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姬
01
出去吃飯的時候,你帶出去的朋友就是你的臉,直接關系著別人怎么評價你。
所以,帶朋友出去吃飯出席活動,一定要謹慎。
每當說起這個我就想起了有一次我和朋友約飯的經歷。
回到廣州的時候,約了好幾個朋友。
快要到約定的時間,小呂在微信群里說:“不好意思,昨晚有個朋友在我那留宿,今晚和你們約完之后,我后面還要和她出去辦點事,能不能帶她一起來?”
其實這是小事,一般情況下,朋友的朋友也是朋友。
群里大家都答允了。
小呂說她朋友性格也很直爽,應該能和大家玩到一起去。
但沒想到一見面就產生了一個分歧。
我們的老地方都是約在“點都德”,在地鐵口等,然后再一起往那邊走。
我們等到小呂和她朋友,得知要去點都德,小呂的朋友就說:“為什么要去點都德啊?我都吃得很厭了,我知道有一個很好吃的日本料理店,大家要不要去試試?”
我哈哈笑著回她:“北京沒有點都德,所以我回來都要去那里。有我們廣東的味道?!?/p>
小呂朋友還是堅持:“日本料理也很好吃的啊,你要不要去試試。”
突然有點尷尬。
小呂就跟她朋友說:“你就別搗亂了,喵在回來前兩個月就說了要?點都德的鳳爪了?!?/p>
小呂朋友低聲嘀咕說:“我很想吃那個日本料理呢。”
必定是不會從她的。
到了點都德后,大家開始聊天。
小呂給她朋友介紹我,小呂給我扣了一頂“大作家”的帽子,她朋友立馬就興奮起來,說:“真的啊真的啊?!?/p>
我說沒有,只是寫些文章發(fā)公眾號而已。
小呂朋友立馬失落了,說:“就這樣而已啊,是網上那些垃圾文嗎?”
突然我不知道說什么了,話題又被聊死。
沒想到小呂的朋友還沒有停的意思:“我和我朋友都覺得網絡上那些文章都很膚淺,一點深度都沒有,沒想到身邊真的有人是做這行的?!?/p>
那個時刻的我,一種被侮辱的感覺涌了上來。
另一個朋友聽不下去了:“你又沒看過喵的文章,不要亂下定論?!?/p>
小呂也用手肘碰了一下她朋友,叫她不要亂說話,吃東西。
當然席間,也不止這件事的,小呂朋友還點評了各種食物,誰誰誰點的XX點心很難吃,不如哪里哪里的,桌子上就沒有一樣是她喜歡的。
事后小呂跟我道歉說真沒想到她朋友會是這樣的,說她平時都不是這樣的。
雖然跟小呂是那么好的朋友,但是還是覺得心里有些堵。
雖然不太舒服,但是也不想小呂愧疚,就說了沒事。
小呂說,“經過這次的經歷,發(fā)現(xiàn)這個朋友不能帶出去,帶出去太丟臉,平時單獨和她一起玩的時候都沒發(fā)現(xiàn)她是這樣的?!?/p>
你的朋友也是你另外的一張臉,雖然朋友無功利之用,但是在你旁邊的,都是你的標簽,都會影響著別人對你的感受。
02
有一個有腦子有情商舉止大方的朋友,跟你有一個這樣的男/女朋友一樣重要。
一個得體的朋友除了能讓你長臉之外,更重要的就是他和你的一種默契。
我們大多時候,都是被“豬一樣的隊友”坑得懷疑人生。
雖然遇上什么人不是我們能決定的,但是自己一定要知道哪些朋友是能出席大場面哪些是只能自己私底下交往的。
前不久我的一個老閨蜜談戀愛了,我叫她帶出來見見,她一口回絕了我,并對我說了這樣的話:
他不是你認可的那一類型,所以我從未打算讓你見,見了只會讓你產生意見,但是我喜歡他,你就跟我玩就好,他只是我另外的存在,你們不需要有交集。
她是對的,人與人之間產生的火花是不一樣的,同一個人,不同的人對他的評價也是不一樣的。
你覺得他很好相處,也許我不是這樣想。
如果有重要場合,必須要帶朋友的話一定要帶上靠譜的朋友,不然很有可能一個朋友就能毀掉你所有之前在別人那建立的形象。
靖涵姐是我去云南的時候認識的,靖涵姐是伊姐的朋友。
第一眼見到靖涵姐的時候,真不相信她的年齡,我以為她和伊姐一般大。
靖涵姐是伊姐邀請一起參加云南游的小伙伴。
一連幾天下來的相處,讓我深有體會,要是我有靖涵姐這樣的閨蜜,我簡直就想把她掛在褲腰帶去哪都帶著。
情商高,說話好聽,經歷豐富,打扮也好看。
那時候的感覺就是:伊姐真好,連她的朋友都那么美好。
也許你從沒想過從她身上得到什么,真心是拿對方當朋友,但是你不知道這個朋友卻在無意中給了你一個加分項。
而且有一個“懂事”情商高的朋友,還能免去你很多麻煩,例如你在飯桌上遇到困難的時候,他會出來給你擋一擋;被群攻開玩笑的時候,他站在你旁邊支持你;知道你的敏感話題,立馬終止尷尬。
你在挑選朋友時如此,那么你在做他人朋友的時候也應該做到如此。
不求你能帶來利益,至少不能讓你的朋友有所損失。
與朋友的朋友見面的時候,多聽少說,分清主次很重要。
之前看到一個復旦大學教授講到“友誼”,她說友誼是無用的,無功利之用,友誼是用來讓心里舒服的。
每個人都會有不同層次的朋友,但是不同層次的朋友跨越一起玩,很有可能會產生分歧,畢竟朋友間的相識都是有不一樣的故事的。
能做朋友也是一種緣分,要是有緣,自然會有機會產生交集。
03
一般來說,氣場不合的人最好不要在同一個空間,容易爆炸。
這是我對朋友說的話。
我有個朋友A,他另外一個好朋友B是我非常不喜歡的人,但是我不會評價他們之間的友誼,也不會在A面前發(fā)表任何對B的評價。
但是A知道只要是我會在的場合,他都不會約B。
畢竟我不喜歡B只是我的事,不能讓這樣的情緒給別人。
如果討厭一個人就要做到讓身邊的人都去討厭他,這是一種很幼稚的行為。
但是明知兩個人是不同氣場的,還讓他們共處一處,這就是中間人做得不得體了。
而我們經常會遇到做這中間人的情況,同一個人會有很多個不同的朋友圈子,所以經常會遇到前面小呂面對的情況。
帶錯人場面就尷尬了。
對自己的朋友尊重這也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你的朋友與你關系很好,不代表也會對你另外圈子的朋友也會有同樣感受,把握好這個度,也是處理人際關系的一個必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