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
在這汗流浹背的季節(jié),初三學(xué)子們還要抽空醞釀情緒來場畢業(yè)的告別。或是一種解脫,或有一絲傷感,三年的時光一掠而過,恰在此刻,一一回放,每一幀畫面都是關(guān)于自己的故事……
田間的崎嶇土路蜿蜒至一扇斑駁的鐵門,鐵門里是我“委身”了三年的初中校園。
早操,絕對是考驗個人鋼鐵意志的時刻,頂著來不及梳理的雜亂頭發(fā),裹著尚存被窩余溫的外套,跟著前排摸黑蠕動著......晨間,哈出的熱氣混雜著踏起的塵土縈繞在鼻尖,不經(jīng)意間猛嗅一口空氣的味道,那感覺,絕對是最另類的清醒方式。
就餐時間,又是考驗人性的時間。早起的鳥兒不一定有飯吃,因為臨近打飯的窗口會有源源不斷的“熟人”插隊,你大講道理,他操起鍋碗。即便是飯后洗碗,那也全靠自己的一身橫肉和鐵制飯盆。翻飛的殘羹,變形的飯缸,問候彼此長輩的粗鄙之語,露天的餐廳每天都在上演“全武行”。
說起飯菜,初中食堂的飯簡直就是泔水的再加工,難以下咽不說,還會讓你嘔吐惡心。如此,干糧便成了寄宿學(xué)校的必備品,封閉式校園還催生了“干糧產(chǎn)業(yè)”,以物易物、奇貨可居、高價叫賣,除卻學(xué)習(xí),最動腦筋的便是如何犒勞肚子。
同學(xué)之間深情厚誼的證明就是干糧的分享,上下鋪之間變相炫耀著各自的“富足”,一塊干饃、一包方便面哪怕是一袋榨菜,都是彼此艷羨的對象。待周一返校,每個書包里不是沉甸甸的作業(yè),而是盡可能塞滿的干糧。
初中,一段艱苦的歲月,每每回想,無關(guān)學(xué)業(yè),只關(guān)干糧。