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呈現(xiàn)
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聲音,它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各種重要角色。聲音是信息傳遞的媒介,聲音可以和我們的某種情緒相連……
請以“世上最美的聲音”為話題,任意選取一種聲音,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思維碰撞
蔡原上:看到這個題目,我首先想到的是大自然的聲音,比如雨聲、鳥啼、蟲鳴等。這些聲音,常常會勾起我許多的回憶。我曾經(jīng)看過余光中先生的一篇文章,叫《聽聽那冷雨》,文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這一句:“雨打在樹上和瓦上,韻律都清脆可聽。尤其是鏗鏗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樂,屬于中國?!边@篇散文抒寫的是深深的思鄉(xiāng)情緒,這種鄉(xiāng)情主要是通過描寫雨聲而流淌出來的,余光中先生借冷雨抒情,將自己身處臺灣,不能回大陸與親人團聚的思鄉(xiāng)情緒娓娓傾訴。另一方面,這種鄉(xiāng)情也表現(xiàn)在文中化用的詩詞里面,中國古典詩詞的意趣在被賦予生命的冷雨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師(黃忠):是的,蔡原上同學說得非常好,大自然的聲音常常會與我們的某種情緒聯(lián)系在一起,很多文學作品都會用到“情景交融”的手法,用聲音來抒情。例如,著名詞人李清照的《添字采桑子》,寫的就是詞人在異鄉(xiāng)聽雨時的感受,一直為人稱道。“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余情。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那時的李清照,南渡之后,身處他鄉(xiāng),聯(lián)想起自己悲慘的遭遇,聯(lián)想起國家的衰亡,又聽著雨打芭蕉的凄涼之聲,心中頓生煩悶。相信這“雨打芭蕉”的聲音,也會給同學們的寫作帶來一些啟示。
許耕源:說到大自然的聲音,我還想起了龍應臺寫的《尋找》一文。那時候,她獨自寄居在一個島上,常常聽到一種類似于“苦啊,苦啊”的鳥叫聲。后來才知道,這是杜鵑的啼叫。她從這聲音中,聽出了時間的匆匆易逝,聽出了人生的孤獨。全文用的也是情景交融的手法,通過聲音來抒寫內心的情緒。其實,這是一種不錯的構思方法,我們也可以選取一種聲音,把它和自己的經(jīng)歷結合起來,去表達自己的感受。
林心宇:剛才兩位同學說的都是大自然的聲音,而我想到的是人聲。在生活中,朋友的話語、母親的叮嚀,甚至于集市的吆喝叫賣,這些聲音,我們也都可以去寫。比如蕭乾先生的《吆喝》,他描述了胡同里各種各樣的吆喝聲,介紹了舊北京胡同里的動人一景,緩緩追憶的語調中流露出的是愉悅,讓人體會到生活中蘊含的情趣。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你看,在蕭乾的筆下,胡同里的吆喝也顯得那么美!街頭巷尾經(jīng)?;厥幹纳特湹倪汉嚷暎@在無心人聽來,或許頓生厭煩,而在有生活情趣的人聽來,卻是優(yōu)美動人的音樂。尤其是隨著歲月的流逝,這一切都深深烙進人的心靈深處,變成了一種美好的回憶。
師:是的,林心宇同學提出了另一個角度,那就是去寫人聲。老師也可以再舉一個例子,臺灣作家林清玄有一篇散文叫《木魚餛飩》,就是通過賣餛飩的老人敲木魚的聲音為線索,敘述一段難忘的記憶。那時他客居在臨沂街,夜里時常工作到很晚,每天凌晨一點半左右,一陣清越的木魚聲總是響進他臨街的窗口。那木魚的聲音非常準時,天天都在凌晨的時間敲響,即使在風雨來時也不間斷。后來,他才知道,原來這木魚聲是一個老人賣餛飩的信號。于是,他便常常出去,吃上一碗老人的餛飩。后來林清玄遷居了,與老人失去了聯(lián)系,但每當他在靜夜里工作時,仍時常懷念著老人和老人的餛飩。林清玄認為,木魚在餛飩攤子里真是美,充滿了生活的美。在這篇散文中,聲音這一線索用得也非常不錯。
倪語妍:我想到的是我母親剝核桃的聲音。那天晚上,我正在屋子里復習,因為第二天有一場大考,心緒非常煩躁。這時候,我恍恍惚惚地聽到,樓下傳來一陣“嗶嗶啵?!钡穆曇?。我悄悄地走到樓梯口一看,原來是母親正在為我剝核桃。那一刻,我忽然意識到,在每次考試之前,母親總會為我燉一碗核桃湯,給我“補腦”。為了不讓聲音影響我,母親還特地到樓道里去剝核桃。我想,這聲音里,應該藏著深深的母愛吧。如果要寫這個題目,我的這個經(jīng)歷是不是也可以作為一個選材呢?
師:倪語妍同學能夠結合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進行構思,非常不錯,母親在樓道里為“我”剝核桃這個故事確實十分溫馨感人。用聲音來寫親情,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還比如說,你的爸爸雖然不善言語,但你每次出門遠行,他都會語重心長地說一聲“小心些”。在這樣簡簡單單的話語里,你是否能讀出父愛?又比如說,你的祖母老了,總喜歡在屋子里聽聽戲曲,你能不能通過戲曲刻畫一位老人的形象呢?生活中類似的素材有很多,只要同學們仔細想,就一定能想到。那么,現(xiàn)在除了寫大自然的聲音、人的聲音、親情的聲音,還有別的想法嗎?
許翰文:剛才同學們說的都是散文的思路,那么,我們能不能用聲音編寫一個故事呢?比如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說《人的腳步聲》,就以“腳步聲”為線索,編寫了一個故事。小說通過描述“我”(一個因為關節(jié)炎而不得不截肢的男子)對都市人的腳步聲的感受,抨擊了靈魂失職(精神缺失)的病態(tài)社會,表達了對健康和諧社會的向往之情。再比如美國作家莫拉·尼科爾森的經(jīng)典短篇小說《埃文小姐的敲門聲》,就以“敲門聲”為線索,編寫了一個動人心弦的懸疑故事。
師:以聲音為線索編故事,這個想法也很好,但一定要注意這個聲音是“美”的。我很期待許翰文同學為我們編一個“聲音的故事”,也希望大家通過今天的討論,能夠重視“聲音”這個元素,多多感受、體悟,并把所聽所想寫到作文中去,相信你們筆下的“聲音”都是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