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涵
干布團最不是泄憤的玩意兒,拿那一團干布狠狠地往杯里擲去。你躁,你惱,你卯足了勁兒地投進去,它不過是一副桀驁不馴的樣子,浮在水面上,并不沉下去。
能讓干布團融入水的,只有時間。非得耐得住性子,等水沒過它,才有了重量,有了“內(nèi)容”,這才沉得下去。
世上好多事,都得慢慢來,急不得。
人生伊始,你我都不過是一團干布,要用漫長的一生融入生活這杯水??桌戏蜃诱f:“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碑?dāng)時光如浮沙般掠過,那片在滄桑中葳蕤的土地上,汗與淚赫然刻下了“經(jīng)驗”。經(jīng)驗于人的意義,正同水浸透干布。循規(guī)蹈矩也好,標(biāo)新立異也罷,人終究得深入下去,漸漸舒展開拳腳。經(jīng)驗往往賜予人超越眼前迷霧的清晰視角,有世事通達的學(xué)問墊墊腳,才看得清最真實的本質(zhì)。
記得我四五歲時學(xué)寫一撇一捺。老師常教導(dǎo):“慢慢來,急不得?!笨晌铱偧敝鲣h,并不得用筆的精髓。毛筆四德“尖圓齊健”這便只用了第一條。書法磨心性,不錯。花招統(tǒng)統(tǒng)使不得,屏氣凝神,留足了時間讓墨沉下去,力透紙背,捺才出得飽滿圓潤。一撇一捺有了神韻,“人”才站得穩(wěn)健。
大仲馬曾把時間比作敵手,而不愿說成是征服者。當(dāng)人類的歷史來到這樣一個以時間為資本的時代,大多數(shù)人對時間“愛恨交織”。時間久了,全心全意的熱情變成百無聊賴的落寞。千夫所指的把戲成為熟視無睹的“潛規(guī)則”。時間于人而言似乎只剩下“改變”的意義。把一件件相信變成不信,把一個個理想主義者變成現(xiàn)實的“孤兒”。所以人索性在自己這團干布里塞上些真真假假的“填充物”,再也無需等待,“嘭”的一聲便落入了水底。
人沒有草木那樣深的根,無法知道土地深處的事情。但人要像草木一樣把一件件事干得完好,便會從土里鉆出來,人便出頭了。人只羨慕草木的繁茂,卻并不在意它曾在土里“鉆”了多久,又是否和蟬兒一樣用幾年的等待換一個綻放的盛夏。
有個弟子問師父:“一碗米能值多少錢?”師父答:“關(guān)鍵是要看這米是在誰的手里。在主婦手里,不過是碗米飯的價值;在小商販的手里,泡開來包粽子,身價便翻了幾倍;倘若是在有頭腦的酒商手里,便再難估量它的價值。成百還是成千,這取決于用不用心?!比舜蠖鄲勰骄葡愕拇济?,卻等不及米釀成酒的漫長。蒸熟,再一層層地包裹酒釀,又要密封發(fā)酵,一遍遍地蒸餾出來,一晃竟是幾年功夫。如此看人生,若是要“釀”出精華來,要遭遇種種磨礪,經(jīng)得起層層篩選。人類所有的力量,只是耐心加上時間的混合。所謂強者是既有意志,又能等待時機。
路漫漫,不必急,慢慢來。
(編輯:于智博)
評點:王冠婷
文章以干布吸水需要時間來開頭,然后由此鋪展開文氣充沛的論述,引人入勝。列舉的事例豐富具體,既有古人的名言故事,又有作者的兒時經(jīng)歷,從多方面論證了“時間”在歷史進程和個人成長中所發(fā)揮的魔力。結(jié)尾處總結(jié)了貫穿全文的主題“不必急,慢慢來”,突出論點,不枝不蔓。文章的結(jié)構(gòu)簡潔合理,作者對時間的理解也十分深刻透徹,道出了一個樸素而深刻的哲理。語言鏗鏘有力,節(jié)奏明快,洋溢著詼諧與風(fēng)趣,讀起來其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