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意
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簟①清,
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
夢覺流②鶯時一聲。
【注釋】
①簟:竹席。
②流:指其鳴聲婉轉(zhuǎn)。
【思考練習】
1.此詩以“夏意”為標題,著眼點在“意”,寫出了詩人于炎熱盛夏中一種什么樣的心境?
2.詩歌運用了反襯的手法,創(chuàng)造了優(yōu)美的意境。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
3.賞析“石榴開遍透簾明”中“透”字的妙處。
在古代漢語中,某些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又可以靈活運用。臨時改變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當其他類詞。詞的這種臨時的靈活運用,就叫做詞類活用。古漢語中的詞類活用主要有以下幾種:
1.名詞活用作動詞。在古代漢語中當同某種事物或方位處所等有關(guān)的行為變化時,常常使用表示這一事物、方位處所的名詞來表示,這就是名詞活用作動詞。
判定名詞活用作動詞:一般情況下是兩個名詞連用,必有一個名詞作動詞;副詞后面直接帶名詞,名詞就活用作動詞?;钣煤蟮囊饬x仍和這個名詞的意義密切相關(guān),只是動詞化而已。
2.名詞活用作狀語。名詞放在動詞謂語前,不作主語用,卻用來直接修飾動詞時,這個名詞就具有了狀語的語法功能,名詞活用作狀語,有以下三種情況:
(1)一般名詞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處所;表示動作行為的依據(jù)、手段或工具;表示動作行為的身份或?qū)Υ姆绞?;表示動作行為的特征或狀態(tài)。
(2)方位名詞作狀語。方位名詞直接作狀語,這種語法現(xiàn)象在古漢語中很多,往往用來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處所或表示動作的趨向。
(3)時間名詞作狀語。時間名詞用于動詞前作狀語,表示行為發(fā)生的時間。
3.動詞活用作名詞。當動詞在句中替代了跟它的動作行為有關(guān)的人或事,具有表示人或事的意義時,這個動詞就被活用作名詞了,一般充當句子的主語或賓語。
4.形容詞活用作動詞。形容詞后面帶了賓語,形容詞就活用作動詞了。
5.形容詞活用作名詞。在句子中,形容詞如果處于主語或賓語的位置,具有明顯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義,形容詞就活用作名詞。
6.使動用法。使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使……怎么樣”的意思。使動用法中的謂語動詞,有的是由名詞、形容詞活用來的,活用之后,它們所表示的語法意義也有所改變。
(1)動詞的使動用法。動詞和它的賓語在一起,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產(chǎn)生這個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
(2)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帶上賓語,假使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zhì)和狀態(tài),那么形容詞活用作使動動詞。
(3)名詞的使動用法。名詞帶賓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變成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7.意動用法。意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認為(以為)……怎么樣”的意思。
(1)名詞的意動用法。是把名詞后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2)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是主觀上認為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