療方法和指征臨床尚有爭議,有學者認為治療策略應(yīng)結(jié)合肝腺瘤的基因型以及表型特征,也有認為應(yīng)主要取決于患者的性別、病灶大小等,對于女性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療,包括停止口服避孕藥、激素療法以及定期隨訪等。但Farges等[3]報道約5%的肝腺瘤可發(fā)生惡變,特別是β連鎖蛋白激活型,惡變風險更高。
目前微創(chuàng)介入治療已逐漸用于肝腺瘤的治療,如肝動脈栓塞術(shù)(hepatic arterial embolization, HAE),但該療法能否完全殺滅腫瘤細胞,特別是β連鎖蛋白激活型,尚有爭議。Stoot等[4]回顧性分析11例HAE治療的肝腺瘤患者,術(shù)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術(shù)后1例發(fā)熱,1例胸腔少量積液,但其隨訪時間均未超過12月,遠期療效難以評估。Deodhar等[5]采用HAE治療8例肝腺瘤患者,平均隨訪時間10~40個月,其復發(fā)率高達25%。
熱消融治療肝腺瘤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熱能產(chǎn)生的生物學效應(yīng)導致腫瘤細胞發(fā)生壞死,以及阻斷血液供應(yīng)防止腫瘤出血。目前僅有部分小樣本研究證實射頻消融能夠使病灶縮小,但其隨訪時間較短,遠期療效未能評估。有研究[6]采用射頻消融共治療45個病灶,一次性完全消融率僅為58%。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CT引導下微波消融治療肝腺瘤的一次性完全消融率為91.67%,其技術(shù)有效率達100%,在1~23個月隨訪時間中,未出現(xiàn)局部腫瘤進展、腫瘤惡變以及破裂出血的患者。
CT引導較超聲引導定位更準確,尤其是位于特殊部位的病灶,如鄰近膈肌或胃腸道,超聲引導時容易受氣體以及膈頂?shù)让^(qū)干擾。筆者建議應(yīng)盡量減少掃描次數(shù)和減小掃描范圍,以盡量減少患者接受的輻射劑量。
本研究的局限性:①為回顧性研究,樣本量少,未對肝腺瘤進行分型,可能導致研究結(jié)果出現(xiàn)誤差;②隨訪時間相對較短,并不能反映其長期療效;③未與其他影像引導方式進行對比[7]。
總之,CT引導下微波消融治療肝腺瘤的療效可靠、安全性高,可作為肝腺瘤的治療方式之一,但其遠期療效仍需大樣本、多中心實驗進一步研究。
[1] 汪素青,饒圣祥,曾蒙蘇.肝腺瘤病理亞型與MRI診斷的研究進展.中華放射學雜志,2016,50(9):714-717.
[2] Agrawal S, Agarwal S, Arnason T, et al. Management of hepatocellular adenoma: Recent advances.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5,13(7):1221-1230.
[3] Farges O, Dokmak S.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liver adenoma:an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Dig Surg, 2010,27(1):32-38.
[4] Stoot JH, van der Linden E, Terpstra OT, et al. Life-saving therapy for haemorrhaging liver adenomas using selective arterial embolization. Br J Surg, 2007,94(10):1249-1253.
[5] Deodhar A, Brody LA, Covey AM, et al. Bland embol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ic adenomas: Preliminary experience. J Vasc Interv Radiol, 2011,22(6):795-799.
[6] van Vledder MG, van Aalten SM, Terkivatan T,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r hepatocellular adenoma. J Vasc Interv Radiol, 2011,22(6):787-793.
[7] 唐田,古善智,李國文,等.CT引導下微波消融治療肝癌術(shù)后復發(fā)的療效分析.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5,12(11):657-660.
CT guided microwave ablation in treatment of hepatic adenoma
Hepatic adenoma; Microwave ablation;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郭慶(1992—),男,四川南充人,在讀碩士。研究方向:腹部影像診斷與CT介入治療。E-mail: 276215953@qq.com
2017-02-15
2017-04-07
10.13929/j.1672-8475.201702016
R735.7; R816
B
1672-8475(2017)06-03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