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有個習慣性的小動作,就是吐舌頭。通常這一動作會出現(xiàn)在做了錯事之后。而她做了錯事通常會先掖著瞞著,如打碎了糖罐子,就悄悄把碎片掃一掃,剩糖撮一撮,換個一模一樣的罐子裝了原樣擺著。直到你問她:糖為什么突然少了半罐子?她就吐吐舌頭,笑瞇瞇地坦白。
金魚死后,魚缸一直空在那里,空了很久。有一天卻發(fā)現(xiàn)魚缸有些不對勁兒,似乎縮小了許多,端起來左看右看,沒錯,是瘦了兩三寸。逮住外婆一問,果然,是她老人家打碎后又悄悄去市場買回一個。大約是原樣大小的有些貴了,便買了小一號的,還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呢。當然,被揭穿后,也只吐了一下舌頭而已。
吐舌頭的外婆,飛快地把舌頭吐一下,“對不起”和“氣死你”兩種意味水乳交融。而且又吐得那么快,一轉眼就神情如故,該干什么干什么去了,休想讓她為做錯的事情多愧疚一絲一毫。
(節(jié)選自李娟《我的阿勒泰》,題目為編者加)
寫法點撥
外婆身上有許多特征,作者卻只抓外婆的一個習慣來寫——做錯事的時候愛吐舌頭。從一個小小的動作,就能看出外婆開朗活潑的個性,就像一個老頑童。作者還舉了兩個小事例來印證外婆的這一特征。摔碎糖罐、魚缸后悄悄地換一個,被家人發(fā)現(xiàn)后,只吐了一下舌頭,但是不會愧疚一絲一毫。如此,外婆的調皮形象便躍然紙上。由此可見,寫人不一定要將一個人的外貌、性格、興趣愛好都寫出來,一個眼神,一個動作,甚至一句話都能反映出整個人的精神風貌。
小練筆
同學們,你們也可以像選文一樣,抓住某一特點來寫寫你身邊一個熟悉的人,比如爸爸說話的聲音高,媽媽愛網(wǎng)購,爺爺喜歡講過去的經(jīng)歷,奶奶愛干凈等,選出他們最具特色的動作或神態(tài)、語言進行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