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學斌余 萍
1.三峽大學仁和醫(yī)院 (湖北 宜昌,443001) 2.湖北省中醫(yī)院
疏肝固腎湯治療小兒乙型肝炎病毒相關(guān)性腎炎30例
鄔學斌1余 萍2
1.三峽大學仁和醫(yī)院 (湖北 宜昌,443001) 2.湖北省中醫(yī)院
乙型肝炎病毒相關(guān)性腎炎是指乙肝病毒(HBV)直接或間接誘發(fā)的腎小球腎炎,HBV相關(guān)性腎炎至今無特效藥物。近年來筆者應(yīng)用中西結(jié)合方法治療該病,收到較好療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間在我院診斷為小兒乙型肝炎病毒相關(guān)性腎炎病例60例,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齡3~13歲,平均(8.6± 3.2)歲;病程最短半年,最長3年,平均(1.3±0.45)年;ALT(185.3±42.5)U/L,BUN(8.48±3.52)mmol/L,24h尿蛋白定量(2.46±1.65)g。對照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齡3~14歲,平均(8.75±3.4)歲;病程最短3月,最長3.6年,平均(1.5 ±0.37)年;ALT(181.7±45.6)U/L,BUN(8.78±3.61)mmol/L,24h尿蛋白定量(2.51±1.82)g。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肝腎功能、24h蛋白定量、尿紅細胞、HBeAg、HBV DNA等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2001年中華兒科學會腎病組北京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1]。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兒采用護肝藥物肌苷,重者靜脈注射注甘利欣50~150mg,1次/d;α-干擾素,每次100萬u~300萬u,隔日1次肌注;維生素、能量及對癥處理,有感染者予抗生素,有水腫者給予利尿劑,高血壓者予降壓。1個月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治療組患兒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加服自擬“疏肝固腎湯”中藥免煎顆粒,1劑/d,開水沖服,療程同對照組。藥物由茵陳、梔子、丹參、柴胡、牛膝、茯苓、甘草各10g,紫草、活血蓮、魚腥草、山藥各12g,黃芪20g組成。根據(jù)臨床癥狀酌加車前草、白茅根、仙鶴草清熱涼血利尿;加夏枯草、天麻、鉤藤平肝潛陽。
1.4 觀察指標 于治療前及治療1月、2月、3月時分別進行實驗室檢查,包括肝腎功能、HBeAg、HBV DNA、24h尿蛋白定量、尿紅細胞等。由本院檢驗科完成。
1.5 臨床療效判斷標準 治愈: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消失,肝腎功能正常,HBeAg、HBV DNA轉(zhuǎn)陰,24h尿蛋白定量正常,血尿消失;有效: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HBeAg、HBV DNA滴度降低,尿紅細胞3個/HP以下;無效: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無變化,HBeAg、HBV DNA滴度降低不明顯,血尿及24h尿蛋白定量無明顯變化。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2.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ALT檢測結(jié)果 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ALT結(jié)果比較(±s)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ALT結(jié)果比較(±s)
與對照組同時間段比較,*P<0.05
185.3±42.5(n=30)治療1月101.2±35.4*19(63.3)*治療2月58.4±25.2*24(76.6)*治療3月33.1±12.7 27(90.0)對照組治療前181.7±45.6(n=30)治療1月130.4±40.218(60.0)治療2月78.1±29.4 22(73.3)治療3月37.5±15.7 26(86.7))]治療組治療前組別ALT(U/L)(±s)復常率[n(%
2.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HBeAg、HBV DNA陰轉(zhuǎn)情況 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HBeAg、HBV DNA陰轉(zhuǎn)情況比較[n(%)]
2.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尿紅細胞、24h尿蛋白定量及腎功能情況 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尿紅細胞、24h尿蛋白定量及腎功能比較(±s)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尿紅細胞、24h尿蛋白定量及腎功能比較(±s)
與對照組同時間段比較,*P<0.05,△P>0.05
組別尿紅細胞(個/HP)24h尿蛋白定量(g)尿素氮(umol/L)>10 2.46±1.65 8.48±3.52(n=30)治療1月5.2±2.2△1.81±1.22△8.42±3.41△治療2月4.1±1.9△1.24±1.13△8.19±3.12△治療3月2.0±1.8△0.72±0.81*7.05±2.13*對照組治療前>10 2.51±1.82 8.78±3.61(n=30)治療1月5.9±2.19 1.92±1.43 8.51±3.44治療2月4.8±1.5 1.37±1.12 8.28±2.93治療3月治療組治療前2.1±1.8 0.97±0.82 7.72±2.21
2.4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 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療效比較 [n(%)]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本病是因為乙型肝炎病毒性(HBV)抗原和相應(yīng)的抗體反應(yīng)形成免疫復合物沉著于腎小球,激活補體,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導致免疫復合物型腎小球腎炎。以兒童和青少年多見。目前本病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診斷,腎組織免疫熒光檢測患者不易接受。臨床上除有蛋白尿、血尿等腎炎的臨床表現(xiàn)外,可伴有病毒性肝炎的臨床表現(xiàn),血中可查到HBV的血清標志物如HBsAg、HBeAg、抗-HBc、HBV DNA等,并可檢出HBsAg免疫復合物。目前現(xiàn)代醫(yī)學對本病尚無特效治療方法,根據(jù)發(fā)病機理主要采用護肝、抗病毒、改變機體免疫反應(yīng)、排除非特異性炎性介質(zhì)、應(yīng)用抗生素控制繼發(fā)感染等綜合性治療措施,但療效不理想。
中醫(yī)認為本病是由于肝郁氣滯、脾胃不足、濕熱疫毒內(nèi)侵、瘀血阻滯所致,常用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補氣健脾、調(diào)肝養(yǎng)腎等法[2]。我們采用自擬中藥“疏肝固腎湯”,方中魚腥草、梔子、茵陳、柴胡可清熱解毒理氣;丹參、活血蓮、紫草能活血化瘀;黃芪補虛益氣,托毒外出;山藥、茯苓健脾寬中;車前草、白茅根、仙鶴草清熱解毒利尿,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補氣健脾、調(diào)肝養(yǎng)腎之功。治療組患者在總有效率、肝腎功能改善及24h尿蛋白定量方面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值得臨床推廣應(yīng)用。但對HBeAg、HBV DNA的轉(zhuǎn)陰療效不十分滿意,有待進一步探討。
[1] 中華兒科學會腎病組.小兒腎小球疾病的臨床分類、診斷及治療[J].中華兒科雜志,2001,39(12):746-748.
[2] 尚菁.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治療小兒乙型肝炎相關(guān)性腎炎腎病70例的臨床研究[J].醫(yī)學前沿,2014,26(3):137-138.
10.3969/j.issn.1005-0264.2017.02.019
2017-02-27 編輯:韋 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