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昌:北京人藝場記第一人
新北京人
為紀念北京人民藝術(shù)劇院建院65周年,北京人藝戲劇博物館以“口述歷史”的方法,邀約了15位人藝人,以各自的視角,回顧他們在北京人藝工作的歷歷時光。
口述小組兵分四路,帶齊攝影、攝像、錄音裝備,在人藝戲劇博物館、被訪者的家、養(yǎng)老院、醫(yī)院之間往復(fù)穿行,累計進行了30次口述實錄。15位口述者中的13位前輩平均年齡達84歲,談起在人藝的歲月,他們無一不意興盎然、滔滔不絕,且都充滿著對自己職業(yè)的自豪、對劇院的一往情深。這種感情也牽引著年輕的采訪團隊,時常帶著一份向往,縱身穿越回他們的時代,感受那份遠勝于今日的青春激昂,共情于他們的純真與歡暢。
在他們的講述中,北京人藝從抗敵演劇隊、祖國劇團、華北大學(xué)文工團、中戲話劇團、老人藝一路溯源,脫胎換骨;史家胡同、無量大人胡同、大樓、北京劇場、大華電影院構(gòu)成了北京人藝最初的活動圖景……經(jīng)過一年之余的采編和案頭整理,于今年推出了《歲月談往錄》一書。
這期我們選取了被譽為“北京人藝場記第一人”的趙玉昌先生在其口述里的幾則故事,回顧記憶深處的北京人藝。
趙玉昌,1928年生,天津市人。曾任北京人藝場記、劇務(wù)、舞臺監(jiān)督、圖書管理員、藝術(shù)檔案負責(zé)人。1949年3月考入華北大學(xué)第三部戲劇科,1952年6月進入北京人民藝術(shù)劇院,1988年退休。是北京人藝第一位專職場記,也是北京人藝個人藝術(shù)檔案的創(chuàng)建者。
趙玉昌20歲時就考取華大三部,校長是吳玉章,教育長是光未然?!?949年10月華大和中央戲劇學(xué)院合在一起,改為中央戲劇學(xué)院話劇團。那時候我跟朱旭都是見習(xí)團員,參加過《開快車》《這就是美國的生活方式》等戲的排演,當(dāng)年我有個賣雞蛋的無實物練習(xí),是見習(xí)團員里面做得最好的。方王官德、耿震還推薦我到中央戲劇學(xué)院做示范表演。在戲劇學(xué)院的大廳里示范了20分鐘,大受歡迎,連曹禺看了我的表演,也說這是個好演員。除了跑群眾,我還做其他的幕后工作,比如做音效、伴奏等,得到了全面的鍛煉?!?/p>
趙玉昌做場記的第一個戲是《春華秋實》?!斑@個戲演了106場,我跟了106場,我就在下面看戲,臺上的詞我都背下來了,誰錯一個字我都知道?!?/p>
“文革”以后趙玉昌就分到圖書館了。“圖書館有四萬冊圖書,我天天看??戳艘院笪野衙勘緯臅?、內(nèi)容、出版的國家什么的,就都記下來了。于是之到圖書館借書,就直接跟我說要哪本書,我馬上就給他找出來。于是之說怎么趙玉昌全知道呀,我說我的特點就是我干什么就得學(xué)什么。四萬冊書都在我的心里,而且我在圖書館里面什么都做,比如教英文,一般水平的英文我都會,有一段時間我教劇場全體工作人員如何用英語接待外賓、幫他們找座位;童超的兒子找我學(xué)做場記;狄辛的女兒找我學(xué)英文打字;林兆華說國外的百科全書要介紹他的英文職務(wù),也要我?guī)兔Ψg?!?/p>
難得的是,趙玉昌在圖書館還創(chuàng)建了劇院的個人藝術(shù)檔案。趙老回憶:“一點點整理、搜集,最后都弄齊了。包括之前各處搜集的文章、剪報、本人創(chuàng)作的劇目、參與演出的海報、說明書、觀眾來信等,都一一補充進去,大概整理出300份左右,現(xiàn)在都在戲劇博物館保存著……之前劇院沒有劇目的錄音資料,后來有了卡式錄音機,我就把每個戲都錄下來。每個新戲演出的時候,劇場都會在第一排中間給我留兩個座位,我?guī)е浺魴C,音響間的同事也配合我,把整個戲錄下來。開始時只有一臺錄音機,一盤卡帶用完了,中間需要換帶子,內(nèi)容就斷了,因此還要多跟幾場,才能把整個戲完整地錄下來。后來多了一臺錄音機,就方便多了。另外平時排練時,還有很多主創(chuàng)人員的談話很精彩,我也錄。當(dāng)時的領(lǐng)導(dǎo)周瑞祥知道我的初衷是為了把珍貴的資料保存下來,他也沒聲張,有類似重要的排演或講話時,就偷偷告訴我,讓我去錄。比如說童超,真是個好演員。1984年劇院專門組織前輩藝術(shù)家對中、青年演員談表演,其中就有童超。當(dāng)年他剛剛59歲,但正在病中,自己說‘舌頭不靈,吐字不清’,但他仍舊抱著很大的熱情,給年輕人講自己在每部戲中塑造人物的體會,這個談話我錄了整整六盤約5個多小時。還有刁光覃談他怎么創(chuàng)造列寧,方王官德導(dǎo)演《蛻變》時和演員談構(gòu)思等,我都錄了。再比如于是之擅長書法,懂得臨帖,有哪幾個帖有用,他會給演員看,講這個撇捺怎么好法,他講我就錄;蘇民講古典的詩怎么吟誦,過去如何唱,如何念,他表演示范,我都錄下來了……”
冰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