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翌暉
摘 要:該研究通過檢索CNKI數(shù)據(jù)庫中的16種體育中文核心期刊和權(quán)威期刊得到過去30年共計247篇關于高校健美操課程的中文文獻。從研究的數(shù)量、內(nèi)容、方法和合作情況出發(fā)分析了我國高校健美操課程研究的現(xiàn)狀。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自2009年以來研究的數(shù)量呈嚴重下滑趨勢2009年以來的論文總量一共33篇,平均每年只有3.7篇;研究領域發(fā)展嚴重不均衡,健美操教學研究占到總數(shù)的66.4%,課程評價研究只有5.3%,健美操課程教材研究只有4.9%;跨學科、跨學校的合作研究稀缺,跨學科合作研究2篇,占總數(shù)的0.8%,校際間的合作共47篇,占總數(shù)的19.2%。研究分析了產(chǎn)生現(xiàn)狀的原因并最后展望了高校健美操課程未來的發(fā)展趨勢。
關鍵詞:高校健美操 現(xiàn)狀 分析
中圖分類號:G83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7)04(a)-0060-04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Researches in Aerobics Curriculum in University
Wu Yihui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46, China)
Abstract: In this study, 16 Chinese sports core journals and authoritative journals in CNKI database were retrieved, and a total of about 247 articles on College Aerobics Courses in the past 30 years were collect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erobics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quantity, content, method and cooper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studies since 2009 has been a serious decline in the total number of papers, a total of 33, with an average of only 3.7;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earch field is not balanced, aerobics teaching research accounts for 66.4% of the total, only about 5.3% of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aerobics teaching material research is only about 4.9%; The scarcity of collaborative research across disciplines, schools,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of 2, accounting for 0.8% of the total, inter school cooperation a total of 47, accounting for 19.2% of the tota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finally forecast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aerobics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Aerobics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ituation; Analysis
健美操相對于其他傳統(tǒng)的體育運動項目如田徑、球類、體操等來說是一個非常年輕的體育運動項目。由健康書局出版的由馬約翰編寫的《女子健美操體操集》《男子健美體操集》證明了健美操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傳入了我國,直至80年代健美操運動在我國才普及開來。1986年12月北京體育學院編寫了我國第一部《健美操試用教材》,并正式在北京體育學院開設了健美操選修課,標志著我國健美操課程理論研究的開始。時至今日,健美操課程已經(jīng)成為我國各大高校的骨干體育課程,以其韻律動感的技術特點深受廣大高校女生的歡迎。至此,我國健美操課程理論研究已近30年,成果豐富,健美操理論體系已趨于完善。這其中健美操課程理論的研究相對健美操其他領域的研究要滯后,基于這樣的現(xiàn)狀該研究提出,希望能夠通過對高校健美操課程理論研究現(xiàn)狀的分析,發(fā)現(xiàn)目前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探討我國高校健美操課程理論研究的方向。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該研究對在中國CNKI16種體育類中文核心期刊和權(quán)威期刊:《體育科學》 《體育與科學》《中國體育科技》《北京體育大學學報》《體育學刊》《體育文化導刊》《成都體院學報》《上海體院學報》《武漢體院學報》《西安體院學報》《天津體院學報》《廣州體院學報》《山東體育學報》《首都體育學院學報》《沈陽體育學院學報》《南京體育學院學報這哲社版》一共247篇關于“高校健美操課程”的中文文獻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研究通網(wǎng)絡資源CNKI對16種國內(nèi)體育類權(quán)威和核心期刊搜索。文獻分類目錄:社會科學Ⅱ級體育類。因為“Aerobics”單詞的原意為“有氧運動”在我國被翻譯成“有氧操、健身操、健美操、有氧運動”,故檢索詞為:“有氧操、健身操、健美操、有氧運動、高校、健美操課程、健美操教學”。對無法從文獻題目判斷是否為高校健美操課程研究的文獻進一步分析其摘要和原文進行判斷,并對所選文獻的發(fā)表期刊、發(fā)表日期、作者人數(shù)、作者單位和研究方法進行詳細記錄。
運用Excel對全部247篇文獻進行分類整理,運用SPSS對全部247篇文獻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
2 健美操課程研究現(xiàn)狀
2.1 健美操課程研究論文數(shù)量分析
經(jīng)統(tǒng)計,1980—2017年2月發(fā)表在前文中所列的16種體育核心期刊的247篇。在所有權(quán)威期刊中《北京體育大學學報》發(fā)表健美操教學類論文的數(shù)量最多為58篇,而國內(nèi)一級權(quán)威期刊《體育科學》只有2000年1篇與健美操教學相關的論文。
從表1中可以看出CNKI收錄的最早核心期刊中的健美操理論研究論文始于1993年,1993—1998年是健美操課程研究的上升期,在這一階段健美操運動進入中國并逐漸在高校作為體育課教學內(nèi)容形成課程。第二階段從1999—2008年,是健美操課程理論和實踐研究的高峰時期,平均每年達到18.9篇,這一階段健美操課程在全國高校得到普及,同時對于健美操課程的研究呈現(xiàn)全方位多視角的勢態(tài),這一時期涌現(xiàn)了大量的優(yōu)秀研究成果。2009年以后至今,高校健美操課程研究呈現(xiàn)明顯下滑趨勢。
2.2 健美操課程研究內(nèi)容分析
高校健美操課程按照課程構(gòu)建的基本部分分為健美操課程目標與功能、健美操課程模式與課程設置、健美操課程教材、健美操教學、健美操課程評價等幾個方面對健美操課程研究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見表2)。
表2中明顯可見健美操課程教學研究占了最大的比重66.4%,健美操課程模式研究占到12.6%,健美操課程目標與功能占到9.5%,課程評價研究占到5.3%,健美操課程教材研究占到4.9%??梢妼τ诟咝=∶啦俳虒W的研究成果豐富,而相對地課程目標、課程教材和課程評價比較薄弱不到10%。
2.2.1 健美操課程目標與功能
對高校健美操課程的目標研究和課程功能研究的論文一共有23篇。在這一領域?qū)W者深入探討了健美操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和課程的功能,包括學生心理健康、形態(tài)機能、終身體育、審美思維等方面的研究,其中2009年以后的研究成果只有2篇。
2.2.2 課程設置與課程模式研究
在檢索到的論文中高校健美操課程設置與課程模式研究論文一共31篇,研究的內(nèi)容以2009年為分界點,呈現(xiàn)出研究側(cè)重點的不同。2009年以前的研究著重于高校健美操課程構(gòu)建、課程模式、課程體系、發(fā)展現(xiàn)狀、課程實踐的研究,因為這一時期是健美操作為教學內(nèi)容引入高校體育課不斷地完善成為高校體育一門課程的時期,故研究多聚焦于如何能更好地構(gòu)建健美操課程,該階段的論文有23篇。2008年以后,高校健美操課程已經(jīng)相當普及并且課程建設也已相當完善,這一階段的研究重點開始傾向于高校健美操課程的改革,例如:將新的時尚內(nèi)容引入健美操課程以及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研究,這一階段的研究數(shù)量明顯呈下降趨勢只有8篇。
2.2.3 高校健美操課程教材研究
高校健美操課程教材研究的論文12篇,占4.9%是所有研究內(nèi)容中最薄弱的一個領域。
高校健美操課程教材的研究基本分為兩大類:一類研究根據(jù)學校的教學大綱的改革和課程方案的調(diào)整進行相應的教材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另一類研究是教學內(nèi)容的改革,將時尚的元素引入到健美操教材中的研究。例如:瑜伽、民族舞蹈等內(nèi)容與健美操內(nèi)容融合的研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以來關于健美操教材的研究是空白,而這一階段是社會上各種時尚健身操風靡的階段,高校健美操課程的教材內(nèi)容改革與社會時尚的進步形成了脫節(jié)。
2.2.4 健美操課程教學研究
高校健美操課程的教學研究164篇,占到課程研究總量的66.4%,是歷年來來健美操工作者聚焦的研究領域,并且是取得研究成果豐富的領域,因此,對高校健美操課程的教學研究進行進一步分析。
對高校健美操教學方法和模式的研究論文一共81篇,占到教學研究總數(shù)的49.4%,幾乎一半。該領域的研究,研究者基本遵循教育學或教育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如“交互式教學法、元認知理論、小群體教學法、遞進練習法和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在教學中的運用,而對教學現(xiàn)狀的研究論文只有6篇,這一領域的研究多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對授課學生就健美操教學現(xiàn)狀進行調(diào)查,研究結(jié)論反映了教學主體學生對教學的看法和期待,這部分研究內(nèi)容的匱乏說明在高校健美操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未獲得真正的重視。
2.2.5 健美操課程評價研究
健美操課程評價研究論文13篇,占總數(shù)的5.3%,也是較為薄弱的一個研究領域。
健美操課程不同于其他課程,它的課程評價不能用速度、時間、距離等指標量化,主觀因素在課程評價的過程中也起到很大作用,因此,健美操課程評價研究也一直健美操課程的重要研究領域。根據(jù)研究統(tǒng)計一共有13篇相關論文。學者們分別提出了小群體分層考核;操作、認知、情感、行為多領域并行推進;自編、自練、自演評價;教學過程評價以及理論考試評價等多種評價模式,其中2008年以后相關論文一篇。
2.2.6 健美操課程研究綜述
從研究內(nèi)容、研究方法、作者人數(shù)、關鍵詞出現(xiàn)頻度等方面對高校健美操課程研究在不同的時期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其中2015年出現(xiàn)了知識圖譜分析法,根據(jù)數(shù)據(jù)庫中出現(xiàn)關鍵詞的頻度分析高校健美操的科研現(xiàn)狀,這是健美操課程研究的綜述的一種新的研究方法。
2.3 高校健美操課程研究論文作者分析
在查閱的共247篇文獻中,獨立作者134篇,占到總數(shù)的54.3%,2人及2人以上合作研究的共113篇,占到總數(shù)的45.7%。在合作完成的研究中跨專業(yè)研究2篇,都是關于多媒體輔助教學平臺設計的研究,校內(nèi)間合作63篇,占總數(shù)56.3%,校外合作47篇,占總數(shù)的41.9%。
2.4 高校健美操課程研究方法分析
科研方法使用頻度,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實驗法和問卷調(diào)查法排在前三位,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相對于思辨的研究方法,高校健美操課程研究領域的研究者更加傾向于運用調(diào)查、實驗、數(shù)據(jù)來論證自己的研究。
3 討論
3.1 現(xiàn)有研究取得的成績
高校健美操課程研究成果豐富健。健美操進入我國高校以后經(jīng)過20多年的發(fā)展演變已經(jīng)形成成熟的課程體系。高校健美操課程研究在這20多年里取得了豐碩的成績,在核心期刊上一共發(fā)表論文247篇,尤其是高校健美操課程教學研究的成果非常豐富共164篇,高校健美操課程構(gòu)建框架體系已經(jīng)相當完善。
3.2 研究存在的問題
高校健美操課程按照課程構(gòu)建的基本部分分為健美操課程目標與功能、健美操課程模式與課程設置、健美操課程教材、健美操教學、健美操課程評價,而健美操教學研究占到總數(shù)的66.4%,課程評價研究只有5.3%,健美操課程教材研究只有4.9。2009年以來高校健美操研究論文呈現(xiàn)明顯逐年下滑趨勢,期間的論文總量一共33篇,平均每年只有3.7篇,高校健美操課程領域的研究萎縮。
從研究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教師把研究焦點定位在教學的方法上。對于健美操課程建設的全局把握不夠,研究高度不夠,研究視野不夠開闊,所以,研究視角局限于自己所從事的具體的教學工作??鐚W科跨學校的合作研究不多,跨專業(yè)合作研究2篇,占總數(shù)的0.8%。是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健美操教育的交叉,關于多媒體輔助平臺在教學中的運用,而校際間的合作共47篇,占總數(shù)的19.2%。
3.3 造成高校健美操課程研究科研現(xiàn)狀的因素分析
高校教學職能與科研職能的相對弱化,使得原本就不充沛的科研資金更加少地投入到教學科研中,教師只能選擇一些簡便易行、投入少的課題進行研究,極大地制約了高校健美操課程研究的發(fā)展。
由于高校職稱評定的需要,科研論文成為教師職稱評定的剛性需求,為了應付職稱要求拼湊文章的行為較為普遍,且職稱評定完成后,科研行為就立即終止。很多高校教師并沒有一個穩(wěn)定的科研領域?qū)Ω咝=∶啦僬n程進行持續(xù)的研究。所以,在查閱的所有文獻中幾乎沒有就一個研究內(nèi)容進行長期研究的系列研究結(jié)果。
健美操從一種外來的體育健身方式進入中國走進高校直至形成一門課程,從形成發(fā)展到完善成熟經(jīng)歷了二十多年的發(fā)展,課程建設的理論框架也已經(jīng)很完善,所以,該領域研究已走入了一個瓶頸階段。高校健美操課程已成為國內(nèi)高校公共體育部的一門骨干課程,但十多年前流行的教學內(nèi)容如今已顯得陳舊過時,健美操課程改革勢在必行,高校健美操課程何去何從是每一個高校健美操工作者值得思考的問題。
4 建議
(1)高校健美操課程健身第一輪周期已經(jīng)結(jié)束,高校健美操課程的發(fā)展必將迎來全新的一波改革高潮。高校健美操工作者應該勇于創(chuàng)新積極投身到新一輪高校健美操課程改革浪潮中。研究者著眼點不僅要放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研究上,更應該拓寬科研的思路和視角,整合資源進行交叉學科的課改研究。
(2)高校健美操課程勢必與社會多元素藝術類體育文化結(jié)合,實現(xiàn)高校體育課程與世界國際接軌。因此,僅僅用健美操這一概念很難涵蓋形式豐富的藝術類體育形式。以藝術類體育概念為邏輯起點,在健美操課程的基礎上引入更多藝術類體育形式形成獨立的課程,構(gòu)建一門全新的藝術類體育課程群將成為高校健美操課程改革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劉冬笑.健美操發(fā)展過程中的“接緣性”趨勢[J].體育學刊, 2003(1):122-123.
[2] 李貴慶,胡雪晴,楊繼美.國內(nèi)外高校健美操研究的知識圖譜分析[J].武漢體院學報,2015(2):84-89.
[3] 劉巧霞,李鑫.我國大眾健美操理論研究現(xiàn)狀[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9):1285-1287.
[4] 鄭月平.我國健美操領域科研論文分析[J].武漢體院學報, 2005(2):19-21.
[5] 李尊.健美操運動的發(fā)展方向[J].成都體院學報,2005(5):74-76.
[6] 翁鳳瑜,張凱,章朝輝.小群體教學模式在高校健美操課教學中實驗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8):35-37.
[7] 王曉紅,應瑞春,孫曉春,等.建立個性化培養(yǎng)機制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創(chuàng)編健美操教學模式的整體設計及實驗研究[J].體育學刊,2000(3):47-49.
[8] 杜熙茹.普通高校健美操課程學生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的設計[J].武漢體院學報,2006(4):101-103.
[9]周濤.高校健美操教學中運用皮格馬利翁效應的實驗效果分析[J].首都體院學報,2013(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