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各格
第一次去成都時,趙雷的民謠還沒唱紅,地鐵開通的路線并不多,杜少陵的草堂里海棠花開得有點寂寞,春熙路上的游客卻不少。那時和朋友蹲在路旁看長腿妹子的我,并不知道自己會和這個城市有那么深的羈絆,更沒想到有一天我會在那里一待就是好幾個月。
成都這座城市,有著讓人難以抗拒的煙火氣息。在這里,時光綿長又短暫,生活悠閑又匆忙。高樓與老街比肩而立,高檔餐廳與蒼蠅館子遙相呼應(yīng),寫字樓內(nèi)燈火通明,然而下一個街角傳來的卻很有可能是麻將嘩啦啦的聲音。
1
想要感受成都,最好的方法是在這里生活一段時間,穿梭于街頭巷尾,下最尋常人家的館子,聊最家長里短的天。
不過,以過來人的經(jīng)驗來看,前提是你要學(xué)會當(dāng)?shù)氐恼Z言。
成都是個方言使用頻率很高的城市,當(dāng)?shù)厝伺c你說話時,如果你沒有事先以普通話開頭,迎面而來的絕對是方言。當(dāng)然,有時候就算你說的是普通話,對方也會以方言來接應(yīng)。
所以剛在成都生活時,我鬧了不少語言上的笑話。
舉個糖炒栗子,有天和當(dāng)?shù)氐呐笥岩黄鹑ベI柚子,然后讓店家?guī)兔兤?。這時店家用方言問了句“你要不要留個口口?”意思是問柚子的皮剝了之后是直接丟掉還是包著帶走。我當(dāng)時沒聽懂,于是想當(dāng)然并且迷之自信地對我朋友說,阿姨問我們要不要給柚子開個口。
嗯,然后在場的人都笑抽了,這個語言梗也成了我的一個黑歷史。每次朋友教我方言而我沒有認(rèn)真學(xué)時,她就會甩出這個梗來嘲笑我。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熏陶,雖然能說的沒幾句,但聽卻是進步了很多。然后我就發(fā)現(xiàn),成都人說話呀,其實蠻嗲的,有時候聽起來像在撒嬌。這大概是因為他們的方言里會使用到很多疊詞吧。
那種語言里自帶的天然嗲卻不自知就顯得萌萌噠,當(dāng)然,這也可能跟他們生活在熊貓的故鄉(xiāng)有關(guān)系吧。
老實說,沒在成都看大熊貓之前,我一直不是很能理解為什么有些人能夠盯著網(wǎng)上的大熊貓直播,一看就是一整天,這得多閑得慌多無聊才干得出來的事兒啊?
不過很快我就自己打臉了,當(dāng)我在大熊貓保護基地里盯著某只圓滾滾吃窩窩頭一看就是十幾分鐘,當(dāng)我因為親眼目睹了某只圓滾滾躺著拉出了一坨“青團”贊嘆不已時,當(dāng)我為等了好久某只圓滾滾終于賞臉翻了個身而高興時,我不得不承認(rèn),有些動物啊,明明實力非凡,卻靠賣萌為生就夠了。
竟然莫名的讓人很是羨慕啊。
2
因著地理位置的緣故,成都一年中有太陽的時間并不多,所以每一個陽光普照的日子都顯得彌足珍貴,尤其是冬天時。這時候,你就會發(fā)現(xiàn),平時不知道藏在哪兒的人,似乎一下子全都冒了出來。大家三三兩兩聚在一起,泡泡茶聊聊天打打牌搓搓麻將,好不愜意。
在成都陰霧的天氣里待久了,每次見到陽光我都特別開心。
天氣一好,自然不能錯過去人民公園喝喝茶,曬曬太陽,嗑點兒瓜子。要是頭一回去的話,必定少不了體驗一把當(dāng)?shù)靥厣奶投洹?/p>
掏耳朵的師傅頭上戴個照明燈,手里拿著工具,在茶位桌椅間穿梭吆喝著。遇上有人招手就停下來,談妥了價錢后,你往椅背上一靠,師傅就開始展示他的手藝了。掏一掏掃一掃敲一敲轉(zhuǎn)一轉(zhuǎn),整個過程行云流水,很是有趣,不過對于初體驗的我而言,還是蠻緊張的。
不管什么時候去人民公園,都能看到一群人在那里跳廣場舞。不是隨意比劃幾下的那種,而是看著特別有板有眼的交誼舞。有些阿姨可專業(yè)了,行頭往身上一套,露背舞裙高跟鞋,擱那兒一起勢,可有范兒了。
無論是年輕人還是中老年人,不管是打牌喝茶跳舞還是心無旁騖地打盹兒,大家都以自己的方式享受著難得的好天氣,安逸而祥和。
3
若是頭一回以游客的身份去成都的話,錦里,寬窄巷子,武侯祠,杜甫草堂,春熙路,都江堰,青城山這些傳統(tǒng)景點還是有必要去打個卡的。雖說人多了點,但若是不去,總有種意猶未盡之感。
這大抵就是所謂的儀式感吧,就像到了北京一定得去長城故宮,去杭州不能落了西湖,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外灘跑不了,廣州有個小蠻腰一樣,總得來過了,咔咔咔幾張照片說明到此一游了才算心安。
若是運氣好,說不定還能遇上在寬窄巷子里穿著漢服彈箏的姑娘。而我對這里的印象,一直停留在第一次去時,圓月高懸,幽長的巷子里傳來的簫笛聲,于是循著聲音繞了好幾條巷子,卻始終沒有找到吹奏之人。只是當(dāng)時當(dāng)景當(dāng)樂,驚艷了好久。
至于變臉,有機會是一定要去看看的,若能尋到個前排的座位近距離觀摩,那就更好了。住在成都那會兒,我一直在尋思著要是我能學(xué)成這門絕活,大概以后就離成為德藝雙馨的老藝術(shù)家不遠(yuǎn)了。
不過直到離開我也沒找著師傅,所以短時間內(nèi)怕是成不了了。
4
在成都,你要有勇于嘗試的精神。
因為成都人,不,確切說,是四川人不僅愛吃,也會吃、敢吃。他們對于食物的包容度,就像這座城市對于外地人的接受度一樣,寬容而友好。
黃喉,兔頭,豬腦,在這里都是尋常食物。
豬鼻筋你吃過嗎?就是豬鼻子里的那條筋,當(dāng)?shù)氐臒緮傋舆B那么小塊兒地方都不放過,而在此之前,我甚至不知道豬鼻子里還有筋,更無法想象那還能吃。
但事實證明,還挺好吃的。
在成都,吃燒烤蘸的是干辣椒碟,吃完再來上一份冰粉簡直是完美。還有缽缽雞,串串,紅油抄手,蛋烘糕,紅糖糍粑,好吃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哦,當(dāng)然不能忘了火鍋。
就算是我這種不吃辣的人,也在那里愛上了紅油火鍋,每次都一邊灌冰酸梅湯一邊吃得辣火朝天。對了,有機會的話,一定要試試肥腸節(jié)子喲,我到現(xiàn)在都還念念不忘。
在成都,我朋友最常跟我說的一句話就是“你要突破自己啊”,而她的樂趣之一,就是看我一臉糾結(jié)地嘗試不同的食物。她的目標(biāo),是在我離開成都前,在食物的接受度上有個重大突破,可惜最后沒成功,因為有些食物到最后我還是接受不了。
對此,我的朋友很是怨念。
5
趙雷的《成都》唱紅時,我已經(jīng)在成都的街頭走了好幾遭,也和朋友在小酒館里吃完了很多盤下酒菜。
貳麻酒館是我比較喜歡的酒家之一,因為他家的梅酒很好喝,下酒菜很好吃,雖然辣了點兒。若是提前預(yù)定的話,還能拿到河邊的位置,抬眼望去就是被燈光點映的九眼橋。
每次和朋友約好了去“喝花酒”,都會點上一壺梅酒,幾盤下酒菜。坐在臨近河邊的位置,吹吹風(fēng),聊聊天,喝點小酒,時光仿佛也跟著變得綿長而悠遠(yuǎn)。
這大概也是成都的魅力吧,總能夠讓你沉靜下來,在繁忙中享受慢生活。然后帶著一身的閑適,以及很有可能被辣哭的胃離開。
成都于我,是一場美好的夢,離開時,夢也就醒了,然而余韻猶存,久久不曾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