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梅,廣州市天河區(qū)龍口西小學特級教師。2008年度獲得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試驗區(qū)綜合實踐活動“優(yōu)秀指導教師”稱號;2012年被評為廣東省中小學名師工作室主持人之后,成立了廣州市第一個綜合實踐學科的省級工作室;2016年被評為廣東省第九批特級教師(綜合實踐)。所主持的課題研究成果曾獲廣東省第八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出版著作:《為高級思維能力而教——提升教師課程建設能力》《寒梅堪憶》《小學語文閱讀高級思維能力訓練手冊(高年段)》《鳶尾花(IRIS)綜合課程》《杏壇尋夢——特級教師成長記》。
一、執(zhí)著修行
江梅老師對外分享個人專業(yè)成長經驗時,發(fā)言的標題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修行》。她師專所習專業(yè)為英文,1990年畢業(yè)后做了中學英語老師。1998年調入廣州,在小學教過英語、思品、語文、綜合實踐……小學老師常被人稱為“萬金油”,易滋生“渾身是刀,無一把鋒利”的平庸。江梅老師卻能在干一行愛一行的基礎上,心懷教育理想,刻苦鉆研,沉靜踏上綜合實踐的專業(yè)成長之路——
江梅:1990年,風華正茂的我?guī)煂.厴I(yè),申請分配回父母所在的城市,在一間較偏遠的鎮(zhèn)辦中學做了一名英語教師。爾后,輾轉調動了兩次,學校離家越來越近。第三次調動,卻無可奈何地遠了幾百公里,因為我來到了廣州,還被告知只能教小學生。
站在2005年的時間點上回望之前十五載的生命歷程,恰如我在《時光》一詩中所述:時光允許我將它揮霍/允許我一無所有/允許我一錯再錯……我過著“冬眠”式的教育生活,安享了十五年的云淡風輕、平和庸常。個人教育生涯的畫布上,似乎未曾著墨,幾乎難尋亮色?;蛟S,這十五年注定是我人生的留白。
2005年2月23日,廣州區(qū)域教研博客群“天河部落”誕生。一年后,我開始在部落上的個人博客里發(fā)教育日志、教學反思,有的文章陸續(xù)被蓋上“參考”的紅印,瀏覽和評論者眾,其中包括前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特級教師、鳶尾花(IRIS)團隊創(chuàng)始人吳向東老師。吳老師邀請我參加他主持的綜合實踐領域的省課題,毫無課程實施經驗和課題研究經驗的我答應了。
在《天河部落,圓夢之所》這篇博文中,我坦言天河部落圓了自己求學時代的記者夢,但我又做起了第二個夢。這個夢,緣于我覺醒了的專業(yè)發(fā)展需求,也與下面“修行”的故事有關:有位居士問大師:如何修行?大師答曰:修行無外乎穿衣、吃飯……居士大為不解:這些只是日?,嵥榈氖虑榱T了。究竟什么叫修行呢?大師一語道破:修行即指寒暄、洗臉、吃飯等細節(jié)都要誠心誠意。每日奉行,誠意地完成每件事而使之與真理產生共鳴。
當時,這個哲理小故事讓我一下子聯(lián)想到了教育——什么樣的課程,最適合我身體力行地“修行”?什么樣的課程,最適宜讓學生“人人都發(fā)揮特長”?邂逅綜合實踐活動后,我滿懷憧憬,心中有了默默的堅持和無盡的努力。于是,如我的小詩《走過大海》所言,……人群散去/我還像個小姑娘一樣/在醉心的天地里/不知疲倦地玩堆沙。堆什么沙?我持之以恒地建設鳶尾花(IRIS)綜合課程,利用它們完成綜合課程的常態(tài)化實施,完成我所主持課題的實驗任務,發(fā)展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
我一共構建了23個專題的鳶尾花(IRIS)綜合課程。2008年實施的“秋天的葉子”一直被同行稱作跨地域合作的典范,基于該主題活動撰寫的案例(《架設跨區(qū)域之橋??生成新課程資源》)發(fā)表在核心期刊《中國電化教育》之上;“廣州地區(qū)的灰霾研究”等十多份案例、論文,都獲得了全國一等獎,“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成為市、區(qū)觀摩課,還榮獲全國優(yōu)質課一等獎;“調查周圍的環(huán)境”在市觀摩課上獲贊譽:學生表現出的綜合能力相當優(yōu)異,該案例也發(fā)表在《中國信息技術教育》之上。有了利用綜合課程培養(yǎng)學生高級思維能力的實踐經驗,我主要的論文得以發(fā)表:《應用鳶尾花(IRIS)綜合課程發(fā)展學生高級思維能力的實踐研究》《基于劣構問題求解的綜合實踐活動探索》《技術支持的閱讀訓練促進小學生高級思維能力發(fā)展的實驗研究》《在網絡閱讀探究中培養(yǎng)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鳶尾花“經典教育”綜合課程的德育價值》《應用綜合實踐活動鳶尾花項目發(fā)展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鳶尾花(IRIS)綜合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
上海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系的黎加厚教授曾贊許:“作為鳶尾花團隊的核心成員,江梅老師在培養(yǎng)學生高級思維能力方面進行了持續(xù)性研究,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做出了表率,站在了時代的前沿?!苯辏捎凇盀楦呒壦季S能力而教”教學成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我受邀為“廣東省中小學科學與綜合實踐骨干教師省級培訓班”、“校長國培計劃——首期中小學名校長領航班”、“廣東省鄉(xiāng)村小學教師全科教學能力提升培訓班”等做專題講座十余次。
解讀江梅老師的專業(yè)成長史,恰好能以“十年磨一劍”概之。她2006年開始擔任綜合實踐活動指導老師,2016年當選特級教師,堪稱與綜合實踐共成長!希望江梅老師能成為我省綜合實踐專業(yè)發(fā)展的榜樣,讓一線綜合實踐教師看到黎明的曙光,產生前行的力量。
二、立己達人
2012年9月,江梅老師被評為廣東省中小學教師工作室主持人之后,成立了廣州市第一個綜合實踐學科的省級工作室,先后完成了三批次共30位骨干教師的省級跟崗培訓任務。廣東廣播電視臺曾專程趕赴江梅工作室拍攝《廣州好教育 走進名師工作室——亦師亦友,才女教師傾囊相授》。每當骨干教師跟崗的日子,江梅老師都不給學校增添麻煩,不申請減少一絲一毫的工作量,每天超負荷運轉,為幫助學員完成跟崗指標任務殫精竭力。學員老師回到自我崗位上迅速成長后,她倍感欣慰,稱教師工作室主持人的最高目標就是“立己達人”——
江梅:一進入我的工作室,抬頭可見墻上的“工作室簡介”:廣東省江梅教師工作室是廣州市第一個綜合實踐活動學科的省級工作室。其成立旨在以江梅老師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專業(yè)素養(yǎng)、事業(yè)心和責任感為示范,集教育、教科研、培訓于一體,為工作室人員的專業(yè)發(fā)展搭建平臺,多渠道、全方位地引領教師專業(yè)成長,努力造就一批具有良好師德修養(yǎng)和擁有現代教育理念的骨干教師、名教師。
你們也許想不到,那些從全省各地選拔到我工作室跟崗的“綜合實踐”骨干教師,有不少人在自己的學校根本沒擔任或沒教過綜合實踐!我稱他們?yōu)椤傲闫瘘c”學員。指導這種老師,對我的專業(yè)能力是一種挑戰(zhàn),但我都能耐心、智慧地應對。廣州從化區(qū)的劉小芳老師,是“零起點”學員迅速成長的典范。她2012年10月來我工作室跟崗三周,回校后就動員校長讓她教綜合實踐,并很快在區(qū)的綜合實踐教研活動上執(zhí)教公開課,逐漸成為廣州市的綜合實踐教研骨干。三年之后,她發(fā)給我的個人業(yè)績登記表里,記錄多達89條!不管面對怎樣層次的學員,我都細心指導他們制定個人成長規(guī)劃,為他們精心傳授實施綜合實踐課程的經驗,積極關注學員返崗后的實踐情況,在網絡上隨時解答他們提出的問題。2016年5月,由于情況特殊,我同時培訓了“華師班”、“二師班”的17位跟崗學員,完成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培訓任務。每批學員結業(yè)前,都感激我真誠無私、傾囊相授。有的學員已成長為一方名師,如畢艷薇老師獲廣州市“十佳”綜合實踐活動指導老師稱號,邵詠梅老師被評為珠海市香洲區(qū)綜合實踐活動學科帶頭人……我曾笑稱,祝賀你們長大!我也沒懈怠,長成了特級教師。
2015年,江梅工作室接受了省教廳對第二批名師工作室主持人的考核,結果為“優(yōu)秀”。這是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對江梅老師辛勤付出的肯定。該工作室為全省小學綜合實踐骨干教師的培養(yǎng)貢獻了不俗的力量,不愧是名師成長的搖籃!
三、和諧共生
令我們想不到的是,江梅老師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業(yè)績突出,她還一直教語文,擔任班主任。2013年,她因為班主任工作出色,獲得廣州市優(yōu)秀班主任稱號。更令我們想不到的是,她可以讓綜合實踐活動也充滿詩意,成為美育的元素,成為自己詩教的一部分,悄然推動德育,實現育人目的。提起詩化教育,江梅老師有說不完的故事——
江梅:2014年8月底,聽說我要接手五年九班,同事好心提醒我:這個班有不少問題,學生打架,家長都相互吵到家里去了!劉某某的媽媽,經常來學校找某老師(原班主任)鬧,把某老師氣得哭!還有一個女生的奶奶,也是常站在教學樓下吵的……后來我還聽說,某老師曾這樣抱怨:真是個“鬼”一樣的班!
熱心的同事幫我打“預防針”,對我還是有些好處的,讓我未雨綢繆地考慮:怎樣把一個所謂“鬼”一樣的班,帶成一個“人”班?帶成具有“中國人”精氣神、具有“君子之風”的班?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說過,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我不妨把品德教育、班級建設、校儒雅文化活動、區(qū)經典教育等進行整合,帶領學生開展《做謙謙小君子》主題活動,以富有詩教韻味的綜合課程實施,提升各色常態(tài)教育活動的效益。
《做謙謙小君子》活動實施后,我?guī)е鴮W生親歷了為班級命名,設計班徽、班服、班旗,擬定班歌、班級公約,讀詩、寫詩等系列子活動。我們把自己的班級命名為“詩雅九班”。每當我邁向課室時,學生吟誦的《君子歌》就會由遠及近地飄來。它堪比綠野仙境徐徐拂來的和風,更是我生命中最優(yōu)美動聽的弦歌。在這股和風的吹拂下,在我“看小動物般的頑童,個個皆好”(摘自我的《贈詩雅九班》)仁愛之心的熏陶下,從前被很多同學歧視的后進生劉某某,獲得了人格的平等,享受了同學們學習上的幫助,他的父母自然不會來找我吵鬧。另一個女孩李某某,由于家庭環(huán)境復雜,心理早熟而且思想蒙塵,曾在第一個學期溜進老師辦公室,偷走近十份數學試卷,然后丟進馬路邊的垃圾桶,原因是這些試卷的主人讓她討厭。更令人堪憂的是,她還去好朋友家里行竊。但其后三個學期,她洗去了身上的污垢,像珍珠一樣煥發(fā)光彩。原因一是她生活在一個君子之班,原因二是我叫她做了我的小助手。她的能力漸顯,樂此不疲地為我、為班級做了許多事情。
我和孩子有了心靈的契合,也就有了特級教師評選評估課上師生的優(yōu)異表現。聽參加座談的孩子回來講,當評委隨機要求唐同學現場用一句話描述江梅老師時,她脫口而出:“歲月悠悠,波光明滅,唯有江畔的那枝寒梅依然如舊”,話音未落,就引來一片贊許的目光。雖然五年九班的學生畢業(yè)快兩年了,我卻時常心懷感恩:是這班孩子把我簇擁向了特級教師的寶座。
翻看江梅老師為五年九班編輯的《九班雅集》,學生的詩作如雨后春筍,新鮮活潑。家長們的祝賀之語也洋洋灑灑,燦如花海。略拾一段以饗讀者:“江老師,九班的孩子在您的循循善誘下學到了君子以謙為懷、以恭為尊、以禮為道的謙卑有禮,盡顯龍口西小學‘儒雅少年的風范!您對孩子們的影響是深情且久遠的……”我們感慨,這種詩意滿懷的教育,如春風化雨,讓學生與江梅老師在美麗的校園里和諧共生。教育的幸福與功德,莫過于此。
四、杏壇尋夢
我們知道,江梅老師的專業(yè)成長發(fā)力期只有十年。這十年里,她養(yǎng)成了對教師來說至為寶貴的“寫”的習慣。因為筆耕不輟,所以她不斷有新書問世。江梅老師用心向我們推薦裝幀精美的《杏壇尋夢——特級教師成長記》,說這本剛由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專著,隱藏著幫助老師們成長的密碼——
江梅:天河部落的誕生,被我喻為“天河波瀾已驚”,被喚醒的我也不再沉睡:在部落經營博客后,我不知疲倦地寫下了幾十萬字的教學設計、反思、教科研日記,堪稱個人生命中的一個時代,一個奇跡。
本書是我從網絡文字中擷取的精華,它既銘刻著一個普通教師的追夢史、成長史,又折射出一個區(qū)域群體的教改史、輝煌史。全書以“尋夢”為線索,以“成長”為主題,分為八個篇章。
在《杏壇尋夢——特級教師成長記》后記的結尾處,江梅老師這樣寫道:下一個十年,我依舊是懷了一個夢的,一個新夢。這與前言里的“一切都是真的。我曾做自己的夢,曾尋自己的夢;我們要做自己的夢,要尋自己的夢。我,永遠在尋夢的路上”巧妙照應。但愿我們的老師都擁有教育之夢,永懷追夢的熱情和執(zhí)著!
責任編輯 蕭 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