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笆膛蔽倚撵`的苗圃。身已不健,心倘尤穢,又豈能活得好些?
我愛我的兒子梁爽,他小學五年級。這正是一個人的內心世界開始形成的年齡。我也常教他學會如何“侍弄”他那小小心靈的苗圃。
一次兒子放學回到家里,進屋就說:“爸爸,今天××同學的紅領巾被老師收去了!”
我問為什么。
兒子回答:“犯錯誤了唄!把老師氣壞了!”
那同學是他好朋友,但卻有些日子不到家里來玩了。我依稀記得他講過,似乎老師要在他們兩者之間選拔一名班干部。
我又問:“你高興?”
他怔怔地瞪著我。
我將他召至跟前,推心置腹地問:“跟爸爸說實話,你是不是因此而高興?”
他便誠實地回答:“有點兒?!?/p>
我說:“你學過一個詞,叫‘幸災樂禍,你能正確解釋這個詞嗎?”
他說:“別人遭到災禍時自己心里高興。”
我又說:“為什么他的紅領巾被老師收去了,你會高興呢?讓爸爸替你分析分析,你想一想對不對?——如果你們老師并不打算在你們兩個之間選拔一名班干部,你倒未必幸災樂禍。如果你心里清楚,老師最終選拔的肯定是你,你也未必幸災樂禍。你之所以幸災樂禍,是因為自己感到,他和你被選拔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甚至他被選拔的可能性更大些。于是你才因為他犯了錯誤,惹老師生氣了而高興。你覺得,這么一來,他被選拔的可能性縮小,你自己被選拔的可能性就增大了。你內心里這一種幸災樂禍的想法,完全是由嫉妒產生的。你看,嫉妒心理多丑惡呀,它竟使人對朋友也幸災樂禍!”
兒子低下了頭。
我接著說:“如果他并沒犯錯誤,而老師最終選拔他當了班干部,你現(xiàn)在幸災樂禍,就可能變成一種內心里的憤恨了。那就叫嫉妒的憤恨。人心里一旦懷有這種嫉妒的憤恨,就會進一步干出不計后果、危害別人危害社會的事,最后就只有自食惡果。一切懷有嫉妒的憤恨的人,最終只有那樣一個下場……”
兒子問:“大人也嫉妒嗎?”
我說大人尤其嫉妒。一旦嫉妒起來尤其厲害,甚至會因嫉妒殺人放火干種種壞事。也有因嫉妒太久,又沒機會對被嫉妒的人下手而自殺的……
我說,凡那樣的大人,皆因從小的時候開始,就讓嫉妒這顆種子,在心靈里深深扎了根。他們的內心世界,不是花園,不是苗圃,而是荊棘密布的亂石崗……
兒子問:“爸爸,你也嫉妒過嗎?”
我說我當然也嫉妒過,直到現(xiàn)在還時常嫉妒比自己幸運的某方面比自己優(yōu)越比自己強的人。我說人嫉妒人是沒有辦法的事。從偉大的人到普通的人,都有嫉妒之心。沒產生過嫉妒心的人是根本沒有的。
兒子問:“那怎么辦呢?”
我說,第一,要明白嫉妒是丑惡的,是邪惡的。嫉妒和羨慕還不一樣。羨慕一般不產生危害性,而嫉妒是對他人和社會具有危害性和危險性的。第二,要明白,不可能一切所謂好事、好的機會,都會理所當然地降臨在你自己頭上。當降臨在別人頭上時,你應對自己說,我的機會和幸運可能在下一次;而且,有些事情并不重要。比如對于一個小學生來說,當上當不上班干部,并不說明什么。好好學習,才是首要的…
我知道,一個心靈的小花園,“侍弄”得開始美好起來了……
(節(jié)選自梁曉聲《心靈的花園》,題目為編者加)
讀寫對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身教重于言傳,他們給我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文章主要講述了兒子對同學的紅領巾被沒收這件事而感到高興,這位常?!笆膛毙撵`苗圃的父親,便由淺入深地對兒子講解心靈凈化的故事。文中,父親的榜樣作用滲透在與兒子的日常生活點滴中。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類似的事件?想想父母的言行,悟悟他們帶給你的影響,你會在轉角間,發(fā)現(xiàn)原來你從來都不缺乏榜樣。
寫法方面,本文有兩個特點:1.層層深入法。文中這份父親在生活中給孩子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作用,因同學被沒收紅領巾的生活小事,引發(fā)到心靈層面的嫉妒的引導與教育上,這無疑在“侍弄”孩子心靈方面是最好時刻,比單純的講道理更容易讓孩子理解。2.以小見大法。這位父親由于自己經?!笆膛毙撵`花園,無形之中便在孩子的成長歷程中起到了榜樣的引領作用。由身邊發(fā)生的紅領巾事件,引發(fā)對孩子心靈的洗滌。
我們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榜樣引領,只是我們平常忽略了,缺乏的是對父母的理解,缺少的是一種換位思考的方式,更是對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情見怪不怪了。
(張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