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燮鈞
當柳宗元聽到王叔文(唐順宗時期政治家,永貞革新的推動者)被處死的消息時,心頭一驚。他知道,他的頭頂依舊懸著利劍。
人生真是無常啊。雖然過去一年了,但回想身在中樞推行革新的那一幕,還是熱辣辣的。他不知道后世會怎樣評價他們這八個月的努力。但他自思,上可以對天,下可以對地;而對于人事,此一時彼一時,人多口雜,免不了會有各種各樣的看法。
當時,德宗駕崩,順宗登基。只可惜順宗身體差了些,早在未登基前就得了中風(fēng)。因此,朝臣們議論紛紛,有的主張應(yīng)該按照順序由太子、即順宗登基;有的竟主張?zhí)^太子,直接讓太孫李純(即后來的憲宗)即位。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王叔文力排眾議,把順宗扶上大位—他侍讀東宮,是太子的心腹。這樣,李純他們自然不會看好王叔文。
順宗是主張革新,支持王叔文、柳宗元和劉禹錫等人的??吹酱筇迫毡∥魃?,順宗不能說沒有奮力一搏的雄心,畢竟,他們李家祖宗當年可是四海尊稱的“天可汗”??!所以,他即位后,王叔文他們干勁十足。
柳宗元是在任監(jiān)察御史時與王叔文相識相知的。
作為革新事業(yè)的主心骨,王叔文看中了柳宗元和劉禹錫,認為他們都是宰相之才。于是,柳宗元被提升為禮部員外郎,劉禹錫則參與了對財政的管理,雙雙成為革新集團的核心成員。他們的革新很快取得了一定成效。之前有一伙叫作“五坊小兒”的宦官到處擾民,鬧得長安城烏煙瘴氣。所謂“五坊”指雕坊、鶻坊、鷂坊、鷹坊、狗坊,單看這名目就知道都是些什么貨色了?,F(xiàn)在,革新派把他們給廢了,老百姓沒有一個不拍手稱快的。當時的京兆尹是個民憤極大的酷吏,順宗順從民意,把他革職貶逐,大家高興得像過年似的。許多人拾了磚頭石子,候京兆尹出衙,想讓他吃點兒苦頭、給自己出口惡氣,京兆尹知道后只得偷偷從小路溜走了。
一道道詔書發(fā)出去,一條條律令不斷頒布,革新事業(yè)蒸蒸日上,柳宗元也與有榮焉。在守舊派看來,他們是飛揚跋扈,胡作非為,恨得牙齒咯咯響;可是,柳宗元是多么希望革除弊政,中興大唐啊。自己親自參與了這樣偉大的事業(yè),能不令人振奮嗎?
這一年,柳宗元32歲。這是他人生的頂峰—他過早地走到了他人生的頂峰。
他不知道,形勢正在起變化。也許,他們太輕敵了;也許,他們太性急了,所謂欲速則不達;也許,一切的革新都得有實力做后盾,手中要有軍權(quán)才好,但是他們在軍隊中無法取得主動權(quán),因為諸將并不聽他們的。最致命的是,順宗身患疾病,心有余而力不足。這也為守舊派提供了借口。終于,當年七月,李純監(jiān)國,八月登上了帝位。當即,王叔文被貶渝州(今重慶),革新事業(yè)就這樣夭折了。
九月,柳宗元被貶為邵州(今湖南邵陽)刺史,還未到任,中途被加貶為永州(今湖南永州)司馬。同時被貶的還有劉禹錫等七人,他們也同樣被趕到很遠的地方去任司馬,史稱“八司馬事件”。
有誰能承受從巔峰突然跌落谷底的陣痛呢?柳宗元過汨羅江的時候,想起了同樣遭放逐的屈原。他特意到江邊,憑吊了千年前的同路人。在那一刻,他覺得屈原就是自己,自己就是屈原。可如今,香草在哪里,美人又在哪里呢?
其實,這一切歷史上都寫得明明白白,當初既然選擇了順宗,那就別指望他的兒子李純了。連父子都是冤家,就更不必說君臣了—太上皇順宗又何嘗不是另一個逐臣呢?
剛到永州那會兒,柳宗元總是心驚肉跳,感覺這事還沒完。自己是戴罪之人,名義上是司馬,可實際上只是一個編外人員而已,一無官舍,二無事權(quán)—真的,比軟禁好不了多少。但是事情既然到了這種地步,也只能既來之則安之。
慢慢地,他有些鎮(zhèn)定下來了??墒牵蝗粋鱽砹送跏逦谋粴⒌南?,一下子又驚起了他的噩夢。他總覺得朝廷的密旨什么時候就會到來,專來取他的項上人頭。他冷汗直冒,不知道怎樣自處。也許,王叔文的下場就是自己的下場……他無處可逃,那么只能相忘于江湖了。
永州是個荒蠻的地方,也無處可去。也罷,就隨便走走吧。人在行走中,才有存在感。
柳宗元和幾個隨從就這樣毫無目的地四處閑逛,到一個地方,就囫圇在草地上一坐,一口一口地喝悶酒;喝醉了,幾個人你靠著我,我靠著你,倒頭就睡。心里想什么,就做什么夢。夢醒了,就起來,往回走。
有一次,他們坐在一間亭上,向遠處望去,發(fā)現(xiàn)有一座山非常高,很是與眾不同,就決定前去一探。一路上,過湘江,涉染溪,斫山開路,奮力攀緣而上,到達山頂,他們叉開雙腿,席地而坐,頓覺心胸為之一開。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工部(杜甫)果然說得不錯。站在這樣的山頂,才知自己是多么出類拔萃。昔者,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今天,我身在高處,不正需要汲天地之精華,養(yǎng)浩然之氣,從而走出愁城嗎?
他在大自然的清明之氣中找到了幾許慰藉,幾絲期許。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自己的特立獨行,就像這座山一樣,不正需要有所堅守嗎?
但是,這一切畢竟不能改善他的處境,靜下來的時候,他依然會感到心痛。
被貶永州,虎落平陽,“草中貍鼠足為患,一夕十顧驚且傷”,讓人倍感心酸?!暗盖迳虖?fù)為假,拔去萬累云間翔”,柳宗元發(fā)出了這樣的吶喊。然而,何處去借秋風(fēng)重翔清空呢?自己不是投機逢迎之徒,又何來援手呢?也許,此生真要老死于永州了……
于是,他在染溪邊買了一塊地,安家落戶。在這個賢愚顛倒的時代,他已不指望咸魚翻身。他總覺得自己太傻,可是又聰明不起來。也好,柳宗元索性把染溪改稱愚溪,把愚溪邊上的小丘改稱為愚丘,把泉、溝、池、堂、亭、島一概名之曰“愚”,算是徹底傻到頭了。
他寫了好些詩文,愚字不離口。人有一張嘴,一支筆,總得喊幾聲吧,難道讓自己的生命就這樣無聲無息地老去嗎?
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冬日,他走出愚堂,但見遠山近水,一片凄迷,四周沉寂無聲,沒有一個人影。他獨立風(fēng)雪中,只覺得寒氣襲人。忽然,遠處的一條小船映入他的眼簾。那條船上,有個人披蓑戴笠,在船頭垂釣,像一尊雪白的雕塑。“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冰天雪地中,漁夫傲然獨坐于孤舟之上。
柳宗元凝視了很久,感覺那漁夫不就是自己嗎?可是,我在釣什么呢?也許,我已無所可釣……但是,一個有才能有抱負的人在這漫天皆雪的寒山白水間不釣而釣,不就是對這個世界的最強烈抗議嗎?
就在柳宗元幾乎絕望的時候,朝廷忽然召他入京。這不由得讓他感慨萬千。“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歸人。詔書許逐陽和至,驛路開花處處新?!?/p>
可是,他高興得太早了—二月到長安,三月即被貶柳州(今廣西柳州)。這不啻當頭一棒,打醒夢中人!而同時被召來的劉禹錫也最終被貶連州(今屬廣東清遠)。
他們兩人一路同行。當初一同革新,如今又一同被召一同被貶,可謂生死之交了。但到衡陽的時候,也不得不分手,“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真不知從何說起啊!
柳宗元在這伏波故道上,與劉禹錫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又慢慢地分開。他望著劉禹錫漸漸遠去的背影,不由黯然神傷。柳州之行,想來又是一次“獨釣寒江雪”了。盡管那孤獨的滋味實在是難挨,可是,他為朝政的革新奮發(fā)過,此時也是不后悔的……
編 輯/葡 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