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書晗
我將自己的擂臺機器人命名為小真。它主要由主機、馬達、傳感器組成。機器人的主機如同人類的大腦,控制機器人的一舉一動,主機通過編程“指揮”馬達、判斷傳感器運行。
小真的四輪如同人的四肢,它采用后輪驅(qū)動帶動前輪運動的方式。
小真的傳感器相當于人的眼睛,用于檢測周圍環(huán)境以確定對手的位置或判斷擂臺的邊緣。傳感器將檢測結(jié)果傳給主機后,主機就可以根據(jù)結(jié)果命令馬達運轉(zhuǎn)。
一、傳感器
1.紅外檢測傳感器
這雙看上去楚楚可憐的“大眼睛”就是機器人“左膀右臂”中的“左膀”——紅外檢測傳感器。小真能在擂臺上呼風喚雨、如鷹一般檢測到對手可離不開它。
紅外檢測傳感器利用紅外線進行傳感,包括光學系統(tǒng)、檢測元件和轉(zhuǎn)換電路三大部分。光學系統(tǒng)按結(jié)構(gòu)不同可分為透射式和反射式。檢測元件按工作原理可分為熱敏檢測元件和光電檢測元件。
熱敏檢測元件中最常見的就是熱敏電阻,熱敏電阻受紅外線輻射時溫度升高,電阻發(fā)生變化,通過轉(zhuǎn)換電路變成電信號輸出。電信號傳到小真的“大腦”中,主機憑此檢測到對手后就可以向著目標進行猛烈撞擊。
二、灰度傳感器
若紅外檢測傳感器是機器人的“左膀”,那“右臂”就非灰度傳感器莫屬了。機器人不慎掉下擂臺怎么辦?不用擔心,灰度傳感器會自動檢測擂臺的邊緣。
灰度傳感器是模擬傳感器,它利用光敏電阻對不同顏色的檢測面對光的反射程序不同,其阻值變化也不同,以此進行顏色深淺的檢測?;叶葌鞲衅鞯囊桓l(fā)光二極管和一只光敏電阻被安裝在同一個面上。
在有效的檢測距離內(nèi),發(fā)光二極管發(fā)出白光,照射在檢測面上,檢測面反射部分光線,光敏電阻檢測此光線的強度并將其轉(zhuǎn)換為機器人可以識別的信號。主機在接受到信號后便會自動進行調(diào)整,使自己重返擂臺。
三、程序介紹
1.編程軟件
機器人編程是為使機器人完成某種任務(wù)而設(shè)置的動作順序描述。機器人運動和作業(yè)的指令都由程序控制。我運用的編程軟件是“啟智園三維仿真系統(tǒng)”。
2.最終程序
模塊是程序的基礎(chǔ),一個個獨立的模塊連接起來就是一套完整的程序。在模塊家族中,每個模塊都有自己的功能?!皐hile”循環(huán)模塊可以使機器人多次執(zhí)行程序,“if”條件判斷模塊可以讓機器人有選擇地進行競技,“moter”電機模塊可以使機器人沖向?qū)κ帧?/p>
這次程序的主旨是通過運用“灰度傳感器檢測機器人是否處于擂臺邊緣”這個大判斷條件(if模塊)進行分類,若灰度傳感器檢測結(jié)果為機器人處于擂臺上則執(zhí)行A類程序。反之,若檢測機器人處于擂臺邊緣則執(zhí)行B類程序。
A類程序下又有三個判斷條件(if模塊)和一個“反之”,三個判斷條件用來判斷對方機器人位于自己的前方、左方還是右方。若三個方位都未檢測到目標便會執(zhí)行“反之”——機器人自己原地旋轉(zhuǎn),直到前、左、右這三個方位有一個方位出現(xiàn)目標,這時機器人就會跳出“反之”,執(zhí)行看到目標的判斷條件(if模塊)。
B類條件下有5個條件判斷(if模塊),這是因為擂臺機器人左前、左后、右前、右后4個方位安裝了4個判斷擂臺位置的灰度傳感器。5個判斷條件(if模塊)分別判斷4個灰度都在臺外、只有左前方灰度在臺外、只有左后方灰度在臺外、只有右前方灰度在臺外、只有右后方灰度在臺外這5種情況,根據(jù)機器人偏離擂臺的方位不同,機器人會通過電機進行調(diào)整。
四、制作過程
1.運用零件搭建碰撞機器人。
2.運用編程軟件對機器人進行程序設(shè)計和微調(diào)。
同學們,擂臺機器人小真是不是很有趣?自己也制作一臺吧。(指導老師:徐勤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