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
“我是有夢想的,我的夢想就是一定要為國家研制先進的武器裝備?!眽粝?,讓81歲的于本水眼中依舊閃爍著光芒。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將一個秘密的任務交給了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二部一室,代號為“臨時一號”。
七個月后,江西上饒上空,隨著導彈騰空而起,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用一個新的戰(zhàn)法擊落了飛竄到大陸刺探情報的美制U-2偵察機,“臨時一號”任務圓滿結(jié)束。帶領科研隊伍完成這項秘密任務的,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防空導彈專家于本水。
對公眾而言,這個名字頗為陌生,但在國防領域,于本水卻是威名遠揚。1960年,26歲的于本水從莫斯科航空學院航天技術專業(yè)學成回國,懷著“為國家研制先進武器裝備”的夢想,開始在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工作,投身我國防空導彈事業(yè)的創(chuàng)建。
中國的防空導彈事業(yè),起步于對從蘇聯(lián)引進的“543”導彈的仿制。1961年,于本水和他的同事們用一年的時間,深入沈陽一線生產(chǎn)基地,廢寢忘食,挑燈夜戰(zhàn),處理導彈生產(chǎn)過程中的有關技術問題,同時從實踐中學習具體的導彈生產(chǎn)工藝知識。
在歷經(jīng)無數(shù)次的演算、試驗、分析后,1964年“543”多發(fā)實彈打靶成功,完成生產(chǎn)定型,初步解決了我國地空導彈的有無問題。隨后,于本水馬不停蹄地投身改進方案,帶領大家對“紅旗三號”導彈總體方案進行論證。20世紀70年代末,“紅旗三號”定型,成為我國第一型具有攔截SR-71高空偵察機能力的防空導彈。于本水“為國家研制先進武器裝備”的夢想初步實現(xiàn)。
于本水為我國一至三代防空導彈的研制嘔心瀝血,其主導研究的“近快戰(zhàn)法”指揮我國“空天神盾”屢屢擊落侵犯我國領空的外國偵察機,他的學生亦陸續(xù)成為了中國導彈事業(yè)的領軍人物。
如今,81歲的于本水仍未停下逐夢的步伐。他依然在思考防空導彈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希望我國借鑒“彈族化+智能化”的思路,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先進防御武器技術的發(fā)展道路。“現(xiàn)在干什么呢?八個字,遠望、救急、把關、育人?!庇诒舅收f道,退居二線的他還要一直忙下去,讓更多夢想,在一代代青年航天人手中實現(xiàn)。
從2016年9月底至今,廈門人都在牽掛著正在治療的陳清洲。只是很少有人知道早在陳清洲為“亮燈工程”奔走時,他就被查出了肝病。
2006年2月,陳清洲來到僅有5名交警的灌口中隊擔任指導員。不久,陳清洲留意到,灌口不少主干道連一盞路燈都沒有。當時的數(shù)據(jù)顯示,灌口轄區(qū)交通事故80%發(fā)生在夜間,亮燈成了破解交通難題的當務之急。沒多久,陳清洲就夾著本子出發(fā),3年時間,陳清洲走田間、爬山路,穿壞了27雙皮鞋,一點一點地為整個灌口設計出了一幅完整的交通設施規(guī)劃圖。那時,陳清洲總是隨身攜帶一份關于轄區(qū)交通情況的報告,各種交流會、座談會,只要抓到機會,就向各級領導匯報。說得多了,他報告都不用帶,張口就是一串數(shù)字。
最后,他終于“磨”到了6000萬元用于改善交通。14所中小學校門口,設置起了斑馬線和減速帶;18個交通復雜路口,豎起了廣角鏡;轄區(qū)324國道15公里路段,設置了10座紅綠燈,安裝了路燈;甚至在偏遠的雙嶺、東輝、田頭等山村,村民門口的路燈也亮了。陳清洲也因此被當?shù)匕傩辗Q為“亮燈警察”。
燈亮了,但是當?shù)厝说陌踩庾R并沒有跟上。有一次,灌口人周育輝因沒戴安全帽被處罰后,還特意到灌口交警中隊找到陳清洲,問:“這么小的事情為什么要讓我費這么多麻煩?”陳清洲對他說:“增加的違法成本就是要讓人加強交通安全意識。”雖心有不服,但由于害怕交警處罰,周育輝還是勉強戴上了安全頭盔。沒想到恰巧遭遇了車禍,安全頭盔救了他一命。從那以后,每當陳清洲再到灌口的個體戶中挨家挨戶宣傳交通安全知識時,周育輝都會和陳清洲一起,用自己的例子向大家講述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重要性。
村民交通安全意識薄弱,這讓陳清洲很焦急,他選擇了90%的學生來自全國26個省份的典型農(nóng)村完小——李林小學作為交通模擬實驗基地,他還參與指導開發(fā)交通安全教育的教材。2010年3月29日,由廈門市公安局和廈門市教育局聯(lián)合主辦“千位民警進千所校園”暨全國安全教育周啟動儀式在李林小學舉行。一個農(nóng)村小學舉辦這樣高規(guī)格的活動,讓李林小學名噪一時,越來越多的學校來這里參觀學習交通安全宣傳。
“亮燈工程”實施后的5年,灌口轄區(qū)外來人口、日交通車流量增加了10多倍,但交通事故率則與車流和人口增長成反比,相當于下降了9成,萬車死亡率也下降了8成多。
2015年1月24日凌晨,北京市德勝門內(nèi)大街93號門前發(fā)生坍塌,出現(xiàn)長15米、寬5米、深10米的大坑。后經(jīng)調(diào)查顯示時為徐州人大代表的房主李寶俊偷挖18米深地下室導致。
一審法院以重大責任事故罪判處李寶俊有期徒刑五年,建筑施工隊負責人盧祖富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半,現(xiàn)場負責人李海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
判決后,李寶俊和盧祖富不服,提起上訴。
李寶俊表示,他將案發(fā)地的修建工程交于曹某及山東菏建集團有限公司施工并簽有合同,相關的施工許可手續(xù)辦理亦由曹某負責,開挖地下五層系盧祖富等人提出并施工,他作為合同一方只是接受施工結(jié)果并給付費用,他不應對本次事故承擔責任。
李寶俊的辯護人的辯護提出,原判采信的鑒定意見的鑒定機構(gòu)、鑒定人的資質(zhì)存在疑問,鑒定所確定的損失金額不準確,應當重新鑒定;關于本次事故,是由于施工人員不按照正常的施工規(guī)范操作所致,施工人應承擔主要責任,一審判決不公。
盧祖富提出,他在本次事故中不負主要責任,原判認定的損失數(shù)額過高,對其量刑過重。
盧祖富的辯護人則表示,本案價格評估、價格鑒定評估單位、鑒定機構(gòu)的資質(zhì)存疑,鑒定確定的損失金額過高,建議重新鑒定。
二中院認為,上訴人李寶俊、盧祖富、原審被告人李海輪在建設作業(yè)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的規(guī)定,造成基坑坍塌,并導致相鄰路面塌陷、房屋倒塌受損,交通擁堵等嚴重后果,情節(jié)特別惡劣,其行為危害了公共安全,已構(gòu)成重大責任事故罪,均應依法懲處。西城法院根據(jù)李寶俊、盧祖富、李海輪犯罪的事實、性質(zhì)、情節(jié)和對社會危害程度所作出的判決,定罪及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審判程序合法,應予維持。據(jù)此,昨日,二中院作出終審裁定,駁回李寶俊、盧祖富的上訴,維持原判。
近來,多地啟動最高級別的空氣重污染預警。西安市中小學幼兒園因霧霾重污染一級響應停課首日,一張霧霾天停課、教師在空教室視頻直播上課的圖片在網(wǎng)上引起熱議。在這張照片中,一位女老師正在講授高中語文《赤壁賦》一課。
據(jù)了解,停課期間,為了彌補網(wǎng)課平臺數(shù)量不足,讓更多的孩子們能看到老師如在身旁一樣的教學,西安市26中高一語文教師肖易寒,巧琢磨利用十分盛行的網(wǎng)絡直播“映客” 平臺,在教室中部架設一部手機拍攝,開始了課程直播。原來的教師,熟悉的教室、原本課堂使用的多媒體課件,加上生動的語言和條理清晰的講授,讓肖老師講授的高一語文課蘇軾的《赤壁賦》,短時間贏得了7000多粉絲的關注,關注者中不僅有學生和家長,還有不少是網(wǎng)絡大咖。
肖易寒介紹:“手機直播授課拉近了學生與老師間的距離,但并不支持學生刷禮物,學生要表達心意可以通過點贊留言的方式。”當天10點半開始直播,11點10分結(jié)束,上課時間與平時一堂課時間相當。系統(tǒng)顯示,最高時有7000多人涌進她的直播間。上課前,因為26中高一有300多名學生,老師們預計“來聽課的也就幾百人吧”。26中校長劉俊博透露,這也是學校首次嘗試用手機軟件直播授課。據(jù)悉,26中已將全校六個年級的直播安排在同一樓層,“開了六個直播間”。
通過手機觀看肖老師授課的高一男生張珈豪說,這種方式感到十分親切有趣,雖然不在學校,依然能看到老師的講課,太棒了,還能回放看??吹嚼蠋熢谥辈ブv課,就不能不認真的聽,好像老師一直在看著自己,在家對自己學習安排就有了更多的約束。他坦言,如果能進行實時的互動就好了。
“嘗試網(wǎng)絡直播授課,課件是平時備課所用,我講課時依然用了學生在身邊的話語,和他們拉近距離,為了直播效果,我還在直播前做了簡單的淡妝,也算做了把‘網(wǎng)紅’吧。”肖老師說。直播課程結(jié)束,肖老師通過網(wǎng)絡平臺語音告知學生,對課程有疑問,可以通過班級的微信等渠道與老師交流,老師看到后會第一時間回答同學們提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