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從彬
(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 重慶 401320)
“流線型”在游泳教學訓練中的運用與建議①
朱從彬
(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 重慶 401320)
人體在水中游泳時,由于受到技術動作及多重阻力的影響,重心和浮心的位置也在不停的變化,身體也始終處于平衡和非平衡的轉換?!傲骶€型”的身體姿態(tài)不僅可以讓身體在游進過程中受到較小的阻力,更能讓游泳者始終保持平衡穩(wěn)定的身體姿態(tài),提高游泳效率。在游泳教學訓練中,練習好“流線型”身體姿態(tài)對游泳者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以及提高游進時的效率均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流線型 身體姿態(tài) 游泳 技術動作
流線型是物體的一種外部形狀,通常表現(xiàn)為平滑而規(guī)則的表面,沒有大的起伏和尖銳的棱角,通常情況下流線型前圓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狀,具有這種形狀的物體在流體中運動時所受到的阻力最小。流線型物體是指相對該物體的水在流經該物體時流線平滑地流經物體表面,除在尾部末端出現(xiàn)少許渦流外,其余部位幾乎無渦流發(fā)生。魚類的外形輪廓就是典型的流線型體。流線型的姿態(tài)對于游泳技術的啟示就是,在游泳中,游泳者應在水中保持兩頭尖的身體姿態(tài),尤其是在滑行和運動的休息階段。
在游進過程中,運動員應保持身體的適度緊張,這樣也可以保持身體的流線型,減少阻力。在游泳時要求運動員盡可能地保持水平姿勢,可以減少阻力。要盡可能地保持水平姿勢,就要求游泳者在游進時盡量地使身體的重心前移,將身體拉伸成“流線型”,使身體重心靠近浮心,從而使身體維持較好的水平姿勢,這樣可以提高身體的移動速度,延長劃水路線。由于技術要求臂腿動作相互配合,并不停的轉換,所以重心和浮心的位置也在不停的變化,因此,人體始終處于平衡和非平衡的轉換。當人體處于“流線型”姿態(tài)時,平衡的破壞就會減少,人體處于相對穩(wěn)定的運動狀態(tài)。(如圖1)
初學游泳時,保持好“流線型”身體姿態(tài)可以有以下促進作用:第一,拉長的手臂動作可以讓游泳者身體重心最大限度向前移而盡可能靠近浮心,從而在游進過程中身體能夠更好地漂浮在水平面上,這樣才能更從容地學(練)好相應的技術動作。第二,游泳時,運動員受到的阻力大小與物體的形狀有很大的關系。不同形狀的物體在水中運動時所受到的形狀阻力是不同的。緊繃的手臂和腳的動作讓身體呈現(xiàn)出“梭型”狀態(tài),經分析,這樣的身體姿態(tài)在游進過程中所受到的形狀阻力的最小的。因此,保持好的“流線型”姿態(tài)能讓身體在游進時獲得最大的能效。
圖1 “流線型”身體姿態(tài)
很多游泳練習者往往忽略了身體“流線型”的練習,以致在身體重心過分靠后遠離浮心,其他技術動即使再好也難以彌補身體位置過低帶來的負面影響,其表現(xiàn)為身體沉得很深,需要做出費力的動作才能將身體上浮或完成呼吸動作。此外,下沉的雙腿加大了身體在水中的阻力面,使身體在游進過程中受到的形狀阻力成倍增加,游泳動作能效也就受到很大的限制??梢?練習好“流線型”身體姿態(tài)對游泳初學者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以及提高游進時的效率均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一些簡單的練習有利于讓游泳者保持更好的“流線型”。
1.1 陸上拉伸
雙手掌重疊,大拇指緊扣;手臂夾在耳朵后面并盡量伸展,雙手肘關節(jié)盡可能靠攏;雙腳靠攏,踝關節(jié)伸直,用前腳掌著地。練習時,手指尖盡可能向上夠,讓整個身體得到最大限度拉伸,同時用力收腹并確保肘、肩、髖、膝和踝關節(jié)始終處于一條直線上。此動作亦可靠墻壁練習,練習時要求身體的肩、臀、腳后跟等多個關節(jié)保持靠墻狀態(tài)。
1.2 水上漂浮
雙腳并攏,掛在泳道線或浮漂上,上體保持“流線型”,身體保持適度緊張,收腹提臀,雙腳并攏繃直,雙臂盡可能往前伸,仰面或俯臥使身體漂浮于水平面。要求身體一直處于緊張狀態(tài),雙手可持浮漂支撐,俯臥漂浮時盡力埋頭、目視池底方向。
1.3 蹬池壁滑行
雙臂在耳后夾緊伸直,雙腳用力蹬池壁,然后讓身體保持“流線型”姿勢:雙臂在耳后用力夾緊、埋頭、收腹、雙腳腳尖盡可能并攏繃直。在不做任何動作的情況下,身體盡可能向遠處滑行,整個過程中務必保持埋頭姿勢,目視池底。此練習亦可雙手持浮板滑行。
1.4 “魚雷”
兩人一組,一人保持“流線型”姿勢漂浮于水平面,身體保持適度緊張,一人抓住其雙腳用力將其向前方推出,仿佛正在發(fā)射的魚雷,讓其盡可能向遠處滑行。此練習亦可雙手持浮板滑行,滑行過程中要求練習者不可做任何動作。
以上練習方法適用于游泳初學者,幫助其做好 “流線型”的動作定型,并培養(yǎng)其動作意識。而在其他水平的游泳人群中,保持“流線型”顯得更為重要。在游進過程中,保持好的“流線型”應做到還應注意到以下幾方面。
2.1 加強關節(jié)柔韌性訓練
身體的柔韌素質,對游泳運動尤為重要,肌肉、韌帶的彈性好,收縮力就大,關節(jié)靈活性越高,動作幅度越大,動作效果也就越好,對提高游泳效率很有利?!傲骶€型”動作為了讓身體呈現(xiàn)完美的“梭型”,要求游泳者最大限度地夾緊雙臂、繃直腳尖,這樣要求游泳者的關節(jié)具有較好的柔韌性。肩關節(jié)和踝關節(jié)的柔韌性可以通過壓肩、拉肩、吊單杠、雙手持棍轉肩以及跪撐后倒等一系列的專門動作進行強化練習。較好的關節(jié)柔韌性不僅可以讓游泳者保持更好的身體姿態(tài),拉長的臂部動作能加長劃水路線,提高游泳效率。
2.2 盡量避免直臂掄臂式的回臂動作
除非自己有特長,不應輕易模仿少部分運動員的直掄式回臂動作,因為那樣往往得不償失。直臂掄臂式的回臂動作容易讓游進過程中身體轉動幅度過,進而打破身體原有的平衡,因此,輕柔的高肘移臂技術相對來說對身體狀態(tài)的干擾要小得多。另一方面,仰泳的劃臂動作基本配合熟練之后,也應盡快由風車式直臂劃水過渡為近體沉肘式曲臂劃臂姿態(tài),避免直臂劃水動作對身體平衡狀態(tài)帶來的干擾。
2.3 順其自然的轉身運動
也稱“縱向圓木滾動”。以往很多文章分析轉身運動都是從轉身容易形成象賽艇一樣修長形狀,從而會減小迎水面阻力這個角度來分析問題的。另外,順其自然的轉身運動還可以抵消一部分導致身體左右擺動的力量,從而能夠最大限度地減輕“蛇狀運動”的力矩。
2.4 保持對稱的游泳動作
保持身體的平衡還要使身體盡量保持直線性的游進。這就要使身體的動作相對對稱,使身體不要左右的擺動和上下的浮動,即使身體的重心移動在三維空間都保持相對的平穩(wěn)狀態(tài)。運動員在游進中應保持手臂動作、腿部動作的對稱性,這樣可以保證運動員直線性游進。
游泳時“流線型”身體姿態(tài)不僅可以讓身體重心盡可能與浮心靠攏,從而更有利于保持身體平穩(wěn);加緊的雙臂和繃直的雙腳動作可以最大限度縮小身體在水中的阻力面,有利于減小游進過程中的形狀阻力。通過長期的陸上或水中拉伸練習可以讓游泳者形成“流線型”的動作定型,以至于能在游泳過程中保持良好的身體姿態(tài),提高游泳出發(fā)轉身技術及途中游技術的效率。
[1]馬吉光.游泳運動[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
[2]紀昌飛.游泳流線型姿勢的再認識[J].體育研究,2013(33):120.
[3]張紅.論游泳運動員的水感和流線型──兼談游泳運動員的選材[J].安徽體育科技,1998(2):7-9,12.
[4]曹曉華.提高游泳運動員身體流線型的輔助訓練[J].游泳,1998(1):2-3.
G808
A
2095-2813(2017)06(b)-003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7.035
朱從彬(1988,6—),男,漢,四川資中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游泳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