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剛
引言為什么是卡通一代
所謂“卡通一代”,其名稱最早出于美術界,具體說來,“卡通一代”這個說法是廣州美院藝術家黃一瀚1992年提出的,按照現(xiàn)在的回顧,當時,這個概念指的是生于七八十年代,具有生存平面化,卡通玩偶化、中性化,網(wǎng)絡數(shù)字化等特征的一代年輕人,而不是簡單的卡通畫作者。
事實上,“卡通一代”很快地成為了中國大城市里長大的這一代人的代名詞,并被中國的新新人類所認同。在價值觀與日常表現(xiàn)的許多方面,生活在北京、深圳、上海、廣州、重慶、成都等大城市的卡通一代,與香港、東京的新世代沒有什么不同,而網(wǎng)絡巨大的傳播能力,亦將相似的價值觀與生活經(jīng)驗,迅速推至中國城鄉(xiāng)各地的每一個角落。
時至今日,卡通一代藝術業(yè)已成為藝術界令人矚目的景觀,卡通一代的價值取向、生活風尚亦隨之而彰顯——這很大原因在于卡通文化的日漸主流,以及卡通一代在社會生活中的逐漸上位。此時,研究這個日漸壯大的團體書寫狀態(tài),便成為頗為緊要的一件事情了。
如果忽略以上所述的重要事實,在中學以及高校的書法教育中,僅僅因循以往的教學思路與方法,必然會陷入刻舟求劍般的誤區(qū)之中。時移世易,更加深入與準確的把握住當下年輕一代的書寫生態(tài),對于書法教育者具有至為重要的意義。
本文所研究的卡通一代,主要限定在九十年代后出生的青少年。
一、工具與輕重
“唯筆軟則奇怪生焉”,傳統(tǒng)書寫的諸多技巧,皆有賴于毛筆的造型特點及特殊材質,從毛筆到鋼筆的變化,是書法史上的一個大事件。以此為分水嶺,傳統(tǒng)筆法以及墨法中豐富的變化,與日常書寫開始遠隔山岳。
此次變化及其影響,眾所周知,無需再論。
我這里想要說的是,工具的變化并未就此打?。簭木攀甏_始,簽字筆與中性筆異軍突起,開始大面積搶占鋼筆的地盤;九十年代末,電腦與手機星火燎原,日漸進入千家萬戶。這兩個變化,造成書寫狀態(tài)的進一步變化。
一般而言,鋼筆筆尖粗細的的范圍大致在0.18mm到0.86mm之間,據(jù)其粗細,可以適應日常不同需求及個人偏好。運用最廣泛的筆尖大致在0.5mm左右,這個尺寸的筆尖,加上墨水一定程度的流注與擴散,更由于寫字者手勢的輕重、緩疾、轉折、點頓或重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模擬毛筆書寫的某些特質,能夠體現(xiàn)出線條的疏密、濃淡、凝重、飄逸等各不相同的表現(xiàn)特點。此外,鋼筆的筆尖不僅有垂直的標準尖,還有能產(chǎn)生更大范圍粗細變化的偏斜尖,偏斜尖的鋼筆即所謂美工筆。鋼筆尖的這個表現(xiàn)力范圍,雖然遠遠不能與毛筆相提并論,卻已經(jīng)能夠提供相當?shù)臅鴮憳啡ぁ@正是八九十年代鋼筆書法大行其道的一個重要物質基礎。
與鋼筆相比,簽字筆與中性筆的筆頭更加小而圓,因此,其書寫痕跡便更為細而均勻。盡管簽字筆通常的筆尖尺寸也大概處于0.3-0.5mm之間,在數(shù)值上與常見的鋼筆筆尖尺寸類似,但從放大的圖像我們可以看到,由于其筆尖僅為一圓球,且圓球被鑲嵌在十分堅硬的金屬圓柱之中,這種嚴格的限制使得簽字筆和中性筆筆尖的變化幅度與鋼筆相比,更為微小。
在這種情況之下,鋼筆書寫中尚能保留的頓挫輕重變化動作,在用簽字筆中性筆書寫時效果便大打折扣。
70后及之前的中國人,因為普遍性具備鋼筆書寫的長期習慣經(jīng)驗,因此,即使在今天變換工具之后,依然在書寫中保留鋼筆書寫的動作定型,然而,卡通一代的成長歷程,恰逢簽字筆中性筆大面積取代鋼筆地位之時,因此,這一工具的細微變化,使得卡通一代書寫動作中,頓挫輕重的變化大為減弱。下圖為筆者在大一學生中隨機抽取一個班級共38位同學作為樣本,要求被測試者用日常書寫的習慣寫下姓名及“卡通書寫”四個字。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如下特點:其一,受試者用筆普遍偏輕,多數(shù)人運筆過程中起落行幾乎平均用力,而用筆偏重及明顯提按頓挫的只有三四人;其二,大量被測試者在書寫過程中,努力將字寫成一個個標準的矩形。這種現(xiàn)象的變化,就自然引入下一個問題。
二、字體與結構
傳統(tǒng)技法訓練的淡出是學校教育里普遍的現(xiàn)象。盡管少量中小學開設了為時甚短的毛筆書法課,但亦多為其它科目(主要是語文和美術)的老師兼任,其教學水平大多業(yè)余。
書法課程的邊緣化,傳統(tǒng)技法訓練的缺失,不僅使得學生對傳統(tǒng)筆墨技巧近于無知,也讓學生的傳統(tǒng)書法圖像儲存近于空白。此時,在學生逐步規(guī)范自己書寫筆跡的過程中(此過程或自覺,或被動),閱讀環(huán)境中的印刷字體、電腦字體便成為一個重要的視覺范本。已經(jīng)有學者注意到,黑體字對日常書寫的不自覺影響,其實,不僅學生非常自然地以課本的印刷字體為模仿對象,甚至在一些學校,教師主動選擇黑體字作為訓練學生書寫能力訓練的參照。
一個即成的重要現(xiàn)實是,盡管報紙書籍上,宋體字運用依然最為廣泛,但放到整個生活大環(huán)境來考察,黑體字業(yè)已成日常生活中最為重要的字體視覺景觀——這一點只需要隨意考察一下身邊的大街小巷,便會發(fā)現(xiàn)店鋪招牌、海報、廣告上,黑體字至少已占半壁江山。不自覺模仿加上主動學習,印刷與電腦字體的影響于是日益深遠。因此,盡管有書家大聲疾呼回歸傳統(tǒng)范本,或痛數(shù)以黑體字進行書寫訓練的種種弊端,但是學校教育并非唯書法之馬首是瞻,方便、規(guī)范、迅捷、易于管理,方是王道。如果說明代人尚稱宋體字為“匠體字”,那黑體字的更將“匠氣”變化成冰冷整齊的工業(yè)感:它幾乎抹掉手書體人為印跡及造字淵源,沒有手書起始和收筆,以幾何學方式確立漢字基本結構。
因此之故,卡通一代的書寫偏好與黑體字的盛行關系極為緊密。而這一特點,正是書法工作者所極為不滿的。據(jù)筆者抽樣調(diào)查,在小學生的日常書寫中,印刷字體的影響尤為明顯。如圖為小學四年級一個班級所作抽樣。
三、卡通與賣萌
卡通畫與娃娃體的普遍化,另一種書畫關系的表現(xiàn)。
除了黑體字大行其道之外,我們尚可發(fā)現(xiàn)其它兩種日益流行,亦對卡通一代日常書寫造成很大影響的字體:幼圓體與娃娃體。
從造型構成形式來分析,幼圓體脫胎于黑體,整體上保留了黑體的方整大體外型,筆畫亦為粗細均勻不變,但在轉折處化黑體的方截為圓轉,且筆畫更粗,因此視覺效果上較之黑體,顯得輕松稚氣。
娃娃體則與日式卡通漫畫風格有非常密切的視覺關聯(lián)l眭。在許多卡通漫畫中可以看到這種字體。以高木直子的漫畫為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文字與繪畫線條上的同質性,也就是說,娃娃體輕松且無輕重頓挫感的線條與松散的結體方式,幾乎可以看作是漫畫的文字化表現(xiàn)。
整體來看,卡通一代的日常書寫之中,黑體以及幼圓體、娃娃體的影響一目了然。其中,在偏愛卡通漫畫閱讀的人群,比如藝術生中,以娃娃體書寫的人數(shù)為數(shù)頗多。如圖是筆者委托藝術班教師所做抽樣調(diào)查中的幾個典型例子:
接下來還有一個可以探究的有意思的問題是,書寫筆法的成熟化歷程之變化。所謂成熟化,本文中指的是青少年在書寫實踐中,熟悉基本筆畫及結體之后,書寫的筆跡自覺或不自覺地增強連帶以及簡化,即趨于行書化表現(xiàn),這種成熟化進程乃是技巧熟練速度增快后的自然結果。頗耐人尋味的是,這一順理成章的成熟化歷程,在卡通一代的書寫中,大范圍的弱化了。從被調(diào)查大學生的日常書跡來看,較多保留了一筆一劃的書寫特征,與對比調(diào)查對象的中小學生筆跡相類似。
除了文前所述的印刷、電腦字體影響之外,筆者認為,卡通一代書寫中“幼稚”特征的長期保持,還與卡通一代中普遍存在的“不愿長大”心理有密切關系。
四、轉化與可能
在傳統(tǒng)書法技巧甚至書寫本身亦日漸式微的整體背景下,書法工作者很容易產(chǎn)生面對卡通一代與傳統(tǒng)書法間隔閡的失望之情,所謂“古調(diào)雖自愛,今人多不彈”。這種文化失落感的產(chǎn)生情有可原,絕對無可厚非,然后僅僅感嘆世風不古并非解決之道。
問題的關鍵在于,世易時移的必然性。有意思的是,即便面對已然大規(guī)模變易的書寫大環(huán)境,我們依然可以找到保持傳統(tǒng)書寫傳承與光榮的有效途徑,當然,這必然要建立在新的基點之上。
首先可以發(fā)現(xiàn)的基點是卡通一代的視覺敏感性。
如今是個圖像無所不在的時代,我們生活的周圍,業(yè)已充斥無數(shù)的圖像。印刷業(yè)的發(fā)達,報紙雜志等媒體數(shù)量激增,彩圖更多;電影、電視、錄像、網(wǎng)絡中的圖像、視頻等就更多了。這在以前科技落后時期是不可想象的。圖像社會或視覺文化時代的來臨,已經(jīng)成為當今一種主導性的、全面覆蓋性的文化景觀,以及全球化時代一個極為重要的學術理論熱點。
卡通一代的成長環(huán)境,正是這個前所未有的圖像時代。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處理文字語言與處理圖像分屬大腦中迥然不同的兩個區(qū)域:理解數(shù)學和語言的腦細胞集中在左半球;發(fā)揮情感、欣賞藝術的腦細胞集中在右半球。右半腦發(fā)達的人在知覺和想像力方面更加突出;而且知覺、空間感和把握全局的能力都有可能更強,在各種動作上相對更敏捷。
即便從用進廢退的角度出發(fā),也非常容易理解,卡通一代的圖像信息的把握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與前代人相比,尤為凸顯——這個特點,亦可在卡通一代與年長藝術家的圖像語言里得到驗證。當然這并非意味著卡通一代的圖像創(chuàng)造一定勝于前代藝術家,因為這畢竟是個十分復雜的問題,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即,在把握與展示圖像的豐富性的能力上,卡通一代藝術家體現(xiàn)出一種前所未有的輕松。
值得重視的是,在卡通一代中,這種視覺敏感性并不局限于藝術家里,而是廣泛地存在于卡通一代整個群體里??ㄍㄒ淮鷮D像與圖形形狀與含義的敏感,正好可以成為傳統(tǒng)書法訓練向當代轉型的一個著力點。書法本身的形式表現(xiàn),盡管向來是歷代書家所津津樂道的,但在傳統(tǒng)訓練中,形式感的發(fā)掘與培育并沒有受到特別的重視??梢哉f,在傳統(tǒng)的視覺環(huán)境中,練習者可以輕易地被書法形式的種種體現(xiàn)所吸引,從而樂而忘返,進入語境,而當代的泛濫圖像,已經(jīng)使人不容易沉入含蓄蘊藉的境界,但如果借助強力直接的圖形訓練,亦可柳暗花明,將受訓練者導向更加精微細致的傳統(tǒng)美感。
保有如此信念,還可以從卡通一代對字體的熱衷態(tài)度得到支持??ㄍㄒ淮毡闃酚谡宫F(xiàn)自我個性,而這種展示會表現(xiàn)在生活的諸多細節(jié)之中一一諸如服裝、發(fā)型、乃至qq和手機里的字體。不少年輕人會頗費周章為qq選擇一款“酷炫帥氣”的字體,甚至通過電腦或下載軟件來更改手機里的自帶字體。筆者曾見過一個非常有趣的細節(jié):一個根本與書法無涉的年輕人把自己手機里的字體調(diào)成了小篆。
字體設計師的大量出現(xiàn),很大程度上對應著手寫劇減的視覺環(huán)境下,年輕一代對字體運用求新求美的普遍需求。
五、遠景與愿景
無論從理想或是從現(xiàn)實來看,書法并不會真正地從我們的日常生活徹底消失,盡管,我們離日常書寫的理想狀態(tài)越來越遠,但書法依然頑強地依賴廣大的群眾基礎以及學校教育而存在。這是令人樂觀的事實。
然而,一旦我們忽視了整體視覺環(huán)境與書寫環(huán)境的巨變,一成不變的沿用以往的書法教學方法,必定會嚴重障礙教學雙方的有效溝通,進而減低教與學的效率,事關重大。
因此之故,準確地把握當下的狀況,對于教學雙方,都是非同小可的重要一環(huán),更進一步來說,做好這一點,對于書法生態(tài)的有機生長,亦關系密切。書法的延續(xù),依賴于當下的每一個教育者與學習者對于時代與自身的認知與把握。
對于卡通文化的必要重視,才能讓我們更清晰的看清卡通一代的視覺與文化環(huán)境一一在這種業(yè)已成為事實的前提之下,我們通過不帶偏頗的分析,可以看到盡管傳統(tǒng)書法的生長環(huán)境受到巨大的沖擊,然而,卡通一代對于圖形形象的空前敏感,以及文字字體的興趣與主動追求,足以成為我們每一個書法工作者尋找因材施教之路的重要參考依據(jù)。
如此看來,樂觀的消息是,即便傳統(tǒng)書法生態(tài)環(huán)境劇變,由于書法本身所具備的豐富面向,我們只要不執(zhí)著于一成不變的理路,就始終可以找到書法技巧訓練和鑒賞力培養(yǎng)的有效途徑。因此,當我們面對書寫能力大大下降的卡通一代時,可以意識到,這并不會是書寫乃至書法的終結,而是蘊含著富有生機的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