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應考作文受到寫作時間、空間和閱讀對象等方面的限制,所以應該做到開篇有力,引人入勝;結(jié)尾自然,水到渠成;細節(jié)生動,聯(lián)想合理;語言細膩,準確生動。只有這樣,才能在考試中寫出高分作文。
關鍵詞:考試;應考作文;教學
應考作文在寫作時間和空間上都有一定的限制,更重要的是在審題、選材、立意、情感、語言等方面,均要受命題者和閱卷者嚴格的評分要求限制。因此,應考作文既要遵循考試規(guī)范、答題規(guī)律,又要避免給人千人一面的印象,要想方設法使人眼前一亮。那么,如何點亮應考作文的這盞燈呢?試以記敘文和議論文為例,談談我的想法。
一、開篇有力,引人入勝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寫好作文開頭,能夠給人眼前一亮的第一印象。寫好應考作文的開頭,方式方法很多,但最主要的是給人自然精巧、引人入勝的感覺,也就是要根據(jù)題意自然進入作文的起始部分,不故弄玄虛,能夠吸引評卷者的閱讀興趣。
例如,2016年廣東省中考語文試卷作文題為《我真想 》,有一篇高分作文《我真想與你走到永遠》,開頭這樣寫:
夏光幽微,泣盡風檐。當你決然轉(zhuǎn)身,往事便在花影中謝幕。如果可以,我真想與你攜手共進,走到永遠。
這篇作文的開頭簡潔自然,文筆優(yōu)美精巧。前兩句環(huán)境描寫,渲染了氣氛,突出了情感基調(diào),既用“往事”引出下文的內(nèi)容,又用“我真想”很好地緊扣了題意,顯得自然而不生硬。
當然,也有開頭采用“含蓄迂回”,或“層層深入”方式的。但開頭的“含蓄迂回”只是說得委婉一些罷了。例如,高分作文《我真想重回無花果樹下》,是這樣開頭的:
清冷的月光像一把細鹽撒在它年輪的傷口上。清風拂來,像一個傾聽者,靜靜地聽著它無聲的哭訴。那是爺爺?shù)臒o花果樹,曾經(jīng)在歲月里高大得能撐起一片天。
這篇作文略顯含蓄,采用了“以樹喻人”的寫法,實際上全文是回憶“爺爺”的感人往事的,因此,盡管開頭主要描繪環(huán)境,但“爺爺”“無花果樹”的描述依然有所提及,能夠巧妙地回扣了標題,使得文章的開頭“含蓄”但不隱晦,“迂回”但不遠離文章主旨,從而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而“層層深入”的寫法,相對而言比較簡單,就是依據(jù)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順序來寫,或者采用倒敘手法,設置懸念等,開頭一般不作過多的鋪陳和解說。這樣的開頭往往也能引人入勝。
不過,應該強調(diào)的是,無論如何,在600—800字的應考作文中,開頭都要簡潔自然,100字之內(nèi)為宜,否則,就容易頭重腳輕了。
二、結(jié)尾自然,水到渠成
在中高考的作文評卷現(xiàn)場,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有些作文的結(jié)尾,或是“畫蛇添足”,偏要說上幾句無關緊要的話;或是“另立爐灶”,結(jié)尾完全脫離了寫作主旨,漸行漸遠;或是“頭重腳輕”,結(jié)尾戛然而止,寥寥幾句又無關痛癢,讓人感覺莫名其妙。特別是有些作文還在結(jié)尾處空喊口號,急于表明自己的立場、態(tài)度。
其實,如果考場作文能夠重視結(jié)尾,能夠自然、巧妙和靈活地收束全文,特別是能給人一個“意外之喜”的話,更能獲取作文的高分。作文的結(jié)尾,可以是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點到即止;也可以采用卒章顯志的寫法,適當表達自己心中的感受和觀點。
例如,高分作文《我真想重回無花果樹下》,結(jié)尾是這樣的:
讓我在記憶里,重回那個還伴有歡聲笑語的無花果樹下吧!
結(jié)尾獨立成段,一句話“卒章顯志”,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對無花果樹的依戀,也就是對爺爺?shù)膽涯?,同時,又照應了標題和開頭。再如,2016年深圳市中考高分作文《我的表情包里沒有怨恨》,是這樣寫結(jié)尾的:
所以,何必怨恨。
結(jié)尾也是獨立成段,語言簡潔自然,而且又能緊扣標題,恰到好處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我們認為,無論是文章的開頭還是結(jié)尾,適當?shù)匾霉旁娫~、名言,或者運用精妙的修辭手法,都有很好的表達效果。
2013年廣東省中考作文試題是《那兒, 》,有一篇高分作文《那兒,有一抹心痕》,結(jié)尾是這樣寫的:
我也露出了一抹淺淺的微笑,推開小店的門,一出門就與陽光撞了個滿懷。
整篇作文寫得含蓄雋永,以“心痕”暗示內(nèi)心的情感波瀾,文章的結(jié)尾以“陽光”象征內(nèi)心渴望的光明和希望,象征眼前的景象所賜予的力量和勇氣,結(jié)尾之處又是情景交融,讀來余味無窮。
我們發(fā)現(xiàn),大部分的高分作文中除了運用議論、抒情或者描寫手法“卒章顯志”外,就是“首尾呼應”,或者是“揭示道理,引人深思”了。當然,也有“含蓄委婉”的,不過,這種形式的結(jié)尾雖然可能有創(chuàng)意,充滿想象的空間,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但也可能會有一定的“風險”,容易造成評卷老師的“誤解”或“誤判”。
三、細節(jié)生動,聯(lián)想合理
考場作文,如果寫記敘文,一定要充分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的能力,提煉更多鮮活、具體的細節(jié),靈活運用多種表達方式,才能以情感人;如果寫議論文,就要論據(jù)充足,論證方法多樣,才能以理服人。
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中老父親“爬月臺買橘子”的細節(jié)描寫,蘇軾散文《記承天寺夜游》的環(huán)境描寫,雖然字數(shù)不多,但詳略得當,細微之處讓人如臨其境,感同身受。下面,我們來比較一下考場作文中選取的兩段文字:
初中生活是浸在苦澀中的。功課很多,學業(yè)繁重,壓力無形中加在我的身上……隱約間,覺得生活就是緊張,繁忙,甚至是痛苦。
初中生活是痛苦的?!爱敗敗笨蛷d里的大鐘整整響了十下。而我,正俯身在桌前,眼皮正在打著架。為何?只因那作業(yè)太多。我不禁嘆道:“初中生活咋就這么苦?。 睙o奈,為了不被老師批評,為了期末考試能考好,為了暑假的快樂生活,為了……我只好縱身跳入題海,繼續(xù)我的題海求生記。好不容易做完了作業(yè),剛想躺上我那最親愛的大床時,大事不妙:今天的文言文還沒有背呢!
同樣是寫初中學習生活的“苦樂年華”,但第一段文字顯得抽象籠統(tǒng),陳述性、概述性的語言較多,缺少感染力;第二段文字則將細節(jié)處描寫得生動具體,突出了事件的現(xiàn)場感,感染力強,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在應考的議論文中,有些學生喜歡用抒情或者議論的語言表達觀點,沒有運用充足的事實材料或者理論材料論證觀點;或者,堆砌了一些無關緊要的材料,使論點和論據(jù)完全脫節(jié)。
2014年廣東省中考有一篇應考作文《自信,是我致勝的魔杖》中這樣寫到:
自信是我致勝的魔杖。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將會發(fā)生的事情,當人們對某事“有絕對把握”而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時,這也許就是他們失敗的開始。歷史上有多少闖過大風大浪的偉人,在小河溝里翻了船。關羽勇不勇?兵敗麥城成為千古憾事;拿破侖強不強?滑鐵盧一戰(zhàn)粉碎了他的帝國美夢。
高爾基說:一個人即使再偉大,可歸根結(jié)蒂還是渺小的。不要因為自己在某方面有很強的優(yōu)勢就提前將勝利的勛章掛在胸前。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歷史只以最后的結(jié)果作為評價的唯一準繩,而實力、名譽都只是歷史的塵埃,最終會被事實的颶風所吹散。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寫應考的議論文,同樣需要關注“細節(jié)”,即論據(jù)要充實具體、典型、豐富多樣,富有說服力。同時,論證方法也要豐富多彩,靈活多樣。
四、語言細膩,準確生動
文章是語言的藝術,沒有準確生動、豐富多彩的語言,文章就會枯燥無味,甚至還會錯誤百出。注重語言的推敲錘煉,才能使考生的作文在中高考中出奇制勝。
2016年廣東省中考作文題是《我真想 》,有一篇高分作文《我真想讓母愛長留》,一開筆就以精彩生動的語言取勝:
母愛深明大義、柔中有剛。當你啼哭于襁褓時,母愛是溫馨的懷抱,當你呀呀學語時,母愛是耐心的教導;當你遠行時,母愛是聲聲的嗚咽;當你病臥在床時,母愛是布滿血絲的雙眼;當你沾染惡習時,母愛是苦口婆心地勸勉;當你如履薄冰而屢教不改時,母愛是撒在你傷口上疼在她心上的那把鹽……
作者運用了排比、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地再現(xiàn)了生活中對于母愛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具體而生動,同時,用詞準確、形象,語句流暢而飽含真情實感,表現(xiàn)了母愛“深明大義、柔中有剛”的特點,表達了對母愛的贊美與感激之情。
另一篇高分作文《我真想成為你》,全文巧妙地引用或化用古詩詞表情達意,文采斐然,字里行間情景交融,意境優(yōu)美。這里擇其一段文字,我們便可領略其語言表達的功底:
歷史的長河淘不盡千古英雄,時間的長風吹不老英雄的容顏……
這里顯然是化用了“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古詩詞名句;文中還恰當引用了一些詩句,全文詩意盎然,意境優(yōu)美。因此,優(yōu)秀的作文,只有善于運用細膩的語言營造優(yōu)美的意境,才能有更強的感染力,容易令人產(chǎn)生共鳴。
我認為,可以讓精巧的開頭和結(jié)尾,讓生動的細節(jié)和語言,為考生的應考作文點亮一盞燈。
作者簡介:李劍平(1963— ),男,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qū)教育局教育發(fā)展中心教研室教研員,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中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