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莉
2006年12月,在以色列北部城市海法市,一輛公交車行駛至海法市郊哈利薩“英雄橋”時突然發(fā)生爆炸,造成車輛被炸毀,司乘人員及附近行人大量傷亡。
事件發(fā)生后,時任以色列國防部反恐顧問的蓋諾博士第一時間對事件展開了調查工作。結果表明,這是一起嚴重的恐怖活動,致使16名平民喪生,60余人受傷,在全世界引起了強烈反響。
調查工作剛結束,蓋諾就受到媒體記者的“圍追堵截”。一名記者問他:“類似的恐怖活動以后還有很多,你作為反恐專家,將如何應對?特別是對剛剛過去的這次血腥事件,你如何妥善處理?”
蓋諾毫不思索地回答道:“現(xiàn)在能告訴你的是,我準備去打籃球,這就是我對付恐怖主義最有力的辦法。”
記者一頭霧水,不理解打籃球和反恐有什么必然的聯(lián)系。見狀,蓋諾解釋道:“恐怖分子想要做的就是讓人們生活在恐懼之中,干擾人們的正常生活,作為一名以色列公民,我的‘個人戰(zhàn)斗就是好好生活下去,我不會讓恐怖襲擊改變我的生活。今天是周四,每周四我都要去打籃球,盡管我現(xiàn)在沒有打籃球的心情,但我還是要堅持去打籃球,以此證明恐怖分子不能影響我的生活。”
記者恍然大悟,連連稱贊:“大將風度,大將風度!”并在報道中配了一張圖片:蓋諾身穿紅色運動衣,在濃濃的硝煙中拍著籃球自信地前進著。
這幅圖片引起了全世界的極大關注,特別是以色列人民,從蓋諾鎮(zhèn)定自若的神態(tài)中,既看到了恐怖主義對人類的危害,更堅定了他們反恐的決心。
(選自《演講與口才》成人版201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