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維鈞
抗日戰(zhàn)爭后期的1943年至1945年,我在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七分校女生隊學習。我們這些青年學生,在革命熔爐里鍛煉成長,樹立了為革命奮斗一生的理想,這也成為激勵我們不斷前進的精神力量。這是一段永遠值得我珍惜、難忘的革命歲月。
新的抗大七分校
抗大七分校是1941年7月在晉西北興縣成立的。1943年1月,抗大七分校奉命返回陜甘寧邊區(qū)綏德,合并于抗大總校。總校校長徐向前,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井泉,副校長何長工、彭紹輝。3月,在陜甘寧邊區(qū)隴東合水縣,成立新的抗大七分校,直屬總校領導??勾笃叻中PiL由總校副校長彭紹輝兼任,張啟龍任政治委員、喻楚杰任副校長、楊尚高任副政治委員、唐子奇任教育長、康永和任政治部主任。
全校共有學員5000多人,編為三個大隊:第一大隊,由原抗大七分校陸軍中學改編,駐大鳳川;第二大隊,由原抗大二分校附屬中學改騙,駐豹子川;第三大隊,由原抗大太行陸軍中學和原抗大太岳陸軍中學改編,駐平定川。新的抗大七分校,在抗大各分校中,是學員人數(shù)最多、學習時間最長、學員年齡最輕的分校。
我是原抗大二分校附屬中學的學生,隨學校到延安。5月3日,我們改編為新抗大七分校第二大隊;5月中旬,到達合水縣城;5月17日,我們舉行入伍儀式,正式成為光榮的八路軍戰(zhàn)士。接著,第二大隊男女生分編,男生編為八個隊,女生編為兩個隊,我被編在女生一隊,隊長兼政治指導員徐光、副指導員白露。女生二隊隊長梁秀坤、政治指導員顧玉玲、副指導員王克然。
6月下旬,正準備開學的時候,國民黨反動派調(diào)兵遣將,發(fā)動第三次反共高潮,校部根據(jù)陜甘寧晉綏聯(lián)防軍司令部和抗大總校的指示,考慮到第二大隊同學年齡小、沒有戰(zhàn)斗經(jīng)驗,決定將八個男生隊開到東華池附近的豹子川張家岔村,女生一隊、二隊移住合水縣的柳溝村。
建 設 校 舍
6月底,我們女生隊來到柳溝村,只見半山坡有一所破舊的院子,這原是地主的,當?shù)亟夥艜r地主逃跑了,院子年久失修,院內(nèi)長滿了雜草,剩下七八間破瓦房和十幾間破窯洞,沒有窗戶和門,結(jié)滿了蜘蛛網(wǎng)。后搬來的兩戶老鄉(xiāng)只住兩間破窯,雞、豬與人同居。
女生隊面臨的首要任務,便是自己動手、艱苦創(chuàng)業(yè),把這所破舊院子改建成校舍,供以后的生活和學習之用。同時,要搞好與群眾的關系,注意群眾紀律。徐光隊長在隊前動員說:“我們要修整好這些舊房子和破窯洞,還要修圍墻、廁所、豬圈、雞舍、狗窩。還得派人到山溝里去抬水、馱水、背水、背糧、背柴。還要自己開荒生產(chǎn)、種糧種菜,經(jīng)常要步行到幾十里外的縣城或上百里以外背糧。還要做棉衣,紡線捻毛線……”介紹完這些繁重的任務后,隊長問:“大家有沒有吃苦的精神準備?”全隊齊聲
喊:“有!”
當時我們女生一隊,共有150多人,只有隊長、司務長、通訊員和三個炊事員幾位是男同志。大部分重活兒都是由我們這些十幾、二十來歲的女同學承擔。具體任務定下后,我們就按班分工。
我們一班的任務是修圍墻、豬圈、馬棚等。修圍墻、豬圈、馬棚,用干打壘的方法,墻兩邊用木板夾住,中間添上潮濕的泥土。
有的班負責修廁所,先由徐隊長設計草圖,然后集思廣益,后來建成了一個雙圓環(huán)墻、大半圓形的廁所,修圍墻還要給廁所留個口子,讓糞便流到化糞池。墻體內(nèi)環(huán)高、外環(huán)低,棚頂抹上泥,既能擋風,又能擋雨雪,有水能自然流下,男女廁所用墻隔開,堪稱“杰作”。
有的班修理房屋,沒有門窗和床,就自己動手,同學們砍樹枝搭床,開始沒經(jīng)驗,睡在搭的床上常發(fā)生連人帶床掉下去的情況。秋天,室內(nèi)盤上土炕,就代替了樹枝床。
有的班負責脫坯,先要制作工具,然后用腳踩和泥,脫成土坯在平地上翻曬。修窯洞、蓋廁所、盤炕,都用的是這種
土坯。
有的班開荒幾十畝,沿河溝種上秋菜。
大家鼓足干勁,經(jīng)過兩三個月的奮戰(zhàn),到秋天,圍墻、瓦房、窯洞、廁所、馬棚、豬圈、雞舍、狗窩都修好了。
女生二隊也出色地完成了承擔的任務,柳溝村出現(xiàn)一片新氣象。
9月20日,女生隊召開大會,提出新的任務,號召一隊、二隊的同學,以革命精神完成2800多套棉衣的縫制任務,同學們一致響應,并決定展開競賽,保證每個排都有35人參加縫制,每人至少完成20—25套,保證棉花鋪得平、針腳走得密、一冬不脫線。還建立巡視、登記和檢查制度,按時間作息、按規(guī)定時間完成任務。
縫制棉衣需要毛線,沒有捻線砣,多數(shù)人選個圓土豆,切成兩半,用半個土豆插上一根帶鉤的小細棍,捻出的毛線很好。有人從小河溝找到合適的石頭,磨成小石盤,中間穿個孔,找來帶鉤的細木棍,底下固定,就制成了捻線砣。我們捻出的毛線,制成毛手套469副,毛襪810雙。
1944年春,每人發(fā)了兩斤羊毛,沒有竹針,我們就利用枸杞樹枝,刮掉外皮,用碎玻璃或碗碴兒將其刮成細條,兩端在石頭上磨尖。沒有染料,我們用野核桃和核桃樹皮一起揉碎,和毛線同時下鍋煮,染出了漂亮的淺咖啡色,再加入杜樹根皮就染成了淺茄皮色。這種毛線比較光亮,顏色柔和,可把我們高興
壞了。
那幾年是陜甘寧邊區(qū)最困難的時期。1943年夏天,發(fā)了一套單軍裝,冬天發(fā)了一套棉軍裝,以后每年只發(fā)一件單衣,棉衣三年發(fā)一套。大家想辦法,春夏,把棉衣里的棉花抽出來當夾衣,到冬天再絮進棉花。冬天不發(fā)棉鞋,不少同學的手腳凍壞了,只好用雪擦。缺醫(yī)少藥問題突出,夏天部分同學得了瘧疾,無藥可醫(yī),只好上山采草藥。冬天感冒了,傳染很快,只好用白菜疙瘩、辣椒、蔥根加上野生的甘草煮水,晚上每人喝一碗驅(qū)寒。有些同學得了傷寒等重病,在同學的照顧下有人挺過來了;有人抵抗力低、高燒不退,直至心力衰竭而死,在柳溝村兩個女生隊中就有張建芬等四位同學病逝在那里。艱苦的生活,磨練了我們的革命意志,堅定了我們渡過困難的信心。
1943年冬,彭紹輝校長到柳溝村看望我們。兩個女生隊整齊地集合在操場上,歡迎彭校長。這位身經(jīng)百戰(zhàn),失去左臂的革命前輩,用洪亮的南方口音講起話來,顯得格外親切。他說:“你們從前方到這里很辛苦,黨中央很關心你們,你們是中國婦女的先鋒??勾髮W員是寶貴財富,你們是寶貝中的寶貝。希望同志們拿出打鬼子的勁頭,搞好今冬的整風學習,在明年的大生產(chǎn)中打個大勝仗!”聽了彭校長的講話,我們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明確了當前的主要任務和努力方向。
整 風 運 動
整風運動開始后,各隊隊長、指導員都到抗大七分校干訓隊集中學習。他們的工作由指定學員代理,女生一隊代理隊長彭占英、代理指導員馬蘭森,二隊代理隊長于志剛、代理指導員耿國輝。
女生隊的整風學習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學習整風文件,提高政治思想覺悟,整風學習文件主要有《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改造我們的學習》《反對自由主義》《〈共產(chǎn)黨人〉發(fā)刊詞》《論共產(chǎn)黨員的修養(yǎng)》《怎樣做一個共產(chǎn)黨員》等。因為文件少,只能集體學習,邊讀邊議,自己做筆記。第二階段是聯(lián)系實際,個人對照檢查。同學們?nèi)齼蓛稍诟G洞中、院子里、小河邊,推心置腹交換意見、互相幫助。在對照檢查中,每位學員把個人的歷史、思想、作風、立場等方面的問題講出來,個別同學坦白了自己逃婚和隱瞞年齡的事情。
通過學習,我們了解了黨的歷史,對黨和中國革命的認識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們開始懂得共產(chǎn)主義世界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密切聯(lián)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三大作風,以及黨員或革命者應有的階級觀點、群眾觀點、勞動觀點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短短幾個月的整風學習收到了顯著的效果,同學們普遍提高了政治覺悟,振奮了革命精神,增強了革命團結(jié),明確了奮斗目標,成為我們?nèi)松缆飞弦粋€新的轉(zhuǎn)折點。
大生產(chǎn)運動
1943年,各抗日根據(jù)地的大生產(chǎn)運動全面開展起來。1944年春,抗大七分校召開會議,布置全年生產(chǎn)任務。男同學要生產(chǎn)糧食5000石,做到蔬菜、油、鹽自給;女同學則要紡5000斤細紗。大家響應毛主席“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積極參加大生產(chǎn)運動。
婦女節(jié)那天,女生隊開始春耕播種,扛起镢頭上山,平均每人每天開荒半畝。緊接著是紡紗,全隊班與班、排與排,互相挑戰(zhàn),各班選出代表,組成評比委員會。大家把紡車準備好,一聲哨響,紡車飛舞齊鳴,人人緊張振奮,生產(chǎn)熱情高漲。一開始,速度快的同學一天紡七八兩,慢的一天紡四五兩。后來熟練了,個別同學一天能紡一斤。每天登記成績、數(shù)量,還按質(zhì)量分等級,大家爭先恐后地紡頭等紗。棉紗紡好后,將沉甸甸的穗子卸下來,利用晚上把它拐成線
把子。
為了搞好群眾關系,女生隊主動幫助老鄉(xiāng)收麥。老鄉(xiāng)們很熱情,一天管我們四五頓飯,吃得像過年似的,還拿李子和桃子慰勞我們。
1944年10月,校部決定女生隊從合水縣轉(zhuǎn)移到東華池。女生隊安排好新家后,開始縫制5000多套棉衣。300多名女同學根據(jù)個人特長,分成絮棉組、行線組、成型組(縫衣領、衣袖)、縫扣眼組、釘扣組,實現(xiàn)流水作業(yè),經(jīng)過緊張勞動,僅用一個多月時間就提前完成任務,受到校領導的表揚。
在大生產(chǎn)運動中,女生隊主要任務是紡線、織布、做棉衣、織毛衣、毛手套、毛襪子。同時,上山開荒、種地。一斤頭等紗折合一斗細糧。我們可以達到糧食半自給,油鹽全自給,蔬菜自己種,還自養(yǎng)豬、雞、羊,做豆腐,每月殺一口豬,改善生活。秋季因超額完成生產(chǎn)任務,多數(shù)同學分了紅,我還分了陜甘寧邊區(qū)票十三四萬元。
12月中旬,抗大七分校在東華池召開勞模大會。第二大隊評出丁建民、王永恒等為勞動英雄,女生隊評出李振敏、李潔為勞動英雄,還評出王蘭鳳、李建、王云、王哲如、王秀岱、何慶玲為校級模范。排長中的先進工作者王振江,光榮地出席了校勞動模范大會。丁建民、王永恒、李振敏還參加了陜甘寧邊區(qū)勞動英雄大會。
文化學習和軍事訓練
經(jīng)過校舍建設和大生產(chǎn)運動,我們創(chuàng)造了生活、學習的條件。1944年冬,領導決定:要減少生產(chǎn)任務,轉(zhuǎn)向?qū)W習文化為主。
文化學習,在“為軍事服務”的原則下,確定以國文、數(shù)學為主,取消歷史課,適當減少地理和自然課。在各課中,軍事、政治各占10%,文化教育占80%。為了更好地學習,經(jīng)過測驗,按文化程度將兩個女生隊編成四個區(qū)隊,成立女生小大隊。文化學習安排很緊,但都注意貫徹文化教育與思想教育相結(jié)合的要求,講課內(nèi)容聯(lián)系實際。1945年1月,七分校召開文教會議,對文化教育工作進行檢查,強調(diào)要培養(yǎng)學員獨立思考的能力,將學員個人學習和集體學習相配合。國文教學要注意讀報,教員要言傳身教,教員的品質(zhì)修養(yǎng)應該成為學員的榜樣。5月初,召開全校大會,總結(jié)教學工作,要求充分發(fā)揮學員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創(chuàng)造性。
那個時期,學習用品十分匱乏。同學們經(jīng)常在地上用木棍練字,演算數(shù)學題。有時發(fā)點粗糙的草紙,只用于寫交給老師審批的作業(yè)。我把僅有的一點兒從晉察冀背來的粉連紙訂成小本子,用三種筆寫字,第一次用鉛筆寫;第二次用自制蘸水筆寫;最后用自制毛筆寫。有時還用樺樹皮訂成小本寫。那時閱覽書刊幾乎沒有,個別同學在延安買的《鐵流》《列寧故事》《林家鋪子》《子夜》等書很快就被傳閱爛了。上課沒有黑板,用門板代替,沒有板擦就用破布或樺樹皮代替,沒有粉筆用削尖的土塊代替。
在進行文化學習的時候,仍然保持嚴格的軍事生活。每天堅持出早操、列隊教練、整理內(nèi)務、晚點名,做一天學習生活講評。1943年冬季,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練兵運動。女同學以前沒有受過系統(tǒng)訓練,要從頭開始,進行列隊教練,單兵至班制式教練,技術訓練有投彈、瞄準、刺殺。盡管隴東冬季很冷,同學們互相幫助、爭趕先進,練兵場上氣氛團結(jié)、緊張、嚴肅、活潑。二大隊評選出“朱德神槍手”“賀龍投彈手”等150余名。經(jīng)過大練兵,女同學在組織紀律性方面有很大提高,學到許多軍事知識,在技術訓練上也有顯著進步。
在艱苦困難的環(huán)境中,更需要以革命文藝的形式,用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來鼓舞人心。在柳溝時,女生一隊、二隊每個星期六晚開聯(lián)歡會,每班都自編自演兩個節(jié)目,形式多樣。有快板、有表演唱、有用舊調(diào)填新詞,還有京劇清唱等。移駐東華池后,女生隊的文娛活動更加豐富。5月,陜甘寧晉綏聯(lián)防軍政治部宣傳隊在校部演出《周子山》《抓壯丁》等秧歌劇。她們還幫助各隊把好人好事編成小節(jié)目搬上舞臺,如一大隊的《錢有才》,二大隊的《馬光鑒的轉(zhuǎn)變》,女生隊的《曹勇》《何慶齡》。女生隊還在禮堂里演出了《夫妻識字》等節(jié)目。
8月初,七分校政治部宣傳科總結(jié)經(jīng)驗:領導要走群眾路線,要從實際出發(fā),談心是兵教兵的好形式,自編自演是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
抗戰(zhàn)勝利,迎接新的任務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宣布投降。中國人民經(jīng)過艱苦卓絕的抗戰(zhàn),終于贏得勝利。喜訊傳來,抗大七分校全體師生,通宵達旦地歡呼、歌唱、擁抱,二大隊還舉行了火把游行??箲?zhàn)勝利后,抗大七分校的學員分批陸續(xù)離校,迎接新的戰(zhàn)斗任務。10月25日,抗大七分校校部和一大隊在延安中央黨校大禮堂開會,毛澤東、朱德、劉少奇、賀龍、徐向前出席。我第一次見到了毛主席,心情非常激動。
會上,毛主席說:我們解放區(qū),華北、華中、東北、陜甘寧邊區(qū)共有一萬萬五千萬人口地方,130萬軍隊,250萬以上民兵。國民黨進攻解放區(qū)的軍隊共有80萬,包圍陜甘寧邊區(qū)的還不算在內(nèi)。已經(jīng)打了好幾仗,頭幾仗他們都沒有爭到面子。仗還要打下去,恐怕半年還不一定。如果我們打贏了,我們派代表和他說:蔣委員長,我們從前談判過,我們還是和平吧!那時候就可以和平了。如果是他打贏了,解放區(qū)就要變成黑暗的地方。我們總的任務,是為全國和平而奮斗,把敢于進攻我們的反動派打垮下去,取得和平,這是第一條。第二條,希望你們擴大自己的隊伍,鞏固自己的隊伍,一定要把官兵關系搞好。我們黨內(nèi)要有民主,對同志要有同志的、朋友的、兄弟的、姐妹的態(tài)度,全黨團結(jié)一致,什么敵人也不怕。第三條,要和老百姓搞好關系,關心他們,解決他們的困難,我們的軍隊要和全體人民團結(jié)起來。
會后,我們抗大七分校同學以昂揚的斗志投入全國解放戰(zhàn)爭之中。
(編輯 葉松)
作者:中央黨校離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