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
信陵君竊符救趙
土豆
杜虎符,陜西歷史博物館收藏;年代:戰(zhàn)國至秦。
兩千多年前的戰(zhàn)國時代,是一段動蕩的時期。周王室名義上還是天下的主人,但已經形同虛設。大大小小的諸侯國互相攻伐,戰(zhàn)爭不斷。
有一天,強大的秦國出兵攻打趙國并取得節(jié)節(jié)勝利,包圍了趙國的首都邯鄲。由于魏國是趙國的近鄰,兩國又有姻親,因此趙國多次向魏國求救。魏王礙于情面,派大將率領十萬部隊號稱救援趙國。其實,魏王害怕秦國的勢力,不敢得罪,只是讓部隊駐扎在兩國邊境,并沒有真正行動。
魏王的弟弟信陵君能夠認清形勢,懂得“唇亡齒寒”的道理,知道一旦趙國滅亡,下一個遭殃的就是魏國了。因此,他很憂慮這件事,多次勸說魏王。但魏王膽小怕事,最終還是沒有答應出兵救趙。
一位隱士向信陵君獻計說:“我聽說調兵的虎符常常放在魏王的臥室里,而最受魏王寵幸的是如姬,她經常進出魏王的臥室,可以把虎符偷出來。您曾經幫如姬報了殺父之仇,所以您只要開口,如姬一定會答應的?!毙帕昃杉{了這個計策,去求如姬。如姬果然毫不猶豫地答應,并成功把兵符偷了出來,交給信陵君。
經過一番波折,信陵君憑借虎符接管了駐扎在邊境的軍隊,并從中挑選出精兵八萬,攻擊秦軍。不久,秦軍戰(zhàn)敗,逃回秦國。信陵君解救了邯鄲,保全了趙國,同時也避免了自己的領土受到秦國的威脅,立下了大功。這就是著名的“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
這讓很多人牽腸掛肚、又能調動十萬大軍的虎符長什么樣子呢?史書里沒有記載,我們只好到出土文物里去找了。1973年,西安郊區(qū)的一位農民犁地時發(fā)現了一枚小小的青銅老虎。它只有10厘米長、4厘米高,背面有槽,正面鑲嵌著排成9行的40個金字,看起來就像老虎的斑紋一樣。
金字的內容大致是說,這是一件兵符,一共分為兩半,右半符保存在國君那里,左半符則由領兵的將領掌握,凡要調動50名以上的士兵,就需要左右兩個半符合在一起才能行動。難怪這枚虎符的背面有凹槽和凸起的小塊,這樣兩符才能更準確地相合。我們今天所說的“符合”一詞,就是從這里起源的。
土豆,牛津大學博士,現任職于同濟大學,從事藝術史與考古學的教學和研究。
一句話作文
北碚城的高樓大廈鱗次櫛比、色彩多樣,橫跨嘉陵江的大橋猶如巨人,屹立在崇山峻嶺之間。
——江蘇省海門市東洲小學 徐贊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