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北許多老百姓家的窗戶上,常常可以看見貼著紅紅綠綠的剪紙,每張約四五寸見方。有的一張占一格窗格子,有的幾張相連占幾格窗格子。剪的是老百姓熟悉的東西:家畜、家禽、花、鳥、蟲、魚、水果、蔬菜、盆、籃、茶壺、酒壺、武器、人物故事。這種剪紙也叫作窗花,是中國各處都有的民間藝術(shù),是老百姓自己的圖案畫。這種窗花,在西北特別流行,而且比別處所見的更富有藝術(shù)趣味。
這些剪紙,像刺繡一樣,大都出于家庭婦女之手。每年秋收之后,家里比較空閑了,她們在針線之余,抽暇剪出各種窗花,準(zhǔn)備在新年時使自己的窗戶上閃耀著快樂。比較聰明的,照著什物摹擬、創(chuàng)造,畫成花樣,疊在紙上剪下就成。有的婦女不會創(chuàng)造,就拿一塊小木板,上面放了一張薄紙(油光紙),四角用針釘住,把人家剪好的花樣按在紙上,用清水噴在花樣和紙上,濕度以花樣能沾在紙上為止,再拿這沾有花樣的板放在油燈上熏,使紙面完全被燈煙熏黑了,把花樣揭去,紙面上就留著白底的花樣。拿這花樣放在幾張折好的紅綠紙上,用線釘住四角和花樣中間的空隙處,拿小剪刀沿著花樣剪下來,就成了許多張同樣的窗花了。聽說河北有些地方的窗花,就是用雕花刀像雕皮影子一樣雕下來的。
(節(jié)選自艾青《窗花剪紙》,題目為編者加)
寫法點(diǎn)撥
剪紙是我國傳統(tǒng)的民間工藝,在長時間的發(fā)展中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制作工藝。作者在這篇選文里為我們介紹了剪紙的樣式、圖案及制作過程。制作過程介紹得稍微詳細(xì),其他的較簡略。介紹制作過程時用到了一系列動詞,比如“拿、放、釘、按、噴、拿、熏、揭、拿、放、釘、拿、剪”等,準(zhǔn)確簡潔地敘述了剪紙的一種制作方式,讓讀者對這一工藝有了初步的印象。
小練筆
同學(xué)們也可以用一系列動詞來描寫一個活動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