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星期五,易老師布置了一項奇怪的作業(yè)——扮盲童。教室里頓時沸騰起來,同學(xué)們議論紛紛,都搞不懂易老師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盲人走路總拿根棍子在前面探路,跌跌絆絆的,還經(jīng)常撞到別人……我腦子里全是對盲人的不滿!
回到家里,媽媽用一條毛巾蒙住我的眼睛,再用紅領(lǐng)巾系住并溫柔地對我說:“你去廚房幫媽媽洗個蘋果吧?!蔽蚁?,這也太簡單了,蘋果就在茶幾上,閉上眼都知道廚房的門朝哪開。我信心滿滿,大踏步朝前走。剛走了幾步,“咣”的一聲,腦門正好撞到電視上。我揉了揉腦門,趕緊后退,“咚”的一聲,后背又撞到柜子上。我扭了扭脊背,小心翼翼地挪動著。膝蓋碰著茶幾了,我心中頓時一陣竊喜,快要拿到蘋果了。我伸手在茶幾上開始摸索,先是摸到了象棋,接著“啪”的一聲水杯掉在地上。我沒理會,繼續(xù)在茶幾上摸索,這次碰到了瓜子。蘋果呢?我的手終于碰著水果籃了,心中暗喜:“蘋果,我來了!”我順手一抓,水果籃翻了,蘋果散落一地。唉,全白干了!我生氣地一跺腳,正好踩到了蘋果上,腳下一滑,一屁股坐到了地上。我一把扯下毛巾,狠狠地往地上一扔,憤怒地說:“這是什么游戲,我不玩了!”爸爸把我扶起來,看著我狼狽不堪的樣子,說:“盲人的生活就是這樣子的,你這還是在自己家里,要是走在大街上,那就更艱難了,有時還會有生命危險。”
我終于明白了,易老師是在用這種方式教我們做人,今后遇到盲人,一定要盡力去幫助他們。
點評
扮盲童洗蘋果的過程中,習(xí)作是在“我”的心理描寫和動作描寫上穿插進行的:當“信心滿滿”遇到“‘咣的一聲”和“‘咚的一聲”碰撞后,“一陣竊喜”折射出小作者盼望游戲盡快結(jié)束的心理;再次遭遇“水杯掉在地上”“水果籃翻了,蘋果散落一地”和“腳下一滑,一屁股坐到了地上”時,“憤怒”一詞傳遞出“我”內(nèi)心的不滿。因此,“我”認識到盲人的不易,與當初對盲人不滿的看法形成反差,前后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正是易老師布置這項作業(yè)的良苦用心。(王祥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