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等高線地形圖”的教學建議

      2017-07-01 21:19周益民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6年20期
      關(guān)鍵詞:山脊等高線坡度

      周益民

      摘要:研究等高線地形圖相關(guān)知識的概念和原理,探索科學而有效的教法,始終是地理教師教改教研的熱點課題。

      關(guān)鍵詞:等高線;模型;鏈接;地圖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10-0115

      地圖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地圖教學是地理教學的特色所在。等高線地形圖不僅是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也是教師難以突破的教學內(nèi)容之一,更重要的是地理中考和高考必考的傳統(tǒng)內(nèi)容。筆者談談等高線地形圖教學研究的探索策略。

      一、運用模型理解等高線地形圖繪制原理

      了解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有兩種:一是海拔(或絕對高度),二是相對高度,這兩個概念都是指垂直距離,但量測起點不同。在地圖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單位都是米。采用?!獔D演示、圖——圖轉(zhuǎn)換法,即將立體圖形轉(zhuǎn)換成平面圖形,講清等高線地形圖的概念。其步驟是:第一,做實驗觀察:先用透明的玻璃紙制成一個圓錐體,在圓錐上等距離畫圓圈,表示等高線(見圖①甲)。從圓錐體頂端向下透視看到各圓圈成一組環(huán)圈圖形(見圖①乙)。第二,畫一山體素描圖,對照上述實驗觀察:把山體素描圖上海拔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線,如圖②甲中的0,100,200,300米等值線,再把各條等高線水平投影成等高線地形圖(如圖②乙)。第三,小結(jié)歸納:等高線是地面高程(也稱海拔)相等的各點連成的連續(xù)封閉的曲線(同理可知,地圖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叫等深線)。地面等高線即水平面與地面的交線。地形圖上的等高線是地面等高線的水平投影按比例縮小的圖形,所以圖上的等高線與實際地形之間有一定的數(shù)學關(guān)系。

      由此可見,根據(jù)等高線數(shù)值辨別地勢高低;根據(jù)等高線疏密辨認坡度陡緩,是教學過程中應強調(diào)的兩個重點。

      二、運用轉(zhuǎn)換掌握常見地形的等高線特征

      1. 依據(jù)上述等高線、等高線地形圖的定義及其繪制原理,講解歸納等高線的主要特征:

      (1)同線等高。同一條等高線上的各點海拔高度(也稱高程)相等。

      (2)等高距全圖一致。等高距是指相鄰兩條等高線之間的絕對高度之差。

      (3)等高線是封閉的曲線,無論怎樣迂回曲折、終必環(huán)繞成圈,但在一幅圖上不一定能顯示出其全部閉合狀態(tài)。

      (4)兩條等高線不能相交,但有可能重合。同一地點不會有兩個海拔高度,所以等高線不相交,但在垂直聳立的峭壁懸崖處等高線在圖上顯示為重合狀態(tài)。

      (5)等高線疏密反映坡度緩陡。同一等高線圖上,等高線稀疏表示坡度緩,密集表示坡度陡。

      (6)示坡線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線是與等高線垂直且指向海拔較低方向的短線,有時也叫降坡線。

      2. 圖——圖轉(zhuǎn)換,分析講述常見六種基本地形形態(tài)等高線的圖形特征

      引導學生回憶在電視、電影、報刊雜志上看過反映地形的圖片及旅游照片中所見到的山體實際地形部位的形態(tài)特征,輔用(泡沫或其他材料制作的)地形類型模型,幫助學生建立對山地實體的感性認識。根據(jù)不同地形部位的形態(tài)模型,一一畫出相應的地形素描圖;再根據(jù)地面等高線水平投影原理分別畫出對應各地形部位的等高線地形圖(見下表)。

      從表中不同地形素描圖特征為切入口,輔用地形模型等直觀教具,講解、歸納各種地形形態(tài)等高線地形圖的表示方法。山頂和盆地等高線略講,其他則詳講。

      (1)山頂。隆起而高于四周的高地稱為山地,山的最高部分稱為山頂,山地高大的稱為山峰。山頂?shù)牡雀呔€表示是一個小環(huán)圈,環(huán)圈外側(cè)有時繪有與等高線垂直、朝向降坡方向的短線(即示坡線)。

      (2)盆地。比四周地面低下,且經(jīng)常無水的低地稱為凹地。大范圍的低地稱為盆地。盆地的等高線表示也是一個小環(huán)圈,但示坡線在環(huán)圈內(nèi)側(cè)。

      (3)山脊(線)。仔細觀察山體模型或素描圖的山脊的特征,并與相對應的等高線地形圖相對照,理解山脊是指從山頂?shù)缴侥_的凸地部分。等高線地形圖上表示山脊的是一組由山頂向低處凸出的等高線圖形。各等高線凸出部分頂點的連線稱為分水線。

      (4)山谷(線)。對照山谷的立體素描圖和對應的平面圖形講解,山谷是指兩個山脊間的低凹部分,是山體之集水部位。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表示山谷的是一組彎曲且向地勢高處凸出的等高線。山谷最低點(即山谷線凸出部分頂點)的連線稱為集水線。河流沿山谷線向外流出。

      (5)鞍部。鞍部是指相鄰兩個山頂之間的低下部分,其形如馬鞍。在地形圖上,鞍部由兩組對稱的等高線組成,一組是山脊等高線,一組是山谷等高線,其凸部共同指向鞍部中心。

      (6)陡崖。陡崖是指在山體的山脊或山谷或斜坡上出現(xiàn)坡度近于垂直時形成的懸崖峭壁。等高線地形圖上表示陡崖的是多條等高線重合在一起,且在多條等高線重合處的降坡方向繪上示坡線。

      在講述以上內(nèi)容的過程中,應適時強調(diào)指出: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地形種類是這部分的一個難點,突破該難點的辦法是理解和熟記各地形形態(tài)等高線的圖形。

      三、運用鏈接提升學生的應試綜合能力

      近些年,全國部分地市州中考和全國高考地理題一直把等高線地形圖作為傳統(tǒng)的必考內(nèi)容之一。主要考查的疑難知識點有:

      1. 高度的計算。例如,結(jié)合左下等高線地形圖(圖③),(1)計算甲、丁兩地的相對高度(H)、最大相對高度(Hmax),最小相對高度(Hmin);(2)計算陡崖乙處的相對高度(H)。

      計算甲、丁兩處相對高度有三種方法:第一,圖示法。先作如右上圖示:即畫一縱線段,標出高程0、100、200……700米,在適當高程處標出丁、甲的位置;讀圖可知,甲、丁兩點相對高度H范圍大于500米,小于700米。第二,分點計算法。圖中顯示甲點高程(即海拔)為600-700米,丁點為0-100米,則甲、丁兩點相對高度最大值(記為Hmax);Hmax<700-0=700米,相對高度最小值(記為Hmin):Hmin>600-100=500米,即500米

      同理可知,在等高線圖上,若有幾條等高線在陡崖處相會,則陡崖的相對高度(H)計算公式為(n-1)d米≤H<(n+1)d米(當陡崖最低或最高處與等高線重合時,用公式中等于符號)。上題中陡崖乙處的相對高度(H)為:(3-1)×100米≤H<(3+1)×100米,200米≤H<400米。

      2. 線與河流的關(guān)系。結(jié)合部分中考、高考真題講解考點內(nèi)容。

      3. 線與坡度的關(guān)系。坡度的大小可分三種情況進行判斷:

      一是據(jù)等高線疏密判斷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的等高線地形圖上,在相同的水平距離上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小。例如,圖⑥中,等高線分布由密集到稀疏排序為C—A—D—B,所以坡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C>A>D>B。

      二是根據(jù)等高距大小判斷。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的等高線地形圖上,在相同的水平范圍內(nèi)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例如,圖⑦中A、B、C、D四圖的等高距分別為100、200、50、150米,水平距離相同的情況下,其坡度見圖示(圖⑦A),故坡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B>D>A>C。

      三是據(jù)比例尺判斷。在等高線疏密程度相同,等高距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即相鄰兩條等高線之間水平距離越?。?,坡度越大;反之,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例如,圖⑧中A、B、C、D四圖等高距相同(設為d),水平距離由小到大的順序為AC>D>B。

      除以上講述探索外,考點內(nèi)容還包括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按要求加繪等高線,如在山谷線附近加繪河流,在有水壩的盆地等高線圖上加繪最大集水區(qū)域,在山區(qū)河流附近村莊選擇最佳引水路線等。

      上述三個步驟對等高線地形圖原理教法研究的專題探索,旨在通過“?!獔D演示”“圖——圖轉(zhuǎn)換”變平面等高線地圖為立體地形圖,拓展等高線知識應用的廣度與深度,啟迪學生審題解題的多維思路,呈現(xiàn)講“地”更講“理”的地理教學魅力,提高地圖教學的有效性。同時,“模圖演示”“圖圖轉(zhuǎn)換”的教法研究,對地形剖面圖教學鋪墊了堅實的基石,對地形剖面圖教學難點的突破有著積極的借鑒作用。

      (作者單位:湖北省公安縣第一中學 434300)

      猜你喜歡
      山脊等高線坡度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和應用
      Aqueducts
      黃昏
      放緩坡度 因勢利導 激發(fā)潛能——第二學段自主習作教學的有效嘗試
      地形圖的閱讀
      山脊新能源
      “五招”破解等高線難點
      某邊坡地質(zhì)災害隱患點治理工程勘查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專題測試
      最干、最冷、最平靜的地方
      阳曲县| 葵青区| 龙江县| 竹山县| 兴宁市| 始兴县| 黔西县| 合作市| 伊吾县| 沈丘县| 阿克| 凌云县| 东乌| 湘潭县| 嵩明县| 万州区| 贵溪市| 维西| 彭泽县| 包头市| 灵台县| 卢湾区| 阳西县| 醴陵市| 滨海县| 同心县| 汉沽区| 龙江县| 竹山县| 同仁县| 拉萨市| 开原市| 抚顺县| 登封市| 唐河县| 方山县| 巴彦县| 荃湾区| 特克斯县| 临夏县| 大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