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婷
(忻州師范學院,山西 忻州 034000)
維尼亞夫斯基《隨想曲與現(xiàn)代練習曲Op.10》運弓技巧分析與演繹
劉 婷
(忻州師范學院,山西 忻州 034000)
對于練習曲而言,掌握演奏技巧是表述其音樂性的前提條件。維尼亞夫斯基的作品因它高超的技巧性得到許多音樂演奏家的青睞,俄羅斯小提琴家馬克西姆·文格洛夫,杰出小提琴家海菲茲和李傳韻等演奏家都在不同的音樂會上演奏維尼亞夫斯基的作品來展現(xiàn)演奏者自身的演奏技巧。演奏技巧的運用主要集中在左右手與兩條手臂的配合。筆者對于右手運弓技巧進行詳盡地舉例分析,希望對學習者之后的練習提供幫助。
運弓技巧;維尼亞夫斯基;《隨想曲與現(xiàn)代練習曲Op.10》
維尼亞夫斯基(H.Wieniawski,1835-1880),19世紀著名的波蘭小提琴家與作曲家,其父親是一位受過訓練的鋼琴演奏者。維尼亞夫斯基不僅在演奏上技藝卓絕,在創(chuàng)作上也是獨樹一幟。他的《隨想曲與現(xiàn)代練習曲》(0p.10)(下面簡稱《維Op.10》)一直被公認為是攀登演奏藝術高峰的經(jīng)典教材,是無數(shù)演奏家成功之路上無可替代的教材之一。維尼亞夫斯基《隨想曲與現(xiàn)代練習曲》(下面簡稱《維Op.10》)中涉及了小提琴眾多較難的演奏技巧,個別曲目被選入全國各地小提琴考級的練習曲目。
小提琴演奏技巧中各種不同弓法是根據(jù)樂曲音樂表現(xiàn)的需要合理安排的,在學習時應當將技巧的基本要領與演奏者自身的情感表達方式相結(jié)合運用右手運弓技巧。右手運弓技巧包括拋弓、跳弓、連頓弓等等,筆者將通過對《維Op.10》十首練習曲中具有代表性的右手運弓技巧練習進行分類研究,從而為之后的學習與演奏其它練習曲與樂曲提供幫助。
(一)拋弓
拋弓是由帕格尼尼發(fā)明的弓法,又稱之為琶音跳弓,常常是指用連跳弓演奏分解和弦的運弓技巧。運用拋弓的方法進行拉奏可以使樂曲演奏效果更富有活力。運用拋弓技巧時應注意整首練習曲均運用上半弓演奏,依靠弓桿弓段的自然彈性,在演奏時食指稍加點壓力用來調(diào)整音符彈跳的速度,弓要輕拋而下,拉奏音符盡量保持均勻。在《維Op.10》中第一首練習曲為拋弓練習的代表樂曲。
從第一首練習曲的譜面上筆者不難看出此曲均為十六分音符(見譜例1),樂譜中出現(xiàn)連弓三個音符,第四個音為分弓拉奏。三音拋弓之后拉奏第四個音符應當將弓段回到拋弓的出處。如果練習者不這樣做,運弓會越來越靠近弓尖的位置,發(fā)聲效果會變得飄渺且不真實。練習拋弓時應當選用富有彈性的上半弓弓段,調(diào)整弓毛的松緊度,手臂抬到適當?shù)母叨?,防止肩膀的不平衡。選擇弓子落到弦上的最佳位置,避免拉奏音符的長短不定,音量有強有弱。由于此練習曲中拋弓的音符為連弓,防止弓子下落后停止不動的現(xiàn)象是練習的重點,這要求學習者在練習時盡量保持右手以及右胳膊放松,首先應當在同一根弦上做同音練習,然后音符逐漸增加并且速度由慢到快,待技巧掌握后,再增添其余弦上的音階式連接。
譜例1
譜例1為練習曲的樂句。曲譜中圓圈所畫出的音符在分弓演奏中并沒有任何難度,而在運用了拋弓的演奏技巧之后增加了許多演奏難度。拋弓中運用同弦演奏相對比較容易掌握,而圓圈中兩個音符分別在D弦與A弦上進行。出現(xiàn)越弦的演奏首先應當按照和弦演奏的方式,注重同步落指,從慢到快避免左右手不同步。注重拋弓技巧的同時需防止連弓換弦時容易出現(xiàn)的雜音,只有右手與大臂完美地配合,才能更為清晰地演奏此練習曲。
(二)連弓
連弓是小提琴右手演奏中較為基礎的技巧之一。音符較少的連弓對于一般學習者來說較為簡單,但音符較多且換把密集的長連弓則要求學習者具有較高水準的右手運弓技巧。在《維Op.10》中,第二首、第六首與第九首的變奏I中均出現(xiàn)音符較多的長連弓。(見譜例2)
譜例2
譜例2為第二首練習曲的樂句,調(diào)性為主調(diào)B大調(diào)。此曲為要求速度很快,演奏非常敏捷流暢的連弓炫技曲。從譜面上可以清楚的看到這一樂句由兩個長連弓構(gòu)成,第一個長連弓中有29個音符,第二個長連弓由31個音符構(gòu)成,旋律中顫音的出現(xiàn)使得準確拉奏長連弓更具有難度。
長連弓拉奏的關鍵在于合理安排拉奏時運用的弓段與弓速,避免弓段長短與弓速快慢等同對待,對應旋律音符的數(shù)量與節(jié)拍數(shù)合理運弓,在旋律走向中懂得為音符預留弓段是練習此樂句的關鍵。為了更好的掌握長連弓的運弓技巧,可以適當學習連弓訓練。先將空弦全弓均勻拉奏四拍(拍速較慢),之后依次增加拍數(shù),掌握后進行多根弦的音階練習,反復練習后方可拉奏練習曲。在拉奏時注意保持發(fā)音的平衡狀態(tài),避免應弓速變慢而使旋律失去流暢性。練習曲中旋律在四根弦上轉(zhuǎn)換頻繁,運弓時要注意平穩(wěn),以防弓速失衡與音符流暢性不好。在連弓練習中可以根據(jù)旋律走向加入一定的音樂情緒。一般情況下,音符音高越高其音樂情緒越高漲,反之則為低落。學習者在保證音符與節(jié)拍清晰準確的同時加入顫音的練習,豐富其音樂表現(xiàn)力與感情色彩。
(三)連頓弓
連頓弓(Solid Staccato)是在特殊演奏技巧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弓法。法國小提琴演奏家弗朗西斯卡蒂認為:“一個人的反應能力、肌肉組織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這幾方面很大程度上都決定了他演奏連頓弓的好壞?!睒非羞\用連續(xù)頓弓是維尼亞夫斯基主要的技術創(chuàng)作特征之一?!毒SOp.10》中第四首與第九首變奏I為連頓弓的針對性練習。
第四首練習曲為上行連頓弓的練習。在練習時應注意音符數(shù)量的變化與音程大小的跳進給連頓弓技巧帶來的難度。(見譜例3)
譜例3
譜例3為第四首練習曲的樂句。這首練習曲的連頓弓均處于上行運弓,對于練習此種技巧的方法,很多提琴家根據(jù)其演奏體會普遍認為,連頓弓練習時手臂應當處于緊張狀態(tài),食指對弓毛合理施壓使弓子貼在琴弦上,利用手指關節(jié)控制其音符節(jié)奏。筆者練習時認為弓桿稍向外傾斜,手腕輕微上抬可以幫助連頓弓的形成。練習順序可以從慢速單音開始,在動作與音色可以控制之后增加音符數(shù)量與練習速度,避免出現(xiàn)壓弦的雜音。譜例3中連頓弓為兩小節(jié)(八拍)的節(jié)奏,學習者需從弓尖開始,弓速慢且均勻,為后面的演奏留有余地。當運弓到弓根時需注意右手手指的靈活度與緊張度,以免旋律音響效果受到影響。旋律中音符均為兩個音一組的疊音,在練習時應防止兩個相同的音拉奏模糊,且音符顆粒性弱,這樣的拉奏會使連頓弓中音符的時值變長,音符數(shù)量減少,阻礙練習者準確表達樂句所要表述的音樂情緒。
第九首練習曲變奏I為快速的連頓弓練習。在練習時需注意音符時值與數(shù)量變化所需要弓段與弓速的不同。從譜面上可以看出此樂段中有上行連頓弓與下行連頓弓的右手技巧練習。(見譜例4)
譜例4
譜例4為練習曲的樂句。在此小節(jié)中存在上行連頓弓與下行連頓弓的旋律進行。在練習中,下行連頓弓比上行連頓弓要更為困難,上行連頓弓的學習方法在第四首練習曲中已經(jīng)進行詮釋,下行連頓弓的練習方法基本與上行連頓弓練習方法相同,但需要在右手持弓放松的前提下注意手腕下拖動作的力度與感受,手腕相對于上行連頓弓時稍向下壓,弓桿稍向內(nèi)傾斜。上下行連頓弓結(jié)合練習并伴隨著音符數(shù)量時值的變化是這首練習曲變奏I中的難點。對于此處應當進行放慢分塊練習,使得學習者準確地掌握其技巧。
維尼亞夫斯基發(fā)展了一種由上臂顫抖的肌肉運動來制的動力的、神經(jīng)質(zhì)的手臂斷奏法。偉大小提琴大師海菲茲對連頓弓這一技巧有著無人超越的魅力,使得這一技巧所表現(xiàn)出來的活力吸引不少小提琴學習者的學習,而對于學習連頓弓的右手技巧,頻繁與長時間的練習并不是掌握其方法的必經(jīng)之路,相反,長時間的練習有時會使學習者右手僵硬,更不利于掌握此種技巧。也許這也是連頓弓的另一種魅力吧!
練習曲之所以作為小提琴演奏的基礎訓練內(nèi)容,原因在于其曲目對小提琴演奏中技巧性與音樂性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練習。在《維Op.10》中,豐富的左右手技巧使得其練習曲經(jīng)過幾百年來仍被公認為科學的訓練教材。筆者通過對《維Op.10》右手運弓中拋弓、長連弓、連頓弓三個方面練習方法的分析總結(jié),希望對學習者之后的練習提供幫助。
J657
A
劉婷(1989—),女,西省太原市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提琴表演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