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然,在愛書人眼里任何與書有關(guān)的風景都是美的。這多少帶有主觀意念。有沒有一種讀書構(gòu)圖,能讓人瞬間產(chǎn)生視覺之美呢?
那天,穿一身淡藍色連衣裙的她坐在窗前,干凈的頭發(fā)挽在腦后,已過中年的臉始終沒有抬起。她埋首于一本書,一本不知道什么名字的書,厚薄適中,大小正好,精彩紛呈。她用兩只手捧著書,不忍釋手,從翻開書頁的多少可以目測出應(yīng)是已讀到中段。她的書不是一般的書,精心地包著紅底白圈的封皮,她粉色蔻丹的十指與書皮互相映襯。淡藍色連衣裙在書皮的映照下更充滿夏天的夢幻之美。忍不住想象,這樣的女子是從家務(wù)瑣事中抽身出來的嗎?也許讀書在她生活中已必不可少,所以她才會在打扮自己的同時打扮一本書,她和書密不可分,書于她是一種必須。
女人細致入微的心思不經(jīng)意就照亮她周遭的世界,男人則另有其男人氣味。
灰蒙蒙的天色沒有給車廂里的人們帶來生機,而那個老男人卻沉浸在他的世界里,自享其樂。他粉色條紋的襯衫與淺色西褲很相配,頭上一頂淺色鴨舌帽更顯出他悠閑與藝術(shù)的品位。不過他給人留下更深的印象則是他手里正捧著一本黑色小羊皮封面的英文書。他的太太睡著了,而他正在津津有味地閱讀。是答應(yīng)了老伴要在這樣的陰天出游的嗎?也許他心里并沒有那么想遠行。長時間的工作之后讓他更珍惜屬于自己的時光,這樣的時光是在他心里的,因此他才會那么用心地讀一本書,而不在乎他身處的環(huán)境和此行的目的。那會是一本什么樣的書呢?他的英文竟如此了得。
精致的人可以增加閱讀畫面的美感,而一本書也絕對有提升一個人魅力的能量。這魅力即使不深層透視,也可表面?zhèn)鬟_。
朦朧中,抬頭看見的是一個婆婆,她已經(jīng)在那里坐了很久了吧。她渾身上下穿著廉價的衣褲,皺皺巴巴的,肩上背著鼓鼓囊囊的包,手邊腳邊都是塞得滿滿的塑料袋,像一個剛從集市回來的老太??伤哪樕敲雌届o,眼神那么堅定。因為她的手里正翻看著一本豎排古書,她不時地把食指放入嘴里,又用那沾了唾液的手指去翻書頁。她已經(jīng)這樣坐了很久,沒有看任何人,也沒有放下過手里的書。書的古舊與她的古舊相輔相成。原來古書這樣看才有味道。
這一幅幅一幕幕都是讀書的完美構(gòu)圖,給人一種直入眼簾的視覺感受。
(作者飄飄徐,選自《揚子晚報》2015年2月13日,有改動)
寫作借鑒
1.“畫”出個性:三幅“完美構(gòu)圖”各有意趣。先欣賞中年婦女:穿著打扮與書皮互相映襯;書中精彩紛呈的內(nèi)容讓她散發(fā)出“細致入微的心思”,以致“不忍釋手”。第二位是個老男人:穿著有品位;書呢,竟是一本黑色小羊皮封面的英文書;他毫不在乎“灰蒙蒙的天色”,而且讀得“津津有味”,以致“沉浸在他的世界里,自享其樂”。第三位看起來像剛從集市回來的婆婆:看的書是一本能“提升一個人魅力”的豎排古書;看書時,臉色平靜,眼神堅定,用“古舊”的手法翻著書頁,一直“沒有放下過”。這三位讀書人的穿著打扮、氣質(zhì)品位、讀書時的方式方法各有個性,特別是通過作者的想象,賦予了三位讀書人不同的處境——中年婦女從家務(wù)瑣事中抽身出來閱讀;老男人無心出游,在老伴睡著了之后閱讀;婆婆呢,在日常的購物后寧靜地閱讀。文章寫足了這些“異”,讀書人的氣質(zhì)里包含的“同”才能凸顯并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美”。
2.“異”中見“同”:三幅“完美構(gòu)圖”具有一樣溫暖人心的“瞬間之美”。讀書畫面,有的靚麗,有的精致,有的古舊,但他們的“完美構(gòu)圖”都集中指向共同的“瞬間之美”——閱讀已經(jīng)自然地成為他們的生活習慣,成為他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注、忘我已經(jīng)成為他們閱讀的美麗姿態(tài)和境界。作者運用的這種“異”中見“同”、強化文旨的筆法,為我們寫并列式敘事文提供了范例。
(曹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