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逢春
過了中秋節(jié),天氣漸漸涼爽了,農(nóng)村正是秋收的季節(jié)。按照慣例,母親在這個時候要回農(nóng)村老家住些日子。在母親動身前,我給弟弟打了個電話,說母親要回老家去看看。弟弟說,來吧。繼而他沉思了一會兒,又說,要不晚來幾天吧,新屋的臺階還未修好呢。
我放下電話,犯了尋思,家里的房屋不是春天就已經(jīng)完工了嗎?屋蓋好的時候,我曾驅(qū)車回過家,看見了那座新屋,寬敞明亮,大方舒適,夠我們這些在城里住那幾十平米的樓房的人艷羨了。門窗都安好了,門樓與臺階修得也特別氣派,只要經(jīng)過一個夏天,讓屋里干一干,油漆的味兒跑一跑,就可以住人了,怎么又說臺階未修好呢?我把疑問說給了老伴,老伴說,是不是不愿老太太去呀?我搖了搖頭,應(yīng)該不可能。母親最疼愛的就是我弟弟,弟弟也最疼愛母親。從和弟弟平日接觸的言談話語中,看不出一絲對母親的不敬,包括弟弟的愛人。不過話說回來,去年母親的腿摔折了,住院治療后雖然好了許多,但身體健康每況愈下,如今什么活也不能干了,而且拄上了拐杖,是不是因為這個……
一星期以后,弟弟來了電話,說臺階修好了,把咱娘送來吧。
我親自驅(qū)車把母親送到了老家。聽見汽車響聲,弟弟、弟媳和孩子們都迎了出來。弟媳攙著母親,進了院子。一進院子,我驚呆了,原來五間房的臺階,中間的臺階被打掉了,變成了坡形,還加了扶手。弟弟笑著說,原來沒想好,五間屋都修了高臺階,聽說母親要回來,想到她的腿腳不利索,怕走路跌跤,便把中間的一間屋的臺階去掉了,做成了現(xiàn)在這個樣子。
弟弟這一舉動,使我一下子想起了數(shù)十年前的一件事。按我們當?shù)氐牧?xí)俗,修屋時要講究門樓,必須有高高的臺階,這代表一個家族的身份。當時我們家,屬于“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戶子,加上爺爺和父親又識文斷字,很是注重當?shù)氐娘L俗,所以門樓是磚的,門口還要放上兩個小獅子,屋門的門口都壘著高高的臺階??傻艿苌聛頃r,骨頭軟,長到七八歲時,還走不好路,一次從家里的臺階上掉下來,跌得鼻青臉腫,母親心疼弟弟,便不時地在父親耳邊吹風,后來父親動心了,讓人把屋前的臺階都去掉了。
我和弟弟扶著母親,在緩坡上慢慢地走上去。走到屋前,母親并沒有急著到屋里去,而是讓我們放開手,自己扶著欄桿,慢慢地又走了下來,她臉上充滿著幸福的愜意。這時,我清楚地看見母親的眼里含著淚。
記得猶太人有一句諺語:“母親給兒子?xùn)|西時,兒子笑了;兒子給母親東西時,母親哭了?!边@一笑,一哭,里邊包括了多少耐人尋味的東西。
【賞析】
讀這樣的文章,相信同學(xué)們一定會感慨萬千,甚至?xí)挥傻皿@呼:親情原來是如此美好!文章之美,在于構(gòu)思。“我”讓弟弟接母親回去,可弟弟竟然“沉思了一會兒”;就在“我”和老伴疑惑之時,弟弟又打來了電話,原來他只是為了給母親拆掉臺階。一件小事,寫得一波三折。文章之美,還在細節(jié)。如“我”初進家門時“驚呆”的心理,弟弟一家“迎了出來”的畫面,以及母親扶著欄桿時含淚的情景,無不讓人感受到了親情的溫馨與美好。如此行文,讀來令人潸然淚下,讀后更能引人萬千思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