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翠娟
強對學校食品安全常態(tài)化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加強對學生食堂的管理,還應該對學生進行關于食品安全的宣傳工作,并開展不同形式的食品安全教育工作。筆者針對學校食品安全常態(tài)化管理機制的構建開展了不同形式的探索。
學校食品安全中的問題
學生的消費心理急切。學生普遍都比較喜歡吃零食,而在購買零食的過程中學生的辨別能力通常比較差。學校門口一些小販的叫賣聲,卻并沒有人來加強管理,很多“三無產品”就這樣被學生購買下來,這對學生的飲食安全管理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學校食堂的管理不規(guī)范。很多食堂的從業(yè)人員都是農民工。他們并沒有接受過完善的培訓,他們的食品安全意識就比較淡薄。這種情況的出現,主要是學校的相關管理部門對學校食堂的管理力度不夠,使得很多工作人員存在一種僥幸心理,認為沒有健康證也能夠正常上崗,這都對學校食品安全的管理工作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所以,為了提高學校的食品安全程度,需要加強對學校食堂的安全管理,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學校的食品安全水平。
學校食物中毒現象頻發(fā)。盡管近年來各級衛(wèi)生部門和學校加強了對學校的食品安全管理,但是學校視頻物中毒的現象依然頻發(fā)。學校中毒現象的發(fā)生,主要是因為學校食堂的衛(wèi)生條間不過關。很多食堂工作人員并沒有在工作期間,佩戴無菌口罩,這就有可能會造成嚴重的食物污染現象,對學生的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與此同時,學校會經常組織學生出去春游,并在外面就餐。在這個過程中,學校并不能對校外的環(huán)境進行控制,就使得學生的食品安全存在著嚴重的風險,不利于對學校食品安全常態(tài)化的管理。此外,家長對學生的飲食情況的不重視,也是學生食物中毒現象頻發(fā)的重要原因。所以,廣大家長應該加強對學校食品安全的管理,構建完善的食品安全制度。
學校食品常態(tài)化管理機制的構建
明確常態(tài)化管理內容。在構建學校食品安全常態(tài)化管理機制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對食品安全常態(tài)化的內容進行明確。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分成幾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學校食堂內部的監(jiān)督和管理需要常態(tài)化,每天定期對食堂的原材料進行檢查,避免食物中毒現象發(fā)生。并針對食堂員工的素質水平,加強對員工的情感關心,一旦發(fā)現員工有情緒上的問題,應該及時進行疏導,并在每個星期與食堂的在崗員工溝通一次,提高員工的食品安全意識。同時,還應該讓師生的投訴變得常態(tài)化,將學生和教師的滿意程度作為食堂服務的重要標準。在每個星期準時開取意見箱中的信件,并對師生的問題進行統計,對于反映問題比較多的現象,需要合理進行改正,保證師生有一個安全的就餐環(huán)境。與此同時,還應該加強對學生的食品安全教育工作,在學校內部宣傳廣播,并定期為學生宣傳相應的安全知識,對重點內容及時進行更換,這樣就能夠讓廣大師生意識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也就加強了對學校食品安全常態(tài)化的管理。
完善學校食品安全管理機制。在對學校的食品安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應該定期進行安全模擬演練,并定時進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同時,還應該對學生和老師對食堂的滿意度進行有效的調查,學校食堂只有讓學生和老師滿意,才能夠提高其食品安全標準。在對學校食品安全常態(tài)化管理機制進行完善的過程中,還應該加強對監(jiān)督管理人員的專業(yè)知識培訓,并讓他們規(guī)范的進行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這樣就有效的提高了學校的食品安全水平,提高了員工的食品安全意識。
加強對食品安全管理的獎懲力度。為了提高學校相關部門對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應該定期對學校食堂及超市等食品行業(yè)進行調查,并對表現好的單位進行獎勵,對表現不好的單位嚴格進行查處。筆者通過對某校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進行調查,發(fā)現該校的師生對食堂和超市的安全滿意度達到了90%左右,該校在一年內也并未發(fā)生1例食品中毒事件,使得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收到了非常顯著的效果。在對未達到標準的單位進行懲罰時,應該勒令其進行停業(yè)整改,并將該企業(yè)列入學校的檔案中,若是再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將不會再讓該食品從業(yè)單位進入學校,這樣才能夠保證校內師生的飲食安全。
總之,學校的食品安全常態(tài)化管理機制的構建,已經成為現階段學校食品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問題。為了提高學校食品安全水平,學校和當地的衛(wèi)生部門應該加強監(jiān)督和管理力度,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學生加強的配合,保證學生的食品安全常態(tài)化。定期對學校食堂的安全問題進行查處,避免對學生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