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勇
(中國音樂學院音樂學系, 北京 100101)
?
中國樂器發(fā)明略梳
劉 勇
(中國音樂學院音樂學系, 北京 100101)
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有許多關于樂器起源的記載,這些記載大都把樂器的發(fā)明歸于神靈或具有神性的人。樂器明明是人創(chuàng)造的,可為什么將其歸于神靈呢?筆者認為,古人這種做法表明,人們常將樂器的發(fā)明與對樂器發(fā)明者的崇敬心理聯系在一起,是古代人們至愛情感和敬畏心理的一種綜合表現。
樂器;發(fā)明;神靈;創(chuàng)造
基督教認為,上帝創(chuàng)造了人類生活所必須的一切,包括空氣、陽光等。但是,上帝并沒有發(fā)明樂器,創(chuàng)造樂器的似乎是亞當的第七世孫猶八。《圣經》記載他是一切彈琴吹簫之人的祖師,也即音樂人的祖師。雖然沒有直接說是猶八創(chuàng)造了樂器,但是既然是祖師,就是前無古人,樂器必然出自他手。如果是別人創(chuàng)造了樂器,那么別人就是祖師了。正如他的哥哥雅八,是住帳篷牧養(yǎng)牲畜之人的祖師,因而可以相信他是帳篷的發(fā)明者。
關于樂器的發(fā)明,中國古人也有大致差不多的說法。他們也沒有直接說神發(fā)明了樂器,但是把樂器的發(fā)明歸功于一些圣人。例如《世本·作篇》:“伏羲使削桐為琴……”(雷學淇輯本);“伏羲作瑟,五十弦……”(茆泮林輯本);“女媧作笙簧”(茆泮林輯本);“神農氏琴長三尺六寸六分……”(茆泮林輯本)。古人將琴、瑟等部分樂器的專利權贈與了伏羲、神農等圣人,還有很多樂器怎么辦?《呂氏春秋·古樂》篇干脆將一大批樂器的發(fā)明權統統歸于樂人“倕”。倕既然能夠在接到帝嚳的任務后馬上制造出鼙鼓、鐘、磬、笙、管、塤、篪、鼗、椎等多種樂器,哪里還是人?分明就是一尊神,或者神靈附體的人?!爸煜迨稀钡氖窟_,帝堯的樂官質等,也是這樣的人。正如某些神話學家所認為的,“神是由杰出的人發(fā)展而來”。①Lewis Spence, The Outlines Of Mythology, Fawcett Publications, Inc., Greenwich, Conn. 1961,P16. 筆者譯。也即,神話中的神是人根據自己的形象造出來的。
圖1 持工具的伏羲女媧
伏羲和女媧是中國古史中最具神話色彩的兩位圣人。據說他們是兄妹關系,而后結為夫妻。他們的母親是華胥氏,她因為踩到了巨人的腳印而受孕并生下了這對兒女。伏羲被稱為人文始祖,據說曾畫八卦,教人漁獵,還建立了許多社會制度,而女媧竟然是人的制造者,她把黏土和成泥,然后摶成人型,于是有了人。這一傳說,與《圣經》中上帝制造亞當的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著名的漢代畫像石中,有許多伏羲和女媧的圖像。二人均為人首蛇身,尾部交纏在一起,伏羲手托太陽,女媧手托月亮,意味著陰陽相和。伏羲手執(zhí)曲尺,女媧手執(zhí)圓規(guī),意味著他們發(fā)明了工具并制定了許多制度。(圖1)
關于伏羲和女媧的故事,既屬于神話,又屬于傳說。說它是神話,是指他們所做的事情只有神能做到,而人是做不到的,比如,能把泥土做成人,誰行?盡管現在有些地方為了某種目的,把伏羲認定為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偉人,并且每年舉行祭拜儀式,但從史學的角度看,這是不嚴謹的。說它是傳說,是指有關他們的故事雖然見于某些歷史文獻,但很可能是文獻作者自己編造或記錄的故事。這些記載具有鮮明的口頭文學的色彩,不但所述內容各不相同,而且多有矛盾甚至荒誕之處,若非作者編造,就是來自世代流傳的民間傳說,而且在而后的傳播中,也鮮有人把這類故事當作嚴肅的歷史來看待??傊?,既為神話傳說,就不必對其真實性作細致的考究,正如許多神話學家所指出的:“神話與自然人和自然環(huán)境無關,神話所講述的故事,幾乎全部與神跡有關,并有著神奇的不可思議的背景?!?Lewis Spence, The Outlines Of Mythology, Fawcett Publications, Inc., Greenwich, Conn. 1961,P15-16. 筆者譯。。
本文的主旨不在于研究神話,但既然涉及到神話,就避不開這個話題。一般認為,神話產生于上古時期,那時的人企圖解釋一些自己看到的或經歷過的現象,但是囿于科學水平,許多解釋只能求助于想象。宇宙是怎樣形成的?天地是怎樣分開的?人是哪里來的?這是全人類都在思考的問題。在《圣經》中,天地和人都是神創(chuàng)造的,而在中國的神話中,天地原來是一只混沌的卵,盤古將其分開,形成了天地。人則是女媧創(chuàng)造的,雖然現代科學對這些問題有著科學的解釋,與神話迥然相異,但人們還是對這些神話念念不忘。
宇宙的形成、人類的出現,當然不可能是人類的功績。人不可能創(chuàng)造宇宙,不可能開天辟地,也不可能創(chuàng)造人類自身這一物種。這樣的重大問題,歸結于神,或可以理解,但是把某種樂器的起源也歸結于神,實際上大可不必,因為這實在是比較簡單的事情。
那么,為什么會是這樣?
筆者認為,比較合理的解釋是,琴、瑟、笙等樂器是先秦時期最受寵愛的樂器。先秦有大量關于琴的故事,例如著名的“高山流水”的故事、《史記》中孔子習琴的故事、《韓非子》中師涓和師曠彈琴的故事等等。在《韓非子》中,琴樂還有通鬼神的功能?!暗眯膽帧边@個成語,也是出自琴人,可見,琴在當時各種樂器中地位是很特殊的。瑟的記載沒有這么多,但是也有“瓠巴鼓瑟而淵魚出聽”的說法,可見瑟的藝術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而且人們還用“琴瑟友之”這樣的句子來比喻人之間的情誼,反映出琴和瑟在當時是經常一起合奏的。笙,大者為竽,齊宣王喜歡聽300人吹竽,足見當時竽的普及水平?!稇?zhàn)國策·齊策》載:“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筑彈琴”,又可見這幾件樂器在當時的齊國,確實是最受人們喜愛的、最貼心的,因而是最流行的樂器。這里的“流行”一詞,不同于“流行歌曲”之“流行”,流行的真正意義是受歡迎并且普及。在人們眼中,這些樂器是神奇的,因為它們可以產生出如此美妙的音樂。因此,從感情上,他們將這些神奇的樂器視為神圣之物,而神圣之物,必由神圣創(chuàng)造。
鐘磬等大型打擊樂器,是宮廷音樂的符號,與平民基本無關。所以,在傳說中是由樂工創(chuàng)造的,其神圣性低了一等。
歷史進入漢代,有了新的情況。在某些畫像磚石中(圖2、3、4、5),伏羲和女媧分別手持排簫和鼗鼓。前述文獻中曾提到二人發(fā)明了樂器,但不是這兩種。漢人為什么要將這兩種樂器的發(fā)明權也歸于伏羲與女媧呢?
圖2 四川合江畫像石,伏羲鼗鼓女媧排簫
圖3 四川崇州畫像磚,伏羲鼗鼓女媧排簫
圖4 河南唐河畫像石,女媧舉排簫(搖鼗鼓?)
圖5 河南唐河畫像石,伏羲吹排簫(搖鼗鼓?)
筆者認為,漢代人將排簫和鼗鼓的專利權賦予伏羲和女媧,與較早的人將琴、瑟、笙、簧的專利權賦予他們,性質是相同的,但體現了不同的時代特色。早些時候,人們認為琴、瑟、笙、簧等是他們最鐘愛的神奇的樂器,故而將這些樂器的發(fā)明權托付于神靈。而漢畫像石則不同,它反映的則是漢代現實社會生活中的用樂。排簫和鼗鼓,是漢代鼓吹樂和樂舞百戲中最常用的樂器(組合)。雖然鼓吹樂用于宮廷與軍隊,具有莊重與威武的性質,但就整個社會生活看,排簫與鼗鼓在百戲中的使用更具有時代特色,所以更多地體現出世俗的特征。在全國很多地區(qū)的漢畫像石中,有大量排簫和鼗鼓的畫面,演奏形式豐富多樣,李榮有教授在他的著作《禮樂復興:兩漢鐘鼓之樂與禮樂文化圖考》一書中有豐富的搜集和細致的研究,可供大家參看,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兩種樂器由一人演奏,通常是左手執(zhí)排簫,右手搖鼗鼓,也有相反者。(圖6、7、8)有人認為,畫像石反映的生活,與墓主人本人有關。這些墓主人多為官宦或富豪,否則他們是沒有條件修建豪華墓穴的,但就他們的日常生活的性質而言,則屬于水平較高的世俗生活。他們可能生前生活奢華,并希望死后繼續(xù)在天堂過著這樣的日子,于是將生前的生活場景刻畫在墓石上。但據筆者觀察,這些畫作更像是工匠們按照畫譜進行創(chuàng)作的,至少是一個大致的畫譜。從分布在全國各地的畫像石的內容和畫面來看,這種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當然在按照畫譜進行刻畫時,工匠也會有自己的處理和藝術手法,所以經常出現大同小異的畫面。無論出自哪種情況,這些畫面或者畫譜的依據,應該是當時真實的社會生活,而排簫和鼗鼓的組合,正是當時社會音樂生活中最流行的樂器組合。這兩種樂器的歷史雖然都很悠久,而且排簫據說還曾是《韶》的伴奏樂器,但從這些圖中可以看出,在漢代音樂生活中,這兩種樂器體現出的主要文化內涵,顯然已不是其歷史感和神圣性,而是鮮明的世俗特色。
圖6 河南南陽畫像石,左排簫右鼗鼓
圖7 河南南陽畫像石,左排簫右鼗鼓
如果上述分析合理,那么將當時最受歡迎的、因而在人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樂器的原創(chuàng)歸因于神靈,就不足為怪了。這是漢代人創(chuàng)作的新神話,也許創(chuàng)作者自己也不相信這兩件樂器是伏羲和女媧創(chuàng)造的,但是他還是這樣做了,以顯示這兩件樂器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并表達自己對這兩種樂器的敬畏之感,就像今天的年輕人把自己的偶像叫做“男神”“女神”一樣。將自己鐘愛的樂器的發(fā)明權托付于神靈,意味著人們對人自身生命與生活的重視。雖然表現為神話,但其人文精神卻躍然石上,這與當時道教思想的傳播有關,與當時整體的社會風尚(三觀)有關。這個問題很大,筆者將另撰文探討。
(責任編輯:鄭鐵民 李鴻熙)
10.3969/j.issn.1002-2236.2017.03.003
2017-03-16
劉勇,男,博士,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J607
A
1002-2236(2017)03-0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